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心理状态对书法创作的影响论文

心理状态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2-29

心理状态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181-01

  书法文化自诞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长久以来它作为一种线条的书写艺术,始终披着带有“神化”色彩的神秘面纱。不同的书写状态会使书法创作过程发生变化。苏轼所提出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则被公认为书法创作过程中的最佳状态。

  一、实现“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的专业基础准备

  成熟的技法是实现“书初无意于佳乃佳”的必要条件。“书法创作是书法家在意识支配下,运用一定的技巧,书写汉字,产生具有审美价值作品的活动。”除了意识的作用外,技法也是完成一幅书法作品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准备。技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自觉训练,才能发展成为无意识的书写习惯。要有“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及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的魄力和决心。只有在技法达到了“技近乎道”的高度时,才能够让技法服务于书者自身的情绪及想象力。

  书法艺术是文字的艺术,其根本是书者通过文字这一介质抒发情感的过程。纵观古今,但凡是经典的作品,无论从内容看还是形式看,都是值得推敲研究的。如孙过庭的《书谱》、苏轼的《赤壁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作品,不论从书法的艺术价值上看,还是从作品内容的文学价值上看,都是中流砥柱的经典代表。

  学书之初我们看字形结体,看线条,而一旦进入创作阶段,对创作内容的选择成为了评定一幅作品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书法艺术的存在不能抛开内容谈形式,若要使作品在历史洪流中“站住脚”,必定要有扎实的文学素养做支撑。书法艺术也是书者心和眼相互作用的艺术。书者需要通过不断地观察研究,判断分析作品好与坏,进而总结经验,培养审美情趣。看的好作品多了,临习古人的字多了,自然会形成无意识的审美习惯,而这种审美习惯在创作过程中会帮助书者构想作品形态,实现“意在笔前”的创作准备。

  二、影响书法创作的心理诸因素

  心理学观点认为:认知与情感结合构成了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认知构成了态度中的观念成分,情感构成了态度中的体验成分。因此,情绪情感直接影响书写体验。积极的情绪对我们的行为活动起协?{和促进作用,消极情绪对活动起破坏和阻碍作用。不仅如此,情绪还能调控人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主观判断。当一个人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时,他达到自身目标水平的可能性会更高。而在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下自我效能的判断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难以达到自身确立的目标水平。所以说苏轼所提出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是一种积极情绪导致较高自我效能感的状态。

  性格是导致形成书写风格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性格是态度与行为方式的统一。而性格在其理智特征中的感知方面表现在:有的人善于捕捉细节,而有的人善于把握整体。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资。”

  日常的创作行为受创作动机支配。一旦创作行为发生,便有创作动机的指向作用,而创作动机也有好坏之分。不同的创作动机影响创作水平的发挥。孙过庭在《书谱》中总结了影响创作水平发挥的各种因素,即“五乖五和论”。其中的“感惠徇知”与“意违势屈”指的即为创作动机。“感惠徇知”指书者怀有知遇之恩,有感而发的创作,多呈主动性创作。而“意违势屈”则指被动的,迫于压力之下的创作,多呈被动性创作。这也是心理学上动机的强化作用。强化作用可分为正强化作用和负强化作用。例如褚遂良创作《雁塔圣教序》是为了重新确立法度,这便是其创作动机上的正强化作用。东汉蔡邕有云:“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这种为了完成任务或取悦他人的创作动机,则对创作行为起负强化作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书法是结合笔、墨、纸、砚等物质因素与书者思维、情绪、气质等非物质因素于一体的古老艺术。在心理学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将书法与心理学结合作为一种新学科发展研究,会更有利于推动书法学科的进步。书法心理学会像一把钥匙一样,帮我们打开更多书法艺术世界的大门,带我们领会奇妙的书法文化精神。

心理状态对书法创作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书法 创作 状态 影响 心理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