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浅析公益微电影情感诉求的影音书写论文

浅析公益微电影情感诉求的影音书写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2-29

浅析公益微电影情感诉求的影音书写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103-02

  公益微电影是微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以社会公众切身利益出发和提高社会道德风气为目的而拍摄的微电影,是提醒公众应该对社会的责任和态度,进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1]顾名思义,公益微电影主要是以公众作为出发点,通过微电影的方式提高社会道德风气。比如中央新影集团、央视微电影频道等主办的《中华孝道》大型系列公益活动,筹拍公益微电影《读你》,通过讲述两代人的故事,引发观众对“孝道”的思考,弘扬正能量,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然而,一些公益微电影也存在过度注重说教,或者故事单一、内涵单薄等缺陷,因此,结合微电影自身特点,探索如何充分释放公益微电影的情感诉求,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对公益微电影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挖掘主旨内涵

  古往今来,“文以载道”这种文艺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艺术家的文艺创作,构成中国文艺的基本文化精神。电影虽然是一种艺术类型,但是毫无例外,我??早期电影就是被当做教化民众、启发民智的工具,比如我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便是围绕“结亲”引发的种种矛盾,抨击不合乎人性的包办婚姻制度。诚然,发轫于电影与公益事业结合点的公益微电影,从诞生之日起,便承担起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责任,其中的教化功能尤为突出。比如,法制公益微电影《最美检察官》和《平凡的老牛》,均是通过讲述法院检察官工作过程中的故事,倡导大众要学法、知法、守法,体现出建设法治社会的情感诉求。但是,公益微电影也面临主旨千篇一律、缺乏新意等问题,所以,如何拓宽表现内容,挖掘主旨内涵,亟需解决。

  主旨内涵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决定一部作品的品格,深刻的主旨内涵能够引起受众共鸣、发人深省,甚至改变受众的人生观。在近几年的公益微电影中,作品更多是围绕命运与幸福,基调基本以温情或悲情为主。比如央视春晚公益微电影系列片《筷子》《回家》《父亲的旅程》等,从不同角度体现“回家团聚”这一主旨,表达中国人民对于春节的情感认同。此外,公益微电影中立意新颖并且广受好评的作品也不胜枚举,不管是被称为“长广告”的公益微电影《爱的联想》,还是关注禁毒的公益微电影《回归》《毒幻》,或者是关注老人情感缺失的公益微电影《老人愿》、关爱聋哑儿童的公益微电影《爱?远行》等,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弥足珍贵却易被忽视的视点。

  公益微电影也在逐渐关注伴随社会发展产生的种种问题,比如秦小珍导演、周迅主演的公益微电影《霾没了》,聚焦生活环境污染、人心冷漠,呼吁人们保护环境、互帮互助。所以,公益微电影应该从现实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中极具表现力的典型和题材,把公益渗透到各个群体、各个阶层,只有这样,作品才能具备更加广泛而深刻的主旨内涵,才能使公益微电影更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发挥教化功能,承担社会责任。

  二、创新叙事手法

  微电影作为一种基于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新电影艺术形态,影视作品新的叙事模式也应运而生。2005年上海电影节,德国著名导演施隆多夫在接受采访时说:“依托于互联网等新媒体传播的短篇幅电影是一场电影技术革命。它要求从内容、创作到一系列的完成,都必须高度简单化,包括整个叙事的风格。”如他所言,创新建构符合自身特点的叙事机制,是推动微电影事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公益微电影因其自身篇幅短小的属性和注重公益、传递主流价值观的特点,在叙事手法上往往受到各种局限制,叙事结构相对单一,所以,创新叙事手法是公益微电影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公益微电影中,叙事往往体现为微小叙事对宏大叙事的消解,创作者不再讲究叙事手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不再注重叙事时空的多层性和可逆性,往往选取临近高潮的情节,对开端和结局不做深入描写,追求短小精悍的艺术品格。“法国文学理论家布雷蒙在重新审视俄国形式主义代表普罗普的民间故事形态研究以后,用逻辑方法对普罗普的功能线形模式做了改进。他认为,三个故事一经组合便产生基本序列,而基本序列互相结合又产生复合序列。复合序列中的形态包括‘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镶嵌式)以及左右并联式。”[2]其中,“首尾”接续式在公益微电影中最为常见,也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中开端和结局的篇幅较少,发展甚至被省略,高潮部分最为浓墨重彩。但是,在相对单一的叙事格局中创新叙事手法,无疑能够为作品增光添彩。

  例如,关注藏区盲童的公益微电影《假如失去三天光明》,歌手韩红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盲童学校,用黑布蒙上眼睛,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同乐,电影采用半纪录的方式进行叙述,真切体现盲童对于光明的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由此推出“光就是力量”的主题,在遵循线性叙事的时间向度的同时,不刻意追求情节冲突和故事高潮,只是将寻求希望的情感诉求娓娓道来,引发受众产生共鸣。

  在另一部由浙江省民政厅牵头,联合浙江省慈善总会制作的公益微电影《恋恋西塘》,采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多条线索交叉叙事,以嘉善当地传说“五姑娘”为原型,讲述了贫穷长工徐阿天和富家女小五的爱情悲剧,并穿插了女主人公杨悠雨到西塘寻找这段传说,在加入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收获了爱情。观众也跟随主人公在古代与现代中穿越,身临其境般体验西塘之美。整部影片不仅再现了西塘水乡的诗意朦胧,也弘扬了慈善、孝道、亲情、爱情等主流价值观。   在叙事中加入新鲜元素,也能够让受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公益微电影《丢失的橡皮擦》中,创作者选用橡皮和铅笔两种简朴的素材,通过画面的不断变化,揭示出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修正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时刻留意净化心灵空间。创意十足的叙事手法,使故事主旨内涵得以充分展现,该影片凭借新颖别致的构思,以及充满哲理的主题,获得了上海首届公益微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因此,创新叙事手法,不仅可以在公益微电影规定的题材范围和有限的影像空间内建构更加多元的叙事机制,拓展更加多样的表达路径,还能够提高作品的艺术水准,促使作品充分体现情感诉求。

  三、注重受众需求

  在当今社会传播媒体多元化、传播信息多样化的语境下,大众对文化产品的要求日益增多,开始追求精巧短小、饱满深刻的文化产品。公益微电影在发挥其影响受众思维方式、引导受众情感指向、促进受众价值认同的强大功能之外,也成为受众获取社会公益信息、寄托情感的重要途径。

  优秀的作品需要受众进行鉴赏和传播,同时,受众也参与到作品主旨内涵的构建中来。“观众在鉴赏影视作品时,总是从原有的欣赏习惯和欣赏趣味出发,按照自己的审美心理图示去‘同化’影片,呈现出审美趣味的某种趋向和定势。”[3]所以,要充分发挥公益微电影的功能,在制作之前,首先应该考虑受众的需求。比如在创作以环保为主题的公益微电影时,“环保的核心诉求对象至少包括几个群体:一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二是破坏环境的组织或个人;三是环境破坏行为下的受害者;四是社会环保机构;五是社会监督机构,包括法律界、新闻界和其他社会团体(比如绿色团体等)。这些团体或个人都会以他们自有的方式去理解和回应环保这一普遍却又各具特色的主题,因此,确定核心的表现和诉求对象便显得极为重要。”[4]同理,创作其他任何主题的公益微电影,都应该倾听受众的声音,注重受众的需求。

  注重受众需求,就是要把公益微电影中存在的理性说教逐渐转化为立足真实生活、关注受众的情感指向和价值认同,把重心转移到以受众为出发点的作品本身的情感诉求中来。比如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公益微电影《碗中窥人》,讲述的是一对开面馆的夫妻无力支付患急性白血病儿子医疗费的真实故事,呼吁人们去面馆吃一碗面,为筹集小孩的医药费贡献自己微薄之力。影片在极短时间内制作完成并且上传至网络,反响异常强烈,网友们四处打听面馆地址,纷纷伸出援手,在几天时间里筹得三十余万元医疗费。再如聚焦打拐的公益微电影《极速营救》和《救赎》,把镜头对准丢失孩子的父母以及被拐卖的儿童,丢失孩子父母的疼痛与绝望、被拐卖儿童的惶恐和无助,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类公益微电影中的罪犯,在最后往往受外力刺激洗心革面,改邪归正,情节设置不?H体现了作品本身的情感诉求,也升华了作品公益性、教化性的特质。

  由此可见,在真实贴切的生活中选取素材,以受众为出发点,才能使情感诉求成为公益微电影的主要诉求方式,从而能够充分体现公益微电影的价值。

  四、结语

  公益微电影要引发共鸣、打动人心、起到教化作用,如何充分释放、深刻表达作品的情感诉求,应当是重中之重。公益微电影是新生的电影力量,它不仅丰富和健全了电影生态,也为构建和凸显电影艺术功能提供了契机。公益微电影中的情感诉求,是社会个体情感诉求的集体投射和外在体现。通过挖掘主旨内涵、创新叙事手法、注重受众需求来加强作品的情感表达,使受众产生直观贴切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从作品和受众之中得到情感共鸣,那么,作品的情感诉求也就水到渠成。

浅析公益微电影情感诉求的影音书写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诉求 公益 影音 情感 电影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