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从目的论看华语电影字幕的英译论文

从目的论看华语电影字幕的英译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2-31

从目的论看华语电影字幕的英译

  一

  翻译目的论作为功能翻译的主流理论具备极大的潜能及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将译者从字面翻译的枷锁中解救出来。目的论学者认为在翻译中应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及忠实原则,将翻译视为一种交际性行为,这种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1]。“连贯原则”指的是译文需要保持其内部一致性,即具备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并在的语文化及译文交际环境中有意义。翻译时译文的形式必须做适当的改变,使译文更具可读性,便于不同文化水平的读者理解和接受。“忠实原则”指的是译者在尊重原作者的同时忠实于翻译的目的和意图。换言之,译者不得脱离原文胡编乱造,抑或不得与原作者的意图背道而驰。这三条准则之间关系是以目的原则为主,其余二者为辅,三者相辅相成。本文以“目的论”原则为指导,拟对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霸王别姬》之字幕英译进行具体的分析。

  1993年,由陈凯歌导演执导的电影《霸王别姬》被视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著名的澳大利亚女作家贾佩琳担任这部电影的字幕翻译,将这部富含中国传统戏剧色彩的作品推向世界的大舞台,并获得观众的认可。“霸王别姬”的故事最初载于汉初陆贾所著《楚汉春秋》一书,随着我国戏曲的发展逐渐被搬演上戏曲的舞台。1922年,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与武生宗师杨小楼主演的单头本《霸王别姬》首演于织云公所,在当时戏曲演艺界引起了极大反响,随后很多地方戏曲如弋阳腔、川剧、粤剧等均开始排演此剧目。时至今日,西楚霸王项羽与爱妃虞姬之间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是我国最经典的灿烂传奇之一,为中国戏曲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电影《霸王别姬》则以此为基础,结合时代的大背景描述了两位京剧伶人悲欢离合的一生。其浓郁的京剧文化为翻译工作增加了难度,作为澳大利亚籍作家是如何再度创作此作品的呢?贾佩琳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曾多次赴华学习汉语及戏剧文化,先后翻译了十余部影视作品为中国电影事业在国际舞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电影《霸王别姬》的英译作为贾佩琳早期的翻译作品,受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及自身学习和翻译经验累积的不足,致使这部作品并非十全十美。

  二

  华语电影《霸王别姬》作为首部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金棕榈奖的中国影片,足以证明影片受到的肯定,亦是对影片译者的认可。不可否认此影片的英译有诸多闪光之处值得借鉴与参考,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专业的术语翻译。在字幕翻译过程中最难处理的当数行业术语的英译,京剧正是影片浓墨重彩描绘之处。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最初由王洪贵、李六等楚调演员搭徽班进京演出,后与二簧、西皮合流,同时吸收昆、京、秦诸腔优点并且采用北京语言以适应北京风俗,由此初步成形,后逐渐发展为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整部影片人物对白京腔浓郁,多次呈现《霸王别姬》、《牡丹亭》、《贵妃醉酒》等戏曲选段,不可避免地需要对诸多专业术语进行翻译。例如:“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呀?”翻译成“What does it take to become a star?”[2]“角儿”指的是针对戏曲界内比较有名气人物的尊称,属戏曲行话。角色分行是我国古代戏曲的一大特色,京剧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亦称角色。演员根据自身条件进入不同行当扮演角色表演故事,若演员技艺精湛,受到戏迷的欢迎与追捧便可称之为“角儿”。现如今借其形容各行业中的卓越人物,与娱乐界的“大牌”、“大腕”同义,因此此处译为“明星”是极为妥当的。

  第二,完整的人物对白。译文在翻译过程中要求不必与原文严格对等,只需与原作者的意图保持一致,忠实于原作者的意图即可[3]。贾佩琳很好地克服了翻译的随意性,并试图确保影片文本的原义和人物对白的完整性,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清晰地表达每一段对话,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例如:“二位老板少年裘马!甭管穿什么衣裳,什么款式,只要一上身管保都体面,都标致。”[2]翻译成:“Gentlemen, you have done grandly for yourself. You look so dignified, absolutely striking... in any style of clothing.”[2]这一幕是影片的两位主人公长大后在照相馆摄像,相馆老板夸赞二人的场景。贾佩琳将它直接译为:“Gentlemen, you look so dignified, absolutely striking...in any style of clothing.”已经能够将意思表述清晰,但她在中间增译了“You have done grandly for yourself.”更好地?释了“少年裘马”一词,赞美已成角儿的蝶衣和小楼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由于两人的社会地位随着他们的成名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增译此句也为影片后半部分讲述成名后的生活经历而做了铺垫。联系影片前后这段对白翻译得很完整,同时与原文意图亦十分贴切。

  第三,语言翻译得通俗易懂。电影是一种“一次过”的艺术,一闪而过的连续放映的特点使得电影在表现方法上必须注意通俗化,尤其是面向跨文化背景的观众更应当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便于观众能够从转瞬即逝的画面上清晰地观看到艺术形象和生活图景,理解这些艺术形象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理解他们的心声并与之产生共鸣。例如:将“有点昆腔的底儿没有啊?”[2]翻译为:“Can you sing any old-style operas?”[2]对白中的“昆腔”亦称昆曲,是最早的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有“百戏之祖”的誉称。早在元末明初发源于苏州昆山,曲词优美典雅,唱腔清丽悠远,讲究“喉音宛转”、“字正腔圆”,与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并成南戏四大声腔。万历年间,昆曲传入各地跃居各腔之首,对京剧、川剧、湘剧、粤剧等地方剧种产生了直接影响。清代中叶以后,随着传奇和杂剧的衰微,地方戏逐渐占据剧坛的主导地位,压制了专擅剧坛的昆曲。许多戏曲大家及演出艺人都转而投身于各地方戏的表演。由此看来,译者将“昆曲”译为“old-style operas”是极为妥当的,昆曲对于京剧来说着实是旧戏,是老戏。相比音译为“Kun operas”更便于观众理解,更通俗易懂。   字幕的翻译讲求精益求精,肯定优点的同时不可规避短处。贾佩琳亦曾在访问中谈及其前后期作品仍相去甚远。在电影《霸王别姬》的字幕英译中不难发现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欠缺:

  首先,文化意象的缺失。这是影片译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虽难以避免,但可尽量将文化折扣降至最低。当人们在相同的文化背景下成长时,会受到传统文化、社会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从而形成固定的认知模式和价值准则。文化缺省实际上就是作者和他的意象读者之间缺乏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4]。将“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译为“Such a death would be ecstasy. I’d be a very happy ghost.”[2]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妓院中寻花问柳的男人们对菊仙小姐的说辞,出自汤显祖所著《牡丹亭》,意为英雄难过美人关,士为求佳人可弃一切,哪怕是死了也值得。如此看来,此句将“做鬼也风流”译为“I’d be a very happy ghost”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并未将“为求佳人,死而无憾”的意味表达出来。笔者认为译作“I am willing to die for you”可能更妥帖。语言存在着表面和深层两种含义,“我将成为一只快乐的鬼”仅仅是话语的表面意义。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跳出主观世界,进入原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原文的句子、修辞、前后联系体会原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意图,挖掘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然后用言简意赅的句子再现出来。除此之外,影片中在呈现程蝶衣为日军表演戏曲《牡丹亭》这一情节时,程蝶衣就经典唱段游园惊梦【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进行表演,演唱过程长达一分半钟,译者却仅用“Chinese opera”代替,着实过于草率。

  其次,缺乏连贯性与灵活性。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其一表现为缺乏连贯性意味着缺乏句子之间的连贯,如指代关系不明确:“不过是救人解难,玩玩呗,又不当真”[2]一句的翻译,译者将对白中的“救人解难”译为“damsel in distress”。原义是段小楼搭救被客人纠缠的菊仙,联系影片前后会发现这场戏中始终未提及菊仙姓名,仅用蝶衣口中的“潘金莲”暗指菊仙。如若是中国观众自然能明白其中的代指关系,但换作国外观众则未必能理解。由此笔者认为此处应明确指出解救之人为菊仙,与此同时也可明确上文的“潘金莲”所指代之人。其二表现为译文与原文之间缺乏连贯,如指代范围有误:译者将“戏子”一词译为“lowlife”,的确在古代“地位低下者,优伶属贱民之列”戏曲演员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戏子这一称呼也带有轻蔑之意。但“lowlife”指卑劣的人、下层阶级的人,用来指代戏子范围过大,不够准确。旧时中国地位低下的鄙夷之人何其多?从“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可知商人与市井小民都是地位卑贱之人,由此看来用“lowlife”指代戏子恐怕稍有不妥。如此翻译均易给观众带来理解上的障碍。

  三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电影字幕的翻译目的是让观众理解故事的情节内容、欣赏电影,从而获取感官及身心上的愉悦。译者们通常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解决语言文化差异的难题以达到此目的,主要归纳为归化和异化两方面策略:

  “归化策略”指采用译文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针对原文难以理解的内容,译者通常会采用归化的翻译方式,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异质性为观众提供自然流畅的语言环境。虽然传统上不提倡使用翻译技巧,但在实际翻译中是必要的[5]。归化通常采用直译、意译或删减的方式来翻译。例如将“来给师哥勾勾脸”译为“Will you give me a hand with my make up?”[2]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京剧脸谱是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传统的脸谱主要指净的脸部绘画,“勾脸”是其绘画手法之一,为了让观众清晰地了解对白含义,便直译为“make up”。类似于此的归化翻译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

  “异化策略”指令读者向原作靠拢,目的在于保留异域文化特色。对于“文化意象缺失”现象,最常用的方法是翻译原文的异质性。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译者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补偿目的语读者的文化缺省,这种补偿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消除理解上的障碍[6]。异化通常使用直译和增译的翻译方法。电影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的艺术而且是大众的艺术,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若因文化差异、语言障碍而成为少数艺术家或一类人消费的奢侈品,那么这个艺术最终是遗憾的艺术。

  总言之,归化和异化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绝对的归化与异化。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是译文的创作者,应选用最合适的翻译策略重建原文意义。尽管翻译将受到译者社会背景和文化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但仍可以根据翻译目的、个人习惯、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使用适宜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

从目的论看华语电影字幕的英译

论文搜索
关键字:目的论 华语 字幕 目的 电影 英译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