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物理学论文 >> 初中物理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尝试论文

初中物理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尝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1-01

初中物理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尝试

  新课改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提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学习,就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教学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突显出学生发现、探究的认识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继而变得“会学”,让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有了生根、发芽、成长的土壤。。基于这样的思考,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着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实践,把“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推进探究性学习”作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创设学习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必要条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最实际、最活跃的探究学习的原动力。所以借用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并充分利用不同学习情境的侧重点的不同,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创设学习情境化的动态教学过程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经验情境、实验情境、事实情境、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情境的优势在于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使学生产生自主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创设学习情境的是为探究活动提供真实的背景,可以更加明确探究任务,为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起到定向作用。

  (一)经验情境

  在物理课堂上,适时地利用日常生活的实例来创设情境,把物理概念、规律还原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例如,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应该怎样晾晒衣服湿衣服才干得快、吹风机如何使湿头发速干的、买回家的蔬菜水果该怎么保鲜等;在“静电现象”教学中,可以问学生是否注意到电脑、电视的屏幕上会有堆积的灰尘,塑料的梳子梳过的头发会跟着梳子飘,偶尔你去拉汽车门时会被电到;这些正是学生在生活中非常熟悉且有亲身的体验,因司空见惯没有引起关注或曾经探求却无果,由此借机唤起学生做更进一步探究的渴望,为课堂的展开定下好的基调。

  (二)实验情境

  运用直观性强的实验把抽象难懂的物理知识具体化,通过触及学生的视觉神经来产生?W习情景,制造实验现象的疑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动机和探究需求,使学生上课的兴趣浓、情绪高,促使师生共同进入探究学习的氛围。例如,教授新课《大气压强》,教师操作实验:取一支较大试管装满水,浅浅地插入一支内径略小的空试管,手抓住大试管把套在一起的试管同时迅速倒置过来,管口朝下……学生理所当然地以为: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落。可是学生惊奇地看到不可思议的现象:小试管在大试管内上升了!预料之外的结果把学生的好奇心牢牢抓住,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地投入到对大气压知识的学习中。巧妙地设置悬念继而顺理成章地进入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我要学”的状态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物理知识。

  (三)事实情境

  既然物理来源于生活,教师就应该带着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乐 于探究物理知识,就需要物理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真实的物理情境一定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发现、探讨身边的物理问题。例如,用光学的知识去解释雨后的彩虹、日食月食、海市蜃楼,让学生去揭开那些大自然景象的神秘面纱;用热学知识讲述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的差异;用比热容的知识描述海陆风的成因;用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去解释龙卷风,给人类造成的危险,了解防御龙卷风的措施……运用物理知识诠释生活实例,充分显示了物理知识的魅力,开阔了学生的科学视野。

  (四)问题情境

  问题情景的关键是引出了新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现了矛盾,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激发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往往可以收到异乎寻常的效果。例如,在教授“惯性”的知识时,教师先抛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的地球是静止的还是在运动着的呢?学生异口同声:地球是运动的。教师追问:知道地球做什么运动呢?学生争着回答: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要自西向东地自转。教师:相关资料显示地球自转速度大约是360 米/秒。那么,如果我们在地面向上跳起来再落回来时,是不是地球就会帮我们转过了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们就会落到远离起跳点的地方。这样的“免费游”有哪位同学经历过吗?学生纷纷摇头,同时倍感迷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继而激烈地争论起来……最后学生很自然地接受了惯性的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的乐趣。

  (五)运用教学干预,指引探究方向。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不是把学生放任自流,让其随意发挥、凭空想象。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所探究的知识有全面的掌握,如这一课有哪些知识点,围绕知识点如何开展探究活动,每个知识点要学生探究到什么程度,这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探究目标等。以上这些,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提前有预设。在探究过程中,如果看到学生探究的不到位,归纳总结的知识不够深刻,教师要能做到适时、恰当的引导、点拨,及时进行教学干预,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探究任务。

  以“浮力”的新授课为例。凭过往的生活经验学生们大多认为浮力应该和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形状有关以及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有关。这些对浮力的认识不仅对学习浮力没有帮助而且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为了不偏离本节课的探究方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教师的教学干预、引导作用显得非常关键。运用演示实验把学生一步步引入要探究的课题中:首先,通过观察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断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这个过程中浮力是不断增大,影响浮力大小的某个因素在改变(先埋下伏笔);当物体完全浸没,深度增大但未接触容器底部,弹簧测力计示数始终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相等”,从而认识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接着发现体积相等的铁球和石块浸没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意识到:“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那么“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想法显然是错误。在排除干扰因素摒弃错误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

  (六)渗透科学方法,提升探究能力。

  所谓科学方法指的是人类在认识自然以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遵循的途径和所使用的手段。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方法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魅力。所以,科学方法为科学探究提供重要平台,为学生开启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窗口。

  初中物理实验中体现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很多,例如:1、控制变量法。它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探究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被研究的物理量往往受几个物理量的影响,就需要控制其他物理量保持不变,只改变某一个物理量,分析被研究的物理量与改变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例如: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的流速是否有关及有什么样的关系时,必须在控制两个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改变第三个因素,观察该因素是如何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的关系,一定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或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完成,从而获得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并进一步推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2、理想化实验。它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假想在理想状态下进行实验,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实验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适用于那些由于受到外界条件的限制,无法直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探究的物理规律。比如,在探究真空能否传声的问题时,逐渐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听到罩内的手机的铃声逐渐变弱。最后仍能听到微弱的铃声,因为玻璃罩内有少量残留的空气不可避免,发声体周围的固体还能传声。接下来就要依靠科学推理,挣脱实验条件的制约。于是我们假设如果能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即罩内真空状态),就不再能听到手机的铃声了,从而推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初中物理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尝试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 尝试 物理 初中 学习 学生
最新物理学论文
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试论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量子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不同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探究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问题解题方法研究
浅谈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小组合作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成功开展
热门物理学论文
论惯性
物理学
物理学正论
宇宙时空论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物理学理论研究
21世纪强磁场应用的展望
惯性力学与整体科学体系
物理学前沿问题探索
世纪之交谈物理学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