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湖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湖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1-05

湖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3-462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3.051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Hubei’s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relative data and investigations, the major problems of current Hubei’s agriculture, such as industrial structure needing optimization, growing cost of production and the threatened environment, etc., were analyzed. More importantly, th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on how to boost farming efficiency, to stimulate rural income and to keep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 so as to further push forward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 Hubei in the hope that Hubei will turn from a large-scale agricultural province into a powerful one.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Three-rural” issues; Hubei province

  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1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持续不断地引领中国“三农”事业的改革发展,使得中国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农业农村发展也进入了“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新阶段,中国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对于湖北农业而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顺应新形势和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北省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1 湖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的基本判断

  1.1 湖北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总体稳中向好

  在“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农业成绩斐然。2015年,湖北全省粮食产量达到2 703.28万t,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粮食产量“九连增”(图1),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油料、棉花、生猪、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食用菌、鲜鸡蛋、小龙虾、河蟹、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4万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全省农民收入以平均每年超千元的势头增长,连续5年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全省城镇居民收入[1]。

  1.2 湖北农业在稳固“十二五”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显成效

  由表1中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及产量数据可知,2016年湖北省在主动调减和因灾减产的双重因素推动下,缩减粮食、棉花、油料的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减少2.916万、6.223万和7.128万hm2,使粮、棉、油三大农产品产量出现近年来首次共同减产,分别比上年减少5.52%、36.81%和2.90%。但得益于茶叶、水果、蔬菜、小龙虾及其他特色农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全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 725元,同比增长7.4%。

  1.3 湖北省现处于多重发展战略叠加期,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湖北省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要求

  由图2可知,湖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1年的13.1%持续下降至2016年的10.8%,但湖北农业面临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其在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地位仍需巩固。“十三五”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键节点,湖北必须牢牢把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多重发展战略,以钉钉子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稳定产能、调优结构、提升质量、激活市场、提高效益,努力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产业融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2 当前湖北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农产品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湖北农业生产需要提质增效

  随着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变得多元,即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多元化,相比于“价廉、安全、保障温饱”的农产品,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绿色、有机、环保、个性化定制”的农产品。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必须由以往生产主导型向市场消费主导型转变,适当调整农产品的品种结构,提高农业供给结构的质量和效率,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后的市场需求。以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蔬菜生产情况为例,该州农业局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全州蔬菜总产量235万t,全州年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580 kg,比全国平均水平(549 kg)高5.6%,全州年蔬菜需求量为162万t,年人均蔬菜消费量约400 kg。尽管恩施州蔬菜总体生产量充足,全州年人均蔬菜占有量比消费量高180 kg,然而恩施州蔬菜供给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一方面,传统“三大宗”蔬菜占播种面积的49.3%,远高于仅11%的对应蔬菜消费量;另一方面,由于季节性因素,当地冬春季喜?厥卟瞬荒茏愿?,消费者对其他品种蔬菜的需求得不到满足[2]。   2.2 农业生产结构仍需调整,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

  近年来湖北省在对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的结构调整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6年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 0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是农业产值的2.5倍,年营业收入超过10万元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全省达到4 700家,综合收入达2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26.2%[3]。尽管如此,农业生产仍未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农业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存在。以湖北棉花产业为例,虽然湖北省已经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调整棉花产业结构,但受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取消、生产成本攀升、棉产业疲软等因素的影响,湖北省棉花产业仍然面临棉民种不起、棉花卖不起、企业用不起、政府补不起的“四不起”挑战。具体说来,湖北农业仍然存在基础设施短板有待补齐,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失衡,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不明显,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集约经营发展滞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缓慢,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不健全等结构调整问题。

  2.3 农村资源环境亮起红灯,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亟待提升

  与传统工业领域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不同,单一农产品产能过剩的背后是严重的产能透支。中国农业生产长期依靠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型方式获得增长,不仅导致了农村资源环境因过度开发而被破坏,而且造成了农用耕地数量减少、总体质量下降,农业资源更加紧张的后果。对湖北省而言,由于农药化肥利用率较低,农膜、畜禽养殖废弃物残留量过高,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集中有效处理,使得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湖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襄阳市作为湖北省百亿斤粮食大市,2015年仅粮食作物秸秆总量就达550万t以上,虽然大部分秸秆通过直接还田的方式暂时解决了焚烧污染问题,但是连续性的大量直接还田,也会造成病虫害加重、氮肥投入增加等新的污染问题。同时,襄阳市土地复种指数过高,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资投入量越来越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4]。

  2.4 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一方面,??际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性走弱,以大米价格为例,若按每千克稻谷可出0.7 kg大米折算,2015年泰国稻谷价格为1.68元/kg,而中国中晚籼稻的最低收购价为2.76元/kg[5],国内市场同类农产品价格大多远高于国际市场,中国农产品价格已触及价格“天花板”。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仍然不高,农业资源要素投入成本逐渐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地板”不断抬升。“两板”双向挤压,导致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部分农产品在特定的时期还出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不合理现象。根据二十国集团农业市场信息系统(AMIS)数据库记录的中国大米供需数据(表2)显示,2014/2015年中国大米生产量为49 488万t,进口量为4 545万t,库存量为17 485万t,同比分别增长0.07%、13.60%、1.30%;2014/2015年国内供应量同比增长1.80%,国内利用量同比增长1.88%,两者大致持平,使国内大米市场保持平稳,但面对全球大米库存量不断增加、国际大米价格大幅下跌的大环境,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均在缩减库存量。从2015、2016两年的数据可知,中国大米市场已进入调整期,未来中国大米库存量将在合理范围内稳步缩减。

  3 深入推进湖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十三五”时期是湖北农业爬坡过坎、提档升级的改革发展关键阶段,湖北农业必须以问题为导向[6],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深入推进湖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1 调整农业种养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1)要深度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以“稳粮、优经、扩饲”的思路,进一步调精调优农业结构。以稳定粮油生产为前提,全面开展优质经济作物高产创建,调减露地大路菜,扩大精细菜规模。同时大力发展优质高效渔业,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渔业养殖和草食畜牧业的区域布局。加快培育一批水产大县、专业渔村,建立一批现代渔业示范基地。扎实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加快创建畜牧强县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推进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2)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融合。继续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把品质、安全、绿色、文化等价值凸显出来,让消费者了解并认同农业生产的多重价值,继而引领种养业品牌培育与产业升级。同时大力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鼓励农产品加工精深化和农副产物利用开发综合化,积极为农民采用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等新型销售模式牵线搭桥,引导传统的“政策性农社对接、农超对接”转变为紧盯市场需求变化的“市场化农社对接、农超对接”。

  3)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多元化发展。大力发掘湖北各地在自然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资源禀赋优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统一标准,打造特色品牌。同时要借助湖北农村自然风光优美、地域文化丰富的乡土底蕴,依托大江大湖、绿水青山、森林草地等湖北优质的绿色生态环境,积极探索“旅游+”“生态+”等产业开发模式,推进一、二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创建一批集聚荆楚特色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村镇。

  3.2 培育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1)面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覆盖产业链条各环节,具备生产、管理营销等多方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落实完成培育4.5万新型职业农民的年度任务,以确保到2020年湖北新型职业农民达100万人的远期目标按时完成。着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视各类农业农村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剂的作用,从而全面提升和强化湖北省农业经营主体的绿色发展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2)加强农业污染防治,全力推动农村绿色发展。首先,要加强对湖北省农业资源的保护和高效利用,推动高效绿色生产模式和高效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其次,要加快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7],坚决采取必要措施,淘汰落后产能。最后,要加强农村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对湖北全域内的山水林湖田进行综合治理和保护性规划开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实施农产品安全战略,满足全社会对绿色农产品需求。随着人们“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的观念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要生产安全、优质、绿色的农产品,满足人们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必须加强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逐步健全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3.3 加快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

  1)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借助二维码(QR Code)、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物联网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贮存、消费的全程信息?M行感知、传输、融合及处理,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农产品溯源体系,提高湖北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品牌辨识度。实施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战略,切实做好“点对点”“面对面”“系统对系统”的信息服务,落实湖北省“互联网+”行动和建设“智慧湖北”的相关要求,提高农业供给侧资源配置效率。

  2)深入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持续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电商企业间的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创建政府主导的“农村+高校+电商平台”的人才培养机制,转变农业供给侧经营方式。改革农业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抢占农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建设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的农业技术体系,增强农业供给侧信息应用能力。

  3.4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借助农业脱贫攻坚

  1)以“三权分置”为契机,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严格遵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赋予农民更多、更充分的权利,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和引导农户自愿互换承包地块,实现连片耕种,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建成旱涝保收、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改变过去“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土地使用模式。荆门市沙洋县在湖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先行先试,首创的“按户连片耕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土地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为湖北全省乃至全国的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提供了参考范本。

  2)补齐产业扶贫短板,助力农村精准脱贫。推进精准扶贫,既要发挥“政府之手”的核心主导作用,又要用好“市场之手”,调动配置资源。通过选准产业、用好市场、健全机制、建立基金等措施,整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将优势农业资源变为资本,依靠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同时引导并鼓励各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延伸金融服务网络,增加对贫困地区有特色、有潜力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农业农村融资成本,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3.5 严格坚守改革底线,完善奖惩监督机制

  1)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首先,施策者必须牢记“粮安天下,农稳民心”和“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必须了解农业尤其是粮食安全对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要深刻地认识到通过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来改善农产品供给结构,决不意味着要放弃或者弱化粮食产能,而是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并优化粮食产能。其次,必须牢记农民增收是核心目标。通过对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质量标准的调整和优化,构建“以特色赢得市场,以质量赢得价格,以技术换取效率”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模式,同时加大培育湖北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网络,不断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切实建立起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

  2)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保障改革公平高效。组建农业政策和法制宣传队伍,深入基层向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革,积极配合全国农业综合执法信息平台的建设[8],让执法过程更加透明化、公开化。加快建立农业部门法律顾问制度和公职律师制度,为农业农村弱势人群提供必要的司法咨询和救助。同时按照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要求,结合湖北省农业农村实际情况,可出台地方性法规,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各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相应地奖励和惩处,以确保改革各项工作公平、公正、高效推进。

湖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湖北省 湖北 结构性 供给 对策 结构
最新农林学论文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果树栽培学有效教学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
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振兴战略”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北方秋葵育苗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的影响因素及改
甜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宁阳县蔬菜标准园区创建措施及成效
甜玉米新品种江甜088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
热门农林学论文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与对策措施
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