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智慧校园视域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论文

智慧校园视域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1-08

智慧校园视域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7)04-0018-03

  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均要求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精准推送就业服务机制,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要求从高度重视精准就业服务、准确掌握供求信息、建立精准对接平台、拓展服务内容、确保信息安全五个方面落实具体措施。这些文件的出台,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1]。

  一、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一)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必要性

  1. 解决供需结构矛盾

  在毕业生就业中,出现了供需结构矛盾,一边是用人单位的“招聘难”:有大量的人才需求,却聘请不到想要的人才,一边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每年11月开始的实习期,仍有5%左右的毕业生找不到顶岗实习单位。这种“招聘难”、“就业难”的供需结构矛盾,不单单是因为用人单位的需求不足,应该是供与给都出现了问题。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种供需结构矛盾。

  2. 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再加上历年累积的未就业毕业生,而就业市场的需求量有限,毕业生就业人数和用人单位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能够很好地帮助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进而缓解就业压力。

  3. 提高就业质量

  现在评价高校人才培养、就业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原来的就业率的高低逐渐转为就业质量的高低,而要在现在复杂就业形势下,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可行性

  精准就业服务工作重点是“精准”,难点也是“精准”,智慧校园信息化工作是能够“精准”的前提,即精准就业服务工作要基于智慧校园信息化工作。

  现在各个高校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智慧校园”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为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提供所需的数据基础、技术基础、服务功能基础、反馈与沟通的途径等[2]。

  二、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收集简单化

  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需要全面的就业信息作为基础,但是高校目前用于信息收集的手段过于简单化,收集的信息量比较小,这限制了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效果[3]。

  从内容上看,高校就业工作人员收集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学生个人档案、个人简历、三方就业协议,信息主要集中在个人基本信息、就业去向、签约情况(公司类型、工作岗位、待遇)等,未对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一些隐性信息进行挖掘,比如很少有高校对毕业生进行职业倾向测试,未考虑学生个性对就业的影响等。从获取渠道来看,高校收集信息的渠道主要集中在学生个人档案、就业协议等渠道,而这些渠道收集的信息过于简单,很少有高校尝试利用智慧校园平台收集更全面的学生就业信息,进而导致所收集的信息无法满足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要求。

  (二)信息推送无差异化

  目前,高校通用的方法是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学校贴吧等向学生推送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就业辅导等就业信息。这几个信息发布平台对不同学生群体所推送的内容无差异,忽略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就业信息需求的差异。由于学生在处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有限,对来自学校就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学校贴吧等平台推送的大量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就业信息,从而导致遗漏一些适合自己需求的重要信息。因此,高校就业信息推送的无差异化往往会降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三)信息分析手段静态化

  信息收集?单化、信息推送无差异化所带来的结果直接限制高校在处理就业信息的能力。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采集的信息采用静态化分析技术,未对现有信息进行深度挖掘。部分高校尝试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好点的高校还编制就业情况报告,但对信息的分析还是停留在基础性的统计上,如统计就业率、就业地点、就业行业等,缺乏对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对口程度、职业生涯路径等指标的深度数据探索。因此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静态化信息分析手段阻碍高校对学生就业情况的深度探究,无法满足精准就业服务的要求。

  三、高校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路径

  (一)精准就业服务

  一是要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系统开展就业指导教师培训,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和职业指导能力,这是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条件保障。二是要不断提升就业信息的精准程度。高校要落实责任,明确分工,重在抓落实,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要第一时间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态,详细记录毕业生在求职岗位、地域、薪水等方面的就业要求。优化就业信息平台,精准推送相应的就业政策、岗位信息等内容,实现就业服务个性化、差异化。如不同专业的毕业生所推送的信息不同;同一专业的毕业生因不同的求职意愿所推送的信息不同;同一个毕业生因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所推送的信息不同。三是要加快建设精准就业市场体系,充分利用好就业信息平台,精准比对毕业生求职意愿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智能匹配专业、地域、薪水等关键信息,扩大招聘会规模、提高招聘会层次,创新宣讲会、招聘会形式,实现毕业生多元就业目标[4]。

  (二)精准就业指导

  一要不断完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课程与学科专业相融合,建立教师教学反馈制度。二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按照国家最新就业政策要求,结合本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活动,如就业政策解读、就业指导讲座、模拟面试、简历大赛等。三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引导力度,多举措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多种形式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

  (三)精准就业帮扶

  想要做到精准的就业帮扶,首先要能够精准掌握家庭困难、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群体的具体情况,加大扶持力度,开展个性化就业辅导,利用多方资源组织专场招聘活动,促进其就业创业。二是要精准把握就业扶持政策,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加强政策研究和引导力度,实施精准帮扶。

  (四)精准绩效评价

  一是学校将就业考核纳入到学校整体工作中去,单独划拨经费,把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作为学校招生指标、专业调减的重要依据,突出就业工作在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地位。二要构建精准就业绩效评价体系,在保证就业率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就业质量的提高。

智慧校园视域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域 工作研究 就业服务 精准 智慧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