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参与式教学在“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中的运用论文

参与式教学在“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中的运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1-08

参与式教学在“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中的运用

  参与式教学法注重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强调激发学习者自身的兴趣、潜能与自觉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这一教学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多高校课程开始引入此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但是高校“国学经典导读”课程参与式教学,目前还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这一课程,但教师在教学中还是使用的传统教学法。所以,针对“国学经典导读”课程的特殊性,如何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将评价教学效果的着眼点放在能否促进学生的整体、持续发展上,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也值得深入研究。

  一、从精神层面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

  “国学经典导读”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热爱国学的学生,他们是自愿学习传统文化的群体,有着很强的求知欲。针对这样的教学对象,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真正从“国学经典导读”课上学到国学知识。但古代经典如《尚书》、《诗经?大雅》、“三?鳌薄?“三礼”等皆不容易读,即便是教师也并不能完全读懂,更何况是本科的学生,因此学生心理普遍存在畏惧感,容易知难而退。如何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经典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一是让学生意识到阅读经典传承国学是当下青年应该担负起的重任。最近几年无论是上层决策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开始重视国学教育,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未来的基础教育,包括启蒙教育都需要大量具有国学知识的师资队伍,因此,现在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承担传承国学的任务。

  二是使学生认识到经典教育对于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法国教育家法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价值感唤醒,直到精神生活之根。”中国古代的优秀经典古籍,是经过历代先贤共同选择、不断传承而遗留下来的。春秋时期古代贵族教育子弟都有专门的教材,从今天来看,这些教材有些也都成为了经典。孔子更是以《诗》、《书》、《礼》、《易》等经典教授学生,儒家所推崇的六经后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古籍。这些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这些经典一直伴随着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感染和熏陶着古代士人的家国情怀。今天,这些经典仍然有不可替代的典范意义,其蕴含的精神力量仍然可以指导当下中国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建设。“国学经典导读”课更加强调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力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的道德信念,人生智慧,文化能力。

  三是讲述民国大师的刻苦读书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激情。要想成为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必须下苦功夫读书。如胡适常常夜读,并且规定每天读书不少于六小时;章太炎四书五经,百分之九十都能背诵;钱穆曾言自己“未尝一日敢废学”,即便自己失明以后,凭着自己常年的积累,仍旧写出《晚学盲言》来。同样,陈寅恪55岁失明以后仍能传业授课,著书立说,也是得益于其年轻时的刻苦读书勤奋好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如不能好好读书,何谈立身,何谈创业。另外,还要多表扬学生,每一堂课中对于课下准备充分、积极发言、解读准确的学生都要不吝赞美之言,夸奖他们。并进一步激励他们“老师希望下次还能看到你优异的表现”。

  除了精神层面的激励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经典,自主阅读经典。比如在讲课时讲到某个人物或某种观念,如果有的学生想更详细地了解相关内容,就可以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典籍或某相关文章。再比如,学生有喜欢看历史剧的,可以一边看电视剧一边阅读相关书籍,像《大秦帝国之崛起》,就可以同时翻阅《商君书》、《史记?商君列传》等。学生有了内在的动力,再辅以老师的督促鼓励和积极引导,阅读经典才能事半功倍。

  二、综合运用多种参与式教学法

  一直以来,课堂的教学观念都认为老师应该以自己讲授为主,学生就应该是以听为主。更有甚者,认为既然学习古代经典,就要用古人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永远凌驾于学生之上。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经典的学习中,大学生极强的表现意识和参与意识被扼杀,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遭到严重损害。

  将参与式教学法引入“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中,该课程就要在以老师和学生为共同主体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学和学习,在这个环境里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老师既要全身心地讲授,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可以互换,老师有时可以是“学生”,听学生讲课;学生有时也可以是“老师”,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在“经典导读”课程教学中,为了凸显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形式,我们尝试运用启发式、对话式、主题发言法、讨论法等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

  1、启发式

  《论语?子罕》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特别善于启发引导弟子深入学习。我们的经典导读课程所要讲解的经典有其特殊性,不仅要通章句、明训诂、知名物,还要懂辞章、辨义理。更需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反之欲速则不达,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的导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良好互动。比如讲授《诗经》时,可播放《诗经》中一些动植物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进而启发他们理解这些动植物的象征意义。   2、对话式

  对话式教学,既包括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也包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老师和学生的对话:老师可以有目的的提问学生,老师在课程上即便讲的很生动很投入,也总有一部分学生走神或者干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这个时候提问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而且经验告诉我们,被提问的学生往往一连几周都会认真听讲。学生和学生的对话: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预设话题,让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为了驳倒对方,学生肯定要搜集大量资料,整理成文,搜集资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在对话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组织材料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口才。亦可以在每节课的最后十分钟留给学生提问题或自行讨论,凡本节课所讲内容有不理解的皆可以向老师提问,老师可以径直解答,抑或让学生先自行讨论,老师最后再给予解答。

  3、主题发言法

  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某一个话题进行主题发言,学生通过课下查阅相关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发表演讲,将自己准备的内容与同学交流。学生自己课下积极准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主阅读和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隐性的课堂参与方式。实践证明,这种主题发言的教学方式对于促进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非常有效,以笔者的“《诗经》导读”课程为例,不时的穿插主题发言,调动了大部分同学的自主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一些比较活跃的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经常坐在教室的前排,而且能坚持一个学期。

  4、分?M讨论法

  预先将学生分成几个自然小组,老师给他们布置讨论内容在讨论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开展讨论,对于切中议题提出创新性的观点,要给予表扬,使学生树立自信,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也鼓励其他学生展开想象,不囿于固有观念,打破习惯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视域积极思考。对于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老师要做好积极应对,因势利导。比如有的学生提出偏激的观点,老师要耐心地给予引导;有的学生提出了错误的观点,老师要给予分析错误的原因。

  5、图像、视频参与课堂

  古代经典中会涉及很多名物制度,如天文、职官、礼仪、建筑、历法、服饰等。这些内容,如果单纯用语言去描述,可能会词不达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们。但如果我们适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弥补单纯用语言讲述的不足,学生可以直接与古物接触。比如《诗经》中涉及很多植物,这些古代植物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了解。再比如《仪礼》中的很多礼仪究竟包含哪些动作,我们就可以通过今人拍摄的礼仪视频来熟悉。另外网络上还有很多教学资源可供学生观看,比如超星学术视频、爱课程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校园网“课堂在线”等,都可以让学生自己课下观看感兴趣的视频讲座或公开课。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实施的程序

  “经典导读”是要读古代的经典,其特殊性决定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引导性作用。因此,教学实施的程序应该是:教师导读(经典的文献概貌、理论体系、学术价值)→老师带领学生读文本→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熟读或背诵经典。

  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此处所谓“教学内容”主要是指经典的范围,意即应该把哪些经典纳入到课堂上来,作为教师导读的内容。因为经典的范围很大,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来分,四部之中都有很多经典,如果对这些经典都进行讲授和导读的话,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就要有所选择,一方面根据著名学者所列国学经典书单,选择经典中的经典,将经典缩小到一定范围之内;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对学生进行调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再进一步缩小经典范围,因为学生喜欢的经典,自然其参与度就高,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注意教学的反馈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要作好教学后的反馈。首先,及时跟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接受情况,掌握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喜好与否,熟悉学生的知识欲望等等。其次针对学生反馈来的信息作好应对措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反馈的时间安排可以是一周、一个月或一个学期。及时的作好反馈,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动态,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四、结语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为中心,参与式教学则要以学生“学”为中心。实践证明,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挫伤了学生的创新激情,是一种低效的、落后的教学方法。“国学经典导读”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读古书,对古代文史哲有着很强烈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教学群体,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真正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将参与式教学法引入“国学经典导读”,正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广阔的平台,引导学生理解中华文明的广度深度和厚度,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从而自觉传承中华文脉,担负复兴祖国文化的重任。

参与式教学在“国学经典导读”课程中的运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参与式 国学 课程 教学 经典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