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1-09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研究

  一、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在工业化与全球化的推动下,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虽然使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增长,但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突出问题。

  从资源总量看,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品种丰富,一些重要资源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资源利用上看, GDP高速增长的背后往往伴随着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分析预测,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将是2000年的两倍,为25-33亿吨标准煤之间,未来我国能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近年来雾霾天气的增多、全球变暖、土地破坏等是环境污染的重要表现。以静海为例,2016年全国490个城市雾霾指数排名中,天津静海可吸入颗粒物以330位居30名。《201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表明,2013年我国环境总体一般,4478个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中,水质较差或极差的达到59.6%,而74个城市中,仅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4.1%。

  近年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利益的驱使,毁林开荒、猎杀稀有动物等行为对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破坏。据统计,目前中国有近200个特有物种消失,近两成动植物濒危。《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约占其总数的24%。据科学家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形成速度快100万倍。

  二、 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剖析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快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变积贫积弱、落后就要挨打的现状,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而经济发展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低导致部分地方政府以牺牲自然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飞速发展。在这里,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能动性得到了巨大的发挥,但无节制的扩大生产,忽视自然界变化发展的规律以及没有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最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过分追逐资本利益,弱化法律道德规范。将生态问题上升到资本批评的高度,是马克思看待和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理论特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盲目逐利的本性是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在社会主义的中国,资本的活动与生态问题也有复杂的关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发展生产力、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带来生态恶化、收入差距增大的严重后果。马克思指出:“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这不仅是资本主义的特点,也符合社会主义资本活动的情况。以静海为例,开发区天保爱华热力有限公司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王铁柱个体废旧塑料加工厂无水污染防治设施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等事件都是出以牺牲生态环境追求个人利益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重大破坏的行为。

  三、 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

  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问题对经济的制约越发凸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问题成为党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大问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胡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明确要求“统筹人和自然的和?C发展”,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大布局。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列主义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发展新常态特征,立足于当前生态环境压力,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习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于时代去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才能推动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

  要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结合,推动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首先,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只能带来自然的报复和人类的灾难,取得的成果也会付诸东流。要坚持环境保护优先,尊重和保护自然,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如静海团泊新城温泉、西双塘民俗风景区、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都是立足于本地固有特色,在尊重自然规律基础上开发和利用生态资源从而获得发展。其次,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实现生产的绿色化,加大力度培育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行业和企业。习近平在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中国将走出一条符合时代潮流、具有亚洲特色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如静海子牙镇格林美城市矿产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出了一条科技、绿色、环保的发展道路。此外,静海发展还必须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共同改善生态环境、联防互惠。再次,加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核算,实施绿色GDP统计,增加绿色政绩观考核等。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考核内容,也是发展“短板”。习近平指出“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出现的问题就暴露出在考核领导政绩标准的一些缺陷,因此,“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制,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最后,加强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在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条件下开发、利用自然。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优良的自然环境是人民最热切的期盼,也是人民幸福感提升的重要源泉。生态环境保护关乎美丽静海的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幸福,关乎子孙后代的发展繁荣,因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域 协调性 马克思主义 马克 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