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研究论文

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1-09

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12-0056-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新型农业科技传播模式及网络构建研究”(16BXW0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天龙(1980-),男,甘肃武威人,西安邮电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媒介与农村社会发展;闫欣( 1993-),女,山西吕梁人,西安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农业信息传播活动的不断变革,使得农业信息传播活动内涵更加丰富。面对当前我国农业现状以及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要求,农业信息对于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愈益凸显出来,从而使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构建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议题。特别是,与发达国家完善的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相比,我国农业信息传播实践活动中无论是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有效传播、信息的有效接受、信息的传播渠道与媒介等都还比较落后。因此,探讨和揭示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内涵逻辑、分析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构成、运行,有助于为我国农业信息传播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与现实参考。

  一、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要素

  讨论农业信息传播体系问题,首先需要对其内涵有一个科学的界定。《辞海》对“体系”的解释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如:理论体系;语法体系;工业体系。[1]《现代汉语词典》对“体系”解释为:若干有关事物或某些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2]韩儒博(2011)认为体系是元素及其上层所属系统间有机组成的整体。[3]传播体系,又称传播系统,指与传播活动相关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整体。黄家章(2010)认为传播体系除传播系统包括的几个要素之外,还包括保障传播活动正常运行的软硬件环境,如理念、政策、制度等。[4]目前,学界对传播系统有四要素说、[5]五要素说、[6]六要素说[5]等不同的说法。宋建武(2014)?J为现代传播体系是现代传播关系与现代传播手段的结合,其实质也是一种“人―机过程”,现代传播关系是传播主体间的社会关系。[7]借助关于体系的解释,笔者认为传播体系是指由多层级的传播系统和其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有机整体。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在对上述体系和传播体系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本文试图对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给出一个操作化的定义,即农业信息传播体系是指由政府、媒体、个人等构成的复合主体围绕“三农”的信息需求,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向受传者传播农业信息的内部传播系统和外部保障系统组成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虽然,农业传播体系的运行受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及农民主体素质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影响,但起本质和决定作用的还是构成要素和结构。由于农业信息传播体系具有复杂性、层级性等特征,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由两大系统构成。

  (一)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内部传播系统

  1.传播者系统。在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涉及的传播者较为复杂。有关农业生产生活的信息种类比较繁杂,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信息类型涉及到的传播群体和个体不同。总体上看,农业信息传播者系统包括:政府部门、大众传媒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精英农民等。

  政府是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主导力量。由于广大农村地区地理上较封闭、经济文化上较落后,政府部门在农村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对农业信息的整体规划、制定政策、组织各方力量为农民服务。这一主体具有特殊的层级性,国家、省市主要是承担政策设计、资金安排、基础设施规划等工作,而区县、乡镇两级政府才是政府农业信息传播的核心力量。

  大众传媒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主要包括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传播机构。目前,我国实行中央、省、地市、县四级办台的方式,由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通过传输系统把信息传输到农村。随着农村传媒环境的变化,新兴媒介普及率逐年加大,大众传媒对农村文化建设、农业政策了解、国家政策传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农业科研机构及农业院校是农业信息的创造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国家重大农业项目的研究,进行科研攻关、知识技术的推广与传播。农业相关院校更重要的是培养农业专业人才,通过这些人才将农业院校的科研成果传播到农村地区去。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为传统农业科技传播的中坚力量,是进行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的生力军。在农业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农业生产安全等方面,我国农技推广机构成绩显著。近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也在不断探索新手段来服务农民,如农技110、农业科技特派员、手机短信等,有效满足了农民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农村合作组织及农业专业技术协会是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新兴起的一种组织形式。主要由精英农民自发组织,为普通农民提供技术和农机支持、农产品收购、市场信息供给等服务活动,通过聘请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服务广大农民。目前,在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这种机构较为成熟,在西部等农业欠发达地区,则相对落后。

  此外,涉农企业为了更好地推广公司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设有专门的信息服务组织,既负责产品的营销、农业科技信息的传播与推广,还承担着对农民反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涉农企业大都以当地的龙头企业为主体,通过电话、专家、网络、上门服务、宣传册等形式向农民传播科技、政策、市场、天气等多种信息。这些主体通过与农村合作组织、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的合作与互补,成为农村信息传播的主渠道。精英农民或者职业农民是农村社会中的精英团体。将先进的思想和技术先传播给他们,他们通过自身的示范,再向普通农民传播。精英农民具有代表性,他们思维开阔、经济条件好、社会动员能力强,是农业信息的放大器和示范者,具有“场”的辐射功能,通过他们自身的生活生产方式、话语体系等影响着普通农民,并最终影响着他们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2.受众系统。受众是内部传播系统的主体性要素之一。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根据受众的信息需求服务受众。当前,我国的农业处于转型期,受众对“三农”信息的有效?鞑ズ屠?用,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作用。在以往以“传播者”为中心的时代,强调传播者“自上而下”地向农民传播信息,受众群体没有充分得到尊重,导致传播的信息与受众的需求产生偏差。因此,在现代传媒条件下的“三农”传播,需要从农业、农村的现实发展和农民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把农民受众当作传播系统的主体性要素来设计传播过程和信息内容。必须明确在内部传播系统中传受双方的角色和地位趋于平衡,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传播体系服务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作用。

  此外,受众系统的结构十分复杂。农村受众受地域不同、受教育水平不同、性别不同、思维观念不同,呈现出农民群体的多样性特征。就受众个体而言,部分农民思维开阔、创新意识强、信息接受能力强,而部分农民则保守、懒惰甚至顽固。这为信息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农业信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精英农民或职业农民作为农业信息“二传手”的作用。

  3.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是内部传播系统的客体和重要元素。传播者将信息通过媒介传播给受众,受众通过媒介渠道接收到农业信息。因此,农业信息是传播者系统、受众系统与媒介渠道系统的粘合剂。当前信息社会中农业信息是革新农民观念、改善农民行为、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要了解信息的特征和分类,进行科学、高效的传播,使得农业信息价值最大化。

  农业信息传播体系中的信息也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农业信息在系统中是流动的。主要包括七类信息:农业政策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市场销售信息、天气气象信息、新闻时政信息、文化娱乐信息、生态环境信息。不同的信息类型传播途径不同。从信息的流向来分主要有两大类信息:自上而下传播给农民的信息和自下而上“三农”所需要的信息。李红艳(2010)认为,乡村信息具有乡土性、自主性与依附性的特征。[8]乡村社会时空上相对封闭,农民接受信息依赖于周围的熟人社会,由于传播次数增加可能导致信息失真和扭曲的情况时有发生。

  4.传播媒介与渠道。传播媒介与渠道系统是承载农业信息、连接传播者系统与受众系统的桥梁。著名媒介学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讯息,强调了媒介与讯息的特殊关系。传播媒介是一整套传播和储存人类文明智慧的形式与技术手段。在现代社会,知识、技术、思想、行为、习惯都可以先通过信息的表征再通过媒介来传播。著名传播学家勒纳认为,大众传媒具有移情和塑造现代人格的作用。可见,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传播媒介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后,农村信息传播媒介呈现出多样性,广播、报刊、图书、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等组成了现代传媒环境。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逐渐普及,使大众媒体的基本属性面临着重大变革,一方面大众媒体迎来新媒体的挑战,另外一方面也带来非常大的机遇,使传统媒体能够结合新媒体的力量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信息传播。

  传统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农家书屋、文化站、面对面的人际传播等传播形式。这些传播渠道贴近农民的生活,具有广泛的传播力,是大众媒介传播的有益补充。而新媒体具有先天性的传播优势,能够及时、便捷地传播“三农”信息,是农村传播媒介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农村信息的传播应选择适合农民接受、适合信息表现、适合传播者传播的形式。这样能够很好地发挥各传播媒介的作用,快速、高效地传播信息,大众媒介与传统渠道的互补,能够合力形成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传播媒介与渠道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信息传播。

  (二)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外部保障系统

  由于内部传播系统具有复杂性,涉及到政府、企业等,还涉及到复杂的信息与媒介渠道等传播客体,使最终服务的对象更加庞杂,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层次体系。因而,需要有良好的外部保障系统来促进信息传播体系的健康运行,它主要涉及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

  1.政策。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标准化行动准则。传播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系统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其职能的确立和发挥在当今传媒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9]传播政策是随着传播环境的变化和国家为发展传播事业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是促进传播事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近年来,我国国内大众传媒本身和整个国内国际政策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传播政策也应根据政策和传媒环境的变革而有所变化。

  农业信息传播具有传播“三农”所需要的科技、市场销售、文化娱乐等重要信息的职能。其中有些方面需要利用公益事业和政府主导的方式来完成,有些方面则需要市场主导来完成,这就需要相应的传播政策来为其服务。符合国家意志与传媒环境的传播政策能够促使农业信息及时服务“三农”。在推动农业信息传播过程中,针对农业信息传播的不同方面,应该制定不同的政策手段,但所有政策都应该集中于利用制度建设和政策引导,整合现有资源,建立激励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传播能力建设,最终提高国家的传播能力。[10]

  2.法规。传播法规是规范传播活动的重要保障。自1906年《大清印刷物专律》被视为近代以来新闻传播立法的源头。百余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散见于不同效力等级的多层次新闻传播法律法规,在规范新闻传播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1]传播法规包括了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行政法规在内的所有法律规范形式。[12]传播法规具有强制性、约束性等特征,而传播政策具有引导性、激励性等特征,彼此正好形成互补关系,对信息传播活动起到规范的目的。

  我国于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2012年又对其重新进行了修正。除此之外,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定出关于信息传播方面的专门法律,只有其它相关法律中关于信息传播特别是农业信息传播活动的相关条款和规定。随着传播实践活动的深入,专门性传播法规的制定就显得极为重要。   3.体制。体制是国家基本制度的重要体现形式。体制是制度的中观层次,具有格局和规则两方面的含义。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整体意义上的组织制度,是它们的机构设置、领导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总称。[13]体制是社会组织中人与人、机构与机构之间的相对位置与相互关系。[14]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方式直接决定了大众传播体制。[15]传播体制涉及到传播者与传播组织、传播组织与传播组织间的相对位置与相互关系以及管理职能权限划分。

  农业传播体制是农业信息传播体系中内部传播系统得以运行的重要组织制度基础。农业信息传播涉及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群体等。农业信息的传播需要由专门的政府涉农机构来统筹,全盘制订计划、组织协调、布置任务,必须理顺传播主体间的复杂关系,其他传播主体要分工明确、通力协作完成农业信息的传播任务。农业传播体制的改革需要依据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农村传媒环境和“三农”传播的现实情境展开。

  4.机制。机制作为一个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内在核心问题,有着复杂的构成和作用原理。机制一般包含四个要素:一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原因及其规律;二是外部因素的作用方式;三是外部因素对事物变化的影响;四是事物变化的表现形?B。[13]传播机制是保障传播系统科学合理运行的外部性要素。

  农业信息传播机制主要是指农业信息传播系统内部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及其与外部保障系统间的相互影响。稳定的、开放的、反应迅速的传播机制能够保障农业信息的有效传播。传播机制是运行过程的“范畴”,制约着农业信息传播的过程,所以传播机制必须与传播者系统、受众系统、农业信息和传播媒介与渠道多个传播要素结合起来探讨。

  二、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结构

  结构是要素的排列、组织和秩序。构成体系的元素在排列次序上有所不同,体系的性质、特征、功能就会有所不同。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排列和作用,构成了系统的基本结构。[16]结构是体系功能的内在根源,隐藏着规则总体和逻辑关系。[17]当今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结构随着传播技术和“三农”需求的变化正在由互不联系的单向度纵向信息链整合为分布式互动信息链结构。现代传媒技术使用之前,电视传播系统、农业科技推广系统等都是单向度的纵向信息链结构。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和“三农”信息需求的变化,政府农业信息传播系统、互联网传播系统、电视传播系统、广播传播系统、农业科技推广系统等相互融合、相互借鉴构成了分布式互动信息链结构。传统的单向度信息链结构正在加速向分布式互动信息链结构转变。

  (一)单向度纵向信息链结构

  农业信息传播的结构必须要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情况,考虑到传播者系统中政府的主导地位。纵向的信息链结构体现出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层级性、系统性与指导性,体现出由上到下的信息传播特征。与受众最为密切的是县乡镇政府、大众媒体和农业推广机构等政府组织以及农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非政府组织。

  单向度信息链结构中包括战略层、监管层、执行层和目标层。农业信息传播结构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中央政府是农业信息传播结构中的战略层,其功能主要是制定宏观政策,做好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统筹全局。省市政府是农业信息传播结构中的监管层,其功能主要是监督中央政府的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做到上情下达。县镇政府是农业信息传播结构中的执行层,距离农村受众群体最近,其功能主要是向农民受众传播信息,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处在第四层的农村受众群体作为目标层,是整个农业信息传播活动的核心。

  (二)分布式互动信息链结构

  随着多种传播渠道的建立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广泛普及,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传播结构出现分布式互动信息链结构的图景。所谓分布式互动信息链结构是指在农业信息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上下级间、不同的传播渠道、组织间基于互动的需要,按照农业信息、传播媒介、渠道的特征走最优化的传播路径,使有关信息及时到达农民群体。

  分布式互动信息链结构是对传统单向度纵向信息链结构的完善和补充。一方面传播主体间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来传播农业信息;另一方面能有效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信息的重复传播和某些信息传播活动的缺失。中央政府战略层要根据不同区域实际,将不同的媒介、渠道结合起来,认真研究农业信息的生产、传播、特征,构建适合现代农业发展、服务农村发展、满足农民需求的分布式互动信息链传播结构。

  应当指出的是,传播结构核心问题不在于对农业信息传播活动的边界界定,也不在于以政府为主还是以媒介和渠道为重,而在于通过有序的传播结构优化农业信息传播活动。认可政府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必须明确农业信息的传播需要分布式互动信息链传播结构,发挥不同层级信息传播组织的积极性和不同媒介与渠道的优势,合理、高效地传播农业信息,使各传播主体间形成有益的互动。

  三、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功能

  一般意义上理解,体系的功能就是指具有特定要素和结构的系统在内部与外部联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18]农业信息传播的功能,指农业信息传播实践过程中诸要素所具有的基本价值和作用,即农业信息传播体系能干什么的问题。总体上来讲,农业信息传播体系具有四大功能。其中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传播农业信息,二是满足信息需求。其它功能都是在主要功能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一)传播农业信息

  农业信息传播体系最根本的目的和功能就是向“三农”传播信息,以适应农村现代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农村生产需要的各种信息是传播的内容,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它如同农业生产资料一样,是人类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能够有效减少农业生产生活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是改造农业生产的有力武器。

  农业信息传播体系中的不同媒介与渠道具有不同的传播特征,适合传播不同的农业信息。比如电视具有形象、直观等特征,可以有效传播农民不易懂的科技类信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农民。另外还可以依靠其权威性发布重要的市场信息、天气信息等内容。但电视缺乏互动性,不能有效满足个性化的信息需求。而互联网媒介,可以使用所有的传播符号,具有快速、交互等特征,易于传播“三农”急需的各类信息,但传播内容的虚假性可能是一个问题。所以,需要整合各类传播媒介与渠道的优缺点,发挥各自的特征来传播“三农”所需要的农业信息。   (二)满足信息需求

  以往的农业信息传播实践活动主要是自上而下向农民传播信息,但随着农民对社会的进一步了解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变得复杂起来。传统媒介交互性不强,这是媒介先天性的缺陷,但是合作社、农业推广机构等组织机构可以与农民进行有效沟通。由于其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农民与传播者的有效沟通还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传播者与农民的互动成为可能,所以新型的农业信息传播体系需要发挥各种传播媒介与渠道的优势,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传播农业信息的任务。但当前我国农村现实环境中尚不是所有农民都能够与媒介和传播者有效沟通,所以,在农业信息传播实践中,需要强化精英农民或职业农民与传播者的有效沟通与互动,让他们带动更多的农民。

  (三)普及科技知识

  对于农业生产,特别是现代农业生产来讲,科技知识是开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科技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化的信息,能够有效改进农业生产,推广新技术、新产品。农业信息传播体系能够有效地向农民群众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等。农民的知识的积累、交叉、融合可以产生新信息,创造本土化的农业知识,满足自己的农业生产活动。当前在农村地区,科技知识的普及要注重通过精英农民或职业农民的带动来传播。

  (四)服务农民生活

  从信息服务的角度来讲,信息传播活动是一项典型的服务性活动。做好农业信息传播活动,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和受众意识,认识受众群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受众的特征、农村的文化、农业的需要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三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增强农业信息传播的服务功能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农业信息传播服务主要包括生活服务和生活咨询。生活服务方面侧重提供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的新产品信息和农业生产中的化肥、新技术等信息,生活咨询侧重提供气象、交通、物价、农业生活当中的基本用品市场信息等。

  此外,提供文化娱乐也是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文化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民可以借助大众媒体和新型互联网的娱乐功能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文化娱乐信息要体现文明健康,欣赏性、幽默性等特征,以满足农民的文化娱乐需要生活。

  四、结语

  农业信息传播体系是一个绝对动态和相对静态组成的复杂系统。相对静态是就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结构而言的,绝对动态是就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运行而言的。在一定的传媒条件下,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结构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这种状态并不是不变的,它不仅处于自身运行的过程之中,还处于技术不断革新的社会变革之中。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运行是就农业信息在体系结构中流动的传播过程而言的,是动态的。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是一个动态过程,无论是它的变迁还是运行,都会辐射到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构成要素上来,从而引起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动态的过程性。[19]考察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运行,必须联系社会变迁来研究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要素、结构、功能及其运行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

  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动态过程性主要表现在诸要素与子系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要考察体系的运行必须了解体系所处的背景以及内部的运行逻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系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二是体系内农业信息的传播与流动。

  通过对体系整体性和动态过程性的分析,我们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农业信息传播体系运行的内在机制。特定的农业信息传播体系处在特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条件下,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形成体系运行的社会背景,外部社会诸要素都将影响农业信息传播体系内部的运行,使得农业信息的传播服务于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并最终服务于时代的“三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内部运行是建立在体系的结构基础之上的。结构是要素的秩序,运行是信息在结构中流动的过程。一方面,农业信息传播体系内信息由上向下流动,传播各级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各类信息。另一方面,农业信息体系围绕农民自身需求自下而上提出信息要求,通过不同媒体和渠道解决个性化的信息需求。农业信息传播体系内的信息流动有两条支流:一条是单向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是直接传播到农村的信息,另一条则是满足“三农”需求的信息流,这种信息流是个性化的、互动式的。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的诸多要素都要围绕这两个信息流来高效、科学地传播农业信息。

基于“要素―结构―功能”的农业信息传播体系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要素 基于 体系 传播 结构 功能
最新农林学论文
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下果树栽培学有效教学
浅谈林业生态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合作模式的对策及思考
从“农业现代化”到“乡村振兴战略”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
北方秋葵育苗技术
蔬菜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的影响因素及改
甜玉米去留分蘖对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宁阳县蔬菜标准园区创建措施及成效
甜玉米新品种江甜088的选育经过及高产栽培技
热门农林学论文
关于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的思考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浅谈园林绿地中的道路规划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简介
试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基本现状与对策措施
论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农业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土地制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