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生态文明背景下合肥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论文

生态文明背景下合肥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1-12

生态文明背景下合肥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22403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曾提到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我国当前所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生态文明的定义,国家领导人从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提出了诸多见解。贾庆林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状况的总和。”[1]周生贤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自然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从文明的高度来统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经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也有学者从学术角度定义,即人类认识、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自组织协同进化所产生的积极成果[3]。它作为一种新的文明理念,摒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提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目前合肥在乡村旅游发展方面面临着环境质量下降、旅游同质竞争、运营模式落后、生产持续性不足、旅游吸引力有限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指导,探讨了新形势下合肥乡村旅游提升途径,期望能够为合肥现代生态乡村旅游建设提供参考。

  2 理论支撑

  竞合理论是在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多元化竞争和多极的合作中衍生出来的。它体现的是参与事物的双方或者多方保持着的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在竞争中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实现优胜劣汰,在合作中谋求更好的共存方式[4]。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发展旅游经济要以竞合理论?橹傅迹?在竞争中发挥各自的特色,在合作中互补不足,实现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

  依据竞合理论指导乡村旅游的开发,首先要进行定位分析。通过分析当地旅游资源的优势条件,准确判断当地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开辟独有旅游市场,形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其次要考虑现代旅游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闲暇时间正在由“休息”向“休闲”转变。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为满足这种休闲旅游需求,必须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转型升级,打造休闲旅游场所,体现乡村文化的内涵。最后,新要素叠加与定位过滤。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意象与景观设计同质化,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雷同现象严重。要突破这种“瓶颈”就必须在充分挖掘本地旅游资源的同时融入新的旅游元素,使旅游吸引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增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3 生态文明的构建途径

  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解可以从生态文明的本质、生态文明的特征、生态文明的动力、生态文明的价值4个方面来进行。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文明实现的是可持续发展,与工业文明不同的是,生态文明不以环境成本为代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力求满足人类需求。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有利于当代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特征是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保护自然”的历程。生态文明就处在“保护自然”这一环节上,人类在此阶段对于自然环境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原来的“自然为我服务”转变成为“我与自然共赢”,这就是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显著特征。生态文明的动力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实现生态文明,人类行为是关键。人类要发展,环境要保护,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只要将环境生产力与人类需要统一起来,就能够实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价值是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态度经历了恐惧、敬畏、征服之后探索出来的一条新型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就是为这样的新型发展方式提供了它所需要的社会保障、理论支撑以及发展方向。

  生态文明构建的根本途径是生态环境的自组织协同进化。这是一种在尊重生态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生态环境自组织系统内要素之间的相互运营关系达到一种良好状态。在生态文明自组织系统中,不仅包含了自然环境要素还包含了人为要素。从“人”的角度出发,生态文明的构建必须在正确处理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人类文明构建。

  我国乡村旅游是在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农村发展急需调整产业结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而它也符合生态文明的构建途径,在乡村旅游领域内,生态文明构建主要通过一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3.1 教育意识生态化

  对于游客而言,乡村旅游只是一种消费行为,但对于广大乡村旅游经营者而言,它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还是其提高生态教育意识的良好途径。农民通过对乡村旅游活动的积极参与,增进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融洽,养成爱护自然、保护生态、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洁身自爱的旅游道德习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使生态理念注入其意识中,体现于生活里。

  3.2 消费观念生态化

  传统消费观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要目的,而往往忽视了消费行为引起的社会后果和生态后果。而生态消费观是一种人与自然相互协调的消费观,既强调消费的重要作用,又强调消费和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有利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4]。乡村旅游的开展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从而形成了积极向上、绿色健康的民风。不仅使农民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意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还使农民在消费财富的同时也注意到维护自然旅游资源的责任[5]。   3.3 旅游产业生态化

  旅游业被喻为“无烟工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产业的生态化和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够缓解农村地区的资源压力,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方式。

  3.4 法制建设生态化

  乡村旅游是一个以强调乡村环境保护,重视绿色消费的旅游。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生态化的法律法规条例,应当按照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制定乡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绿色消费和发展乡村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法律体系。

  4 合肥现代乡村旅游提升策略

  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市辖4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1市(县级巢湖市)、4县(长丰县、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面积超1万km2,人口规模超700万人,定位为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力求构建大合肥经济圈。巢湖也成为合肥市的“内湖”,合肥由“滨湖时代”走向“环湖时代”。合肥的旅游发展空间也从原来的“市内人文”+“三县城郊游”拓展到了整个环巢湖地区,巢湖、姥山、半汤温泉、汤池温泉、银屏山、冶父山等自然资源和中庙、李克农故居、冯玉祥故居、张治中故居等人文资源的加入,极大丰富了合肥旅游的资源类型,也改变了合肥旅游的产业格局。合肥乡村旅游项目包括,环巢湖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庐江康体养生旅游项目,肥西农庄旅游项目,肥东田园旅游项目等。针对合肥乡村旅游提出以下提升策略。

  4.1 实行“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建设模式

  依托紫蓬山,大蜀山景区,环巢湖,及周边森林保护区和水库控制区等地,严格保护动植物栖息地,划定核心保护区和外围缓冲区,通过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利用模式,创新合肥旅游发展模式。走景观之路、生态之路、自然之路。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展旅游,必须以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损害或破坏为前提,精确论证最大接待量,保证合肥社会和环境效益并重。

  4.2 建立生态足迹指导下的景区管理体制

  旅游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高消耗的生活方式。旅游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需在生态足迹理论指导下,利用现代技术有效降低旅游交通工具单位能源消耗,提高自然资源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有效延长游客平均逗留时间,高效利用现有交通、住宿、餐饮、娱乐、游览等设施存量,制定相应的旅游政策与战略减少旅游生态足?E需求,倡导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资源节约型的旅游模式。

  4.3 实行旅游容量控制

  组织专家编制旅游环境容量人均规模指标的测算手册,对全县以及各重点景区的容量在规划和管理意义上进行探讨,对一定规划范围的旅游容量,应综合分析并满足该地区的生态允许标准、游览心理标准、功能技术标准等因素而确定,对旅游环境的容量的极限值和最佳值进行测量,在旅游区达到或者接近旅游管理容量时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景区的环境压力。

  4.4 建立旅游开发的影响评价机制

  不管是公共部门还是商业部门进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都必须要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环境影响包括大气、水、土壤、声、生态、景观环境等多方面,对项目开发可能引起的生态系统的影响、社区的影响、地方美学价值的影响进行科学地评价。这些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生态学和同一性、整体性、综合性、实用性、可持续性等原则,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较准确的识别筛选,科学的预测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减缓和消除的环境保护措施,并针对集中的开发所采用的环境管理系统的质量、范围和深度提出解决方案。 并使其切实可行、行之有效,能够促进肥西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背景下合肥乡村旅游提升策略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合肥 乡村 生态 背景 策略 文明
最新旅游管理论文
数字媒体时代辽宁老字号企业品牌运营策略研
陶瓷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共生要素分析
后疫情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策略——以黑河市为
河南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研
北京市旅游经济与城市环境协调发展测度与评
浅析“四色文化”背景下江西省旅游商品开发
浅谈茶文化的旅游管理教学改革模式
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
浅谈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
浅谈互联网视域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热门旅游管理论文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深度发掘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于旅行社业削价竞争的思考
我国导游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
对旅游市场营销的探讨
旅游资源的市场策略探析
试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论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