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街区图书馆建设与打造城市“第三空间”的思考论文

街区图书馆建设与打造城市“第三空间”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1-21

街区图书馆建设与打造城市“第三空间”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9-0100-03

  1 背景

  美国社会学家雷?奥登伯格(Ray Oldenburg) 从城市及社会研究角度出发,提出“第三空间”的概念,他将家和居住的地方称为“第一空间”,花大量时间工作的地方称为“第二空间”,而第三空间则是居住和工作地以外的非正式公共聚集场所[1]。2009年,IFLA(国际图联卫星大会)将“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列为会议主题之一,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关注。经过多年的讨论和实践,加强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发掘及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场所和城市“第三空间”的价值[2]已成为共识。“街区”是指城市街区,是城市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加强街区图书馆建设与打造城市“第三空间”十分必要。一方面,城市“街区”是相当重要的空间,是城市的基本?胞,加强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建设除建设大型图书馆外,街道、社区等区域性的小型图书馆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将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引入街区,能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

  2 围绕“第三空间”的街区图书馆建设重点

  美国非营利组织“公共空间项目”(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曾与雷?奥登伯格合作,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构成条件[3]。“第三空间”的关键属性是社交性、可进入性、功能性与活动性以及舒适性,并由此形成相关的无形资产。因此,政府在建设街区图书馆时,可着重从社交性、可进入性、功能与活动性及舒适性四个方面入手。

  2.1 社交性

  与传统公共空间相比,“第三空间”更加强调社交性,是能够满足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等社会需求的空间,也是“城市中神奇的角落,城市居民聚集在这里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4]。因此,它可以提供动态的交流,并不是静态的空间。对此,笔者认为,具有如此性能的街区图书馆,不应只是满足阅读和信息浏览的静态场所。

  2.2 可进入性

  可进入性是指社会各阶层人士都可以自由进出,具有较高的可达性。图书馆服务极为重视公共性,例如:实施免费开放,采用大开间、全开架的借阅区布局,取消读者凭证进入阅览室的规定,扩大开放空间以及延长开放时间等。这些措施提高了图书馆的可进入性,方便了大众的阅读需求。

  2.3 多功能性

  “第三空间”具有多功能性,即必须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求。作为“第三空间”的街区图书馆,除要满足传统图书馆的阅读、信息收集、获取知识等功能外,还要给用户带来有趣、特别的体验,以供用户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2.4 舒适性

  街区图书馆还应为用户营造温馨的环境和氛围,使用户在此感到轻松和自在,犹如在家一样,以最为放松的方式独处或与人相处。

  3 街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不足之处

  3.1 重视程度不够

  地方主管部门将目光更多地集中在大型图书馆,忽略了街区图书馆建设,更忽略了街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建设的重要意义。实际上,市民对街区图书馆的需求更加强烈。以广州市为例,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课题组完成的《关于广州市民利用公共图书馆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和公众使用意愿分析显示,有27%的市民认为很有必要将公共图书馆服务延伸到街(镇),51%的市民认为有必要,15%的市民认为无所谓,仅有6%的市民认为没必要或很没必要;30%的市民表示公共图书馆很有必要延伸到社区,47%的市民表示有必要,18%的市民表示无所谓,6%的市民认为没必要或很没必要[5]。由于地方主管部门对街区图书馆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政府对基层图书馆的经费投入。依然以广州市为例,根据相关研究分析,“广州各区(县级市)图书馆由于经费投入差距较大,导致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6],以及“第三空间”研究力度不足。目前,公共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型公共图书馆建设方面,而针对街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研究较为薄弱,不利于街区图书馆的建设。

  3.2 基础建设薄弱

  街区图书馆目前总体建设现状难以满足市民需求,基础建设较为薄弱,功能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影响了“第三空间”的可进入性和舒适性。笔者以广州市为例,调查显示,目前广州市各区图书馆的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区图书馆规模相对较小,与区人口密度不相适应;街(镇)文化站、图书室规模较小,藏书少且陈旧;社区(村)图书室的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其面积和设施存在被侵占、借用、改变用途等情况,图书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7]。

  4 进一步发挥街区图书馆“第三空间”功能的思考

  4.1 提高重视,增加投入

  4.1.1 保障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应从源头着手,理顺区域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加强对街区图书馆的统筹规划,通过规范管理,保障经费投入,促进街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完善管理体制为助力,促进馆际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

  4.1.2 加强人才培养。馆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影响用户的体验和感受。对此,街区图书馆一方面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街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研究力度,在此基础上引导馆员发掘及发挥街区图书馆作为城市“第三空间”价值的意识,并将意识贯彻到工作中,推动街区图书馆作为“第三空间”的建设。   4.1.3 满足基本需求。一方面,街区图书馆通过加大馆藏规模、加速馆际资源流动、加快馆藏资源更新等措施,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街区图书馆结合市民日益增长的数字化信息需求,加大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共享力度,增加电子设备和网络资源,完善街?^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建设。

  4.2 突出特色,营造氛围

  4.2.1 结合特色,配置馆藏。由于街区图书馆用户主要是一般街区人员,没有省、市级图书馆服务范围广泛,更加便于强化馆藏资源设置的针对性。如该区域内居住的老年人较多,图书馆可以适当增加纸质资源和便于老年人阅读的有声读物。又如若该区域主要为商业社区,则其馆藏资源可重点考虑适合白领人群的阅读和信息的需求。

  4.2.2 结合特色,提供服务。根据街区人员组成情况,提供不同的特色服务,增加图书馆的可进入性和吸引力。①结合用户实际,确定开放时间。如该图书馆用户主要为老年读者,图书馆可以适当提前开放时间;用户主要为白领,图书馆可以适当延迟闭馆时间;用户多为学生的图书馆可以适当调整寒暑假开放时间。②提供针对性强的专门服务。例如对老年人较为集中的街区,图书馆可以提供送书上门、增加借书册数、延长借阅时间等特殊服务;对于金领、白领较为集中的街区,图书馆可以借鉴咖啡图书馆的形式,开辟专门的休闲阅读区或咖啡区。

  4.2.3 结合特色,开展活动。街区图书馆举办的各类公益性讲座和展览、文化沙龙、音乐影像欣赏、读书日活动等可以结合街区特色开展。例如针对老年人举办电脑和智能手机知识讲座、粤剧展播,为盲人朋友开展无障碍电影播放活动等,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使街区图书馆充满活力,彰显“第三空间”的文化魅力。

  4.3 加强合作,扩大影响

  4.3.1 加强纵向、横向合作。①纵向合作。街区图书馆应加强与省、市级大型图书馆的合作,引入大型图书馆的文化品牌活动和特色活动。②横向合作。街区图书馆应加强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单位的合作,借助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对街区情况较为了解的优势,获取更多与街区相关的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不断提升街区图书馆的吸引力,提高公众对街区图书馆的认知度。

  4.3.2 加强与机构、个人合作。图书馆加强与街区内学校、知名企业、社会团体的交流与合作,联合举办文化活动,让参与者在分享和自由交流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探索,使图书馆从知识和思想的聚集地发展成为知识的加工地和新知识的孵化地。利用机构的联动效应,可以进一步提高活动的辐射范围和辐射力,延伸拓展街区图书馆“第三空间”的文化影响力。此外,街区图书馆还可以加强与用户的合作,搭建用户展示平台,让用户在展示才艺的同时,广交朋友,增加图书馆与用户的共同体验,增强用户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充分发挥“第三空间”的良好效应。

  4.4 以人为本,舒适自在

  4.4.1 地理位置适宜。广州市文广新局课题组撰写的《关于广州市公众利用公共图书馆情况的调研报告》显示,该市市民认为其与图书馆的理想距离是步行15分钟以内,其次为步行30分钟以内,二者比例共为61%。相比大型图书馆,街区图书馆可以更好地满足街区市民的需求。街区图书馆可结合街区地理特点合理设置,提升街区图书馆易接近性和可进入性,最大限度地为用户提供阅读便利。同时,街区图书馆还要结合当地人口的密度进行设置,避免过密或过稀,以便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舒适度。

  4.4.2 内部环境舒适。街区图书馆内部设计应营造轻松、舒适、和谐的氛围,确保读者能自由自在地阅览和交流。如对阅览桌椅的配备应符合人体力学及不同年龄需要,让街区图书馆变成人人向往的城市“第三空间”。

  5 结语

  街区图书馆建设是以中心公共图书馆为核心,进一步延伸图书馆服务,在全市范围内扩大图书馆影响力,最终实现图书馆之城是公共文化建设以及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需要各级政府和文化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使作为“第三空间”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形成社会的广泛认识,凸显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街区图书馆建设与打造城市“第三空间”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街区 图书馆 建设 城市 图书 空间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