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教材论文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教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1-29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教材

  一、正确认识教学内容与教材的关系

  (一)历史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师教学时要遵循历史教材。

  教材是课程专家和优秀的一线老师精心设计、统筹编排编写出来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遵循历史教材,也就是要遵循教材的框架结构,尽可能地按照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组织教学。随心所欲地打乱顺序,可能会使学生感到迷茫,人为制造教学难点。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认真钻研教材,从整体上掌握教材的框架,吃透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清线索,在研究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纲要。

  (二)历史教材只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而不是依据,更谈不上是唯一的依据。

  长期以来,历史教材被认为是历史教学的依据,教材扮演过于“权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甚至超过课程标准。一些教师只知道“教”教科书,学生埋头“学”教科书,教师和学生都被教科书牵着鼻子走。这样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就是围绕对历史教科书的识记,学习历史的过程几乎成了诵读、摘录、背诵、复述及默写历史教科书,对历史教科书以外的事理则完全不探究。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发挥不出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从谈起。事实上,教科书并不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更谈不上是唯一的依据,而只是一种材料,既然这样,授课顺序就可以改变,授课时间就可以调整,教学实例也可以灵活选择,教科书中的内容不一定都要采用,也不一定都要掌握。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依据课标,灵活处理教材。

  二、在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小字部分的应用

  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依据考纲要求什么就教什么,因为小字部分不是考试内容,所以在教学中忽视对小字部分的应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小字部分是对课本正文(大字部分)的拓展和补充,具体生动,使正文内容更连贯、更丰富、更生动有趣,可以加深学生对正文的理解和记忆。比如明清建立的内容只在小字出现[1],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明白这些朝代的更迭;又如八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的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中的小字部分介绍了“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爆炸事件[2],这段介绍,让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工作有进一步的理解,明白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工作是在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进行的,外交成就来之不易。这些小字部分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小字部分的适当应用,使正文部分和小字部分的应用和谐统一。

  (二)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忽视对课文中的历史资料的应用。

  教材中有许多历史资料,这些资料大多出自原始材料,如历史的文献、档案、诗文等,而且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这些补充材料同课文一起应用,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这些补充资料,对资料中一些比较难理解的文字和句子加以解释。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使用历史资料的能力。

  (三)在历史教学中不能忽视对文中图片的应用。

  历史教材中结合课文的叙述配有一些图片,这些图片含有大量的历史信息,既直观、形象,又与课文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历史知识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历史学科是一门不可再现也无法重演的科学。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学科具有抽象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可以适当应用书中的一些图片,甚至补充一些影视资料、录音、幻灯片等直观的材料,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三、在历史教学中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

  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如对教材内容适当地进行取舍、增补、校正、拓展、调序等。在对历史教材处理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不能降低也不能超越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

  (一)增补和拓展教学内容。

  在增补和拓展教学内容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具体、丰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介绍“抗日战争”时,可以补充以下资料:1942年春,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起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反攻,在近东会师。”[3]这段材料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比如讲“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惊心动魄的一战时,可以用杨成武将军的这段回忆录来补充:“二十二位突击英雄手持冲锋枪或短枪,背挎马刀,腰缠12颗手榴弹,在廖大珠连长的率领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4]这段回忆录让学生感到更真实可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更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

  在增补、拓展教学内容时,要考虑不超越历史大纲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同时所补充的材料必须首先符合历史知识的科学性原则和历史教育的思想性要求,其次是材料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对教材的顺序进行调整。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图文并茂,优点很多,但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有些章节内部子目结构有不太科学之处,需要进行合理调整。因此,应理顺教材结构,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使教材脉络清晰,让学生对事件发展顺序一目了然。下面以新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l8课为例,略谈对历史教材内容的处理。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兴起:第一,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第二,日本发动南京大屠杀。第三,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携手共赴国难。根据教材的安排,可以把教学要点归纳如下:

  一、卢沟桥事变

  1.卢沟桥事变爆发(1937年7月7日)

  2.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3.中国人民团结一致,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

  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三、共赴国难[5]

  中国全民族抗战是在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共两党携手抗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一部分,但如果按照该条理来上课,就会把一个问题人为地分成两部分,给学生造成凌乱的感觉。因此,我们上课时可以把它调整为:

  一、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二、共赴国难

  1.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2.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战

  三、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可以看出,调整后的子目结构与原来相比,整体感更强,结构更合理,逻辑更严谨,条理也更清晰,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精简教学内容。

  在精简教学内容时以下情况可以作为精简的对象:一是教材中的非主要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而理解的材料段落或已超过学生这个年龄段所能理解的内容。二是已经过时,不符合社会发展情况,甚至是错误的内容。三是学生已掌握了的部分,或在其他学科已学过的内容。如《共同纲领》的内容中有关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第一届人大规定的新中国基本的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在政治课已经学过,讲述时只要点到为止即可,不必展开解释。这样可以把节省的时间用在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教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更好 教材 应用 教学 如何 历史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