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中学生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浅见论文

中学生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浅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11

中学生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浅见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四学段习作提出了以下要求:“能具体准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这一句简洁的表达,包涵了习作的基础要求及高层目标。其中“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更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命题。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师眼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关于写作教学的各种探讨也一直很热烈。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笔者曾做过各种各样的尝试,来探寻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经过多年的摸索发现,写作水平可以通过很多训练来提升。

  ―、写作的源泉是积累

  (一)生活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写作教学的教学建议中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生活是写作的真实素材,一个对生活漠不关心的人,是不可能写出“真话、实话、心里话”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生活素材的积累,习作必成空话。日记是生活素材的最佳载体。语文教师应该重?日记,利用好日记,引导学生用日记记录生活点滴,用日记描摹自然图景,用日记抒写自由心灵。对日记的要求应该是有梯度的。以叙事日记为例:第一步要求学生做到每篇日记抓住一个中心清晰叙事。第二步要求学生在叙事过程中力求生动形象,要观察生活,用细节展现生活。第三步,在平时的训练中逐渐提升文笔水平,讲究写作手法,讲究字词锤炼,不仅要叙清,还要叙美。这三步是与平时的阅读课教学及写作课教学结合起来的,要循序渐进。另外,教师要及时挑选优秀日记在班内朗读点评,或以典型问题日记作改写范例,在班内出示,会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学生养成认真记日记的习惯,生活便会在心中留痕,写作文时有话可说,自然不会再去写“假话、空话、套话”。

  (二)文学积累。

  《课程标准解读》中说:“写作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语言素养的综合体现。通过一个人的文章,我们往往能看出这个人的阅读量、阅读的面、阅读的品位,看出他的立场、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语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经过“厚积”,才能“薄发”。语文世界广袤无边,底蕴厚重,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熠熠生辉。学生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广泛阅读,博闻强记。我强调的是,不仅“博闻”,更要“强记”。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个“破”字非常重要,只有读“破”,才能真正有所获。所以,我很鼓励学生读书精读,做笔记,做摘抄,可以分类摘录,比如优美字词类、成语典故类、历史故事类、经典文段类等。不仅抄录经典,还要经常朗诵,让这些经典的东西真正内化。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5分钟朗读,读自己的摘抄。一年多的时间,同学们的思想受到熏陶,阅读品位得到提升,有几位同学的文笔,还明显受到他所摘抄的作品的影响。

  二、“五感灵敏、想象丰富”是一个好作家的基本素质

  读朱自请的《春》,那一番春色所以鲜活可感,正是因为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嗅学、触觉等所有感官,去自然中体味,再流诸笔端。《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样的句子又是感官灵敏与联想丰富的杰作了。读老舍,读梁实秋,读张爱玲,读白落梅,每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语句,几乎都是“五感灵敏、想象丰富”的明证。反观学生的作文,基本上对于生活的观察都停滞在视觉上,精彩的生活到了他们笔下都成了无知无觉、干枯滞涩的哑剧,习作又怎能生动呢?其实,五感与想象都是可以训练的。比如,阴雨天,可以让学生即兴观察,从各种感官角度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想象:“天色有什么变化?风是怎样的?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嗅到什么?雨打在皮肤上什么感觉?雨点(丝)像什么?怎样落?树、草、土地、建筑有什么不同?雨天最想做什么?”用问题引领学生去感知,要求用上比喻、拟人等需要想象力的修辞来表达。只要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随时做这样的小训练,学生的五感就会不再闭塞,想象力就会逐渐丰富起来,文笔表达也会生动起来。

  三、阅读课要向写作课过渡,要让阅读、写作水乳交融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世界的两大支柱。阅读,给学生最真切的体悟;写作,点燃最圣洁的心灵之火。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伙伴,所以,今天我来说写作这个话题,也必是与阅读分不开的。我们的写作技巧大都从阅读中来,所以,要时刻记得,在阅读课上渗透写作教学。我在教《小石潭记》一课时,讲到本课情景交融的特点,我想到,作者当时到达小石潭,写出小石潭的清幽寂静,进而触发作者的忧伤。他笔下的小石潭,大部分是视觉上的,他的写景是有取舍的。于是,我引领学生想象,当时的小石潭一游,应该还有什么是作者没写出来的。学生们很踊跃,说应该还有花有草,有同游者的谈论,有风吹竹树的声音,有鸟鸣等等,总之,还有很多东西是作者没有交待的。继而,我提问,作者为什么没写呢?学生再次积极发言,有的说景因情变,作者心情不好,没有关注到那些美丽的欢快的景;也有的说作者是刻意不写的,因为他要写一个凄清冷寂的小石潭,抒自己的孤寂凄苦之情。在这样的发言中,学生们逐渐意识到,对于生活所见不能照单全录,要有取舍,景与情,只有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因势利导,我布置作文题“幻游小石潭”,假设“你”去小石潭游玩,会感受到怎样的小石潭,会触发怎样的情感?结合本文,合理想象,写一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散文。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锻炼写作的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就能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学到写作的技巧,尝到写作的乐趣。   四、要利用好写作课,进行各种专项训练

  (一)要教会学生用描写还原生活。

  学生作文的一大通病是:叙述过多,细节太少,没有亮点,缺少打动人心的力量。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作文课上,可以进行化记叙为描写的训练。我经常这样启发学生:今天,你惹了祸,妈妈很生气,妈妈生气是她自己说她很生气吗?不是,是你从她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发现的。那么,所谓的描写,并不是一个多么艰难高深的问题,它其实就是“还原生活”,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你把它如实的写出来,将“妈妈很生气”换成对妈妈当时状态的具体描述,她有什么动作,什么神态,说了什么话等等。这样,自己选择日常生活中一个片段进行描写,来表现人物心情,看谁写得好。还可以进行自然环境描写训练,以观察为基础,多角度描写,渲染烘托,提升文章质量。让学生学会描写,才能让文章开出璀璨的花。

  (二)练习仿写,让名家之笔成为学生的拐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家范例是学生最好的引领。我们可以摘取名家作品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定向仿写。例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那一段经典的“在烈日和暴雨下”的描写,语言凝练,多处运用排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将烈日和暴雨描写得淋漓尽致。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一句中,几个“处处”把那种让人无处躲无处藏的灼热写得具体可感。学生们在日记中仿写出这样的句子:“一路赏花,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不知不觉中,雨竟然停了,处处清新,处处凉爽,处处湿润,颇有点‘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这几个“处处”写出了雨中游园的清凉舒爽,也别具韵味。

  (三)要引导学生锻造词句,让字斟句酌成为写作习惯。

  要在习作讲评时,专门讲解遣词造句的方法。我教给学生,若想让句子生动,要多用形容词,多用动感强的词,多用修辞,注意语序,注意标点的使用,这些全都是点亮文章的技巧。例如:学生在作文里写到:“小草从土里钻出来,长成一片绿色。”我们一起把她的句子进行扩写,最后扩写成“嫩生生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渐渐铺成一片柔软的绿毯。”多加形容词,用上拟人修辞,写出生长的态势,这句子就活起来了。语序与标点也很重要,“这阴沉沉的天”与“这天,阴沉沉的”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如果,文采不好,短时间内不能提升,就要在简洁凝练上下功夫。例如一个学生写自己在1500米跑时的感受这样写到:“我感觉汗水顺着侧脸流下来,我的后背也湿透了。”把句子中的“我感觉”和“我的”去掉,再把“?攘场被怀伞傲臣铡保?这句话感觉就完全不同了:“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后背也湿透了。”简洁的句子,表达效果更清晰,更突出。经常引导学生对语言做这种细微调整,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会从根本上提升语言表达功力。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那就是修改,这一点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每次习作都要修改,可以自己修改,也可以同学讨论共同修改,或者互评互改,要修改到自己的最好水平。写作水平只有在不断地修改中才能真正提升。

  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浩杂繁冗的工程,它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坚持,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与汗水。但是,当你看着那些稚嫩的学生一个个破茧成蝶,在写作的征程中越走越稳,那该是怎样灿然的一种心情。语文是美的,写作是美的,有了这些美丽的相伴,我们的人生才有了别样的滋味。

中学生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浅见

论文搜索
关键字:浅见 文写作 中学生 策略 中学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