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中药擦浴配合针刺曲池穴护理在外感高热中的应用论文

中药擦浴配合针刺曲池穴护理在外感高热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13

中药擦浴配合针刺曲池穴护理在外感高热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讨中药擦浴配合针刺曲池穴对外感高热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外感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酒精擦浴,观察组实施中药擦浴联合针刺曲池穴,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降低情况、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擦浴前相比,擦浴后两组患者的体温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擦浴后30 min、60 min的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擦浴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外感高热患者实施中药擦浴联合针刺曲池穴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体温,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4-0132-03

  外感高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症,主要发生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在外感高热的护理过程中,多采取酒精擦浴进行降温,但其降温效果并非十分理想[1,2]。由于外感高热主要因外感邪毒所致,属于中医热病急症,临床上对外感高热患者实施中药擦浴、针刺均取得了满意的降温效果[3,4]。本研究为证实中药擦浴配合针刺曲池穴对外感高热的护理效果,对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期?g我院收治的100例外感高热患者分别实施酒精擦浴、中药擦浴+针刺曲池穴,并对其体温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外感高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外感诱因,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热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外感高热诊断标准,体温均达到38.5℃,且持续高热不下。此次研究征得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

  采取单盲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1~52岁,平均(31.85±18.12)岁,发病时间0.5~72 h,平均(25.97±16.42)h;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10~51岁,平均(31.08±17.96)岁,发病时间为1~73 h,平均(26.15±15.86)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酒精擦浴,采用浓度为35%的酒精对患者进行擦浴,将毛巾浸泡于酒精中,拧至半干,依次对患者颈部、上肢、腋下、背部、腹股沟、臀部、下肢进行擦拭。其中,腋下、腹股沟由于血管分布丰富需延长擦浴时间,足底、腹部、胸前区、后项应禁止擦拭,擦拭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同时进行离心按摩[5]。

  观察组实施中药擦浴联合针刺曲池穴,中药方剂为青柴退热剂,药材组成为青蒿30 g、柴胡30 g、薄荷5 g、荆芥15 g,加50 mL水,煮沸后将毛巾置入浸泡,待水温降至35℃~37℃,取出毛巾,拧至半干,依次对患者颈部、上肢、腋下、背部、腹股沟、臀部、下肢进行擦拭,其中,腋下、腹股沟由于血管分布丰富需适当延长擦浴时间,足底、腹部、胸前区、后项应禁止擦拭;擦拭前,取曲池穴,采用毫针对双侧曲池穴进行针刺,刺入深度为1.5寸,毫针留置30 min[6,7]。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降低情况(分别于擦浴前、擦浴后30 min、擦浴后60 min对患者体温进行测量)、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体温降至37℃以下所需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体温比较

  擦浴前,两组患者的体温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擦浴前相比,擦浴后两组患者的体温均明显降低(P<0.05),但擦浴后30 min、60 min观察组的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体温降至正常的时间为(47.29±8.61)min,显著低于对照组时间(58.67±9.53)min(P<0.05)。

  2.3 两组患者擦浴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擦浴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中共出现3例皮肤过敏反应、2例寒战,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63,P=0.022)。

  3讨论

  外感高热主要是指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发生的急性高热症状,属于临床常见急症,其临床表现以体温异常增高为主。而在高热状态下,人体处于高消耗状态,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其体温未能及时纠正,很可能会导致器官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8-10]。

  在外感高热的护理过程中,多采用物理降温法,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主要为酒精擦浴,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将其擦拭于皮肤上,可借由酒精的挥发吸热作用带走机体部分热量[11],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目的。同时,酒精擦浴起效速度较快,但酒精擦浴后会在短时间内挥发,其对降温的维持时间较短,加上部分酒精过敏、高热恶寒、冷刺激敏感、年老体弱等患者不适用采取酒精擦浴降温[12],容易引发皮肤过敏反应、寒战等不良反应,故酒精擦浴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体温,但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3-15]。   外感高热属于中医常见“热症”范畴,病因病机为外感邪毒内侵而致正邪相争、阴阳失衡,进而导致热盛急候,久之易损耗气机,致昏谵、惊厥,危及生命安全[16]。中医学根据外感高热的病情特点可分为风热袭表、风寒束表、暑湿在表、卫气同病等多个证型[17]。擦浴是外感高热的主要护理措施,而由于酒精擦浴的局限性,临床上主张对外感高热患者实施中药擦浴,中药擦浴主要选用青柴退热剂,有效成分为青蒿、柴胡、薄荷、荆芥,其中,青蒿具有清虚热、解暑等功效;柴胡具有解表祛热、疏肝解郁等功效,且在现代医学理论中具有抗炎杀菌的功效;薄荷具有清利头目、疏肝解郁、除风祛热等功效;荆芥具有解表散风、利咽透疹等功效;且青蒿辛寒,柴胡辛凉,二者合用可提高解表祛热的功效,同时,该方剂经擦浴用于患者,可使药材的药性直接被皮肤吸收,药力可直达病灶,从而有效退热[18,19]。而针刺属于中医特色技术,针刺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退热的作用,由于曲池穴属于手阳明经合穴,针刺曲池穴可促使曲池穴局部血运得到改善,可有效调节经络气血、阴阳之间的平衡,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达到驱除热邪、降低体温的目的[20-22]。

  本次研究中,与擦浴前相比,擦浴后两组患者的体温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患者擦浴后30 min、60 min的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说明对外感高热患者实施中药擦浴联合针刺曲池穴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可加快体温下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擦浴过程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外感高热患者实施中药擦浴联合针刺曲池穴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在中药擦浴过程中,为更好地保证降温效果及安全性,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病房内应保持安静,室内温度应控制在恒温状态;②在患者擦浴结束后,应及时将患者的汗液吸净,对其皮肤进行清理,并为患者更换干燥整洁的衣物;③饮食尽量以易消化、高热量的清淡饮食为主,患者可多饮用温开水;④擦浴过程中应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可采取局部擦浴,即擦拭某部位时便暴露该处,其余部位需予以遮盖;⑤在擦浴过程中,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则需立即进行相应处理。

  综上所述,对外感高热患者实施针刺曲池穴联合中药擦浴护理干预,可有效促使患者的体温降低,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还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中药擦浴配合针刺曲池穴护理在外感高热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曲池 外感 高热 中药 护理 配合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