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15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2(b)-0152-02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经历了30余年,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外资的不断注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兴起,需要大量的交流人才,而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地方高校依据自身条件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已成为其办出特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最好路径选择。在转型背景下,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均突出应用性特点。该文基于地方高校转型背景,对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1 跨文化交际分析

  1.1 跨文化交际的涵义及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在这其中不同背景的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语言则是连接的纽带。可以说,每一个国度所应用的语言都有它原本的特点和国家性质,只有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从而将文化背景融入到语言中,才是真正地起到交流的作用。因此,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就变得十分关键。

  高校英语教学不仅只是重视英语语言教学。学生对英语的本源和文化精髓,以及英语区人们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也应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深层次了解,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对相关国家的民族特性进行查阅和收取资料,制作详尽教案,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且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做到课堂内容与实践相连接,让学生在大学课堂内能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氛围,从而不断地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语言与文化紧密联系。如果想彻底学好一门语言,必须要熟知这些语言的文化源泉。

  跨文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模式的改善。新的培养模式将冲破一贯的应试教育模式,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特别是在进行相关人才培养之中,该文探讨的培养模式也可以被借鉴。

  1.2 跨文化交际的主要特点

  笔者认为跨文化交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跨文化交流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这种差异性体现在语言差异性、思维方式差异性及社会风俗习惯的差异性等方面。

  (2)人类语言认知的共同性促进交际进行下去。人类虽然民族具有差异性,但语言文化具有共同性。语言的差异性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人类语言认知的共性决定了母语不但是英?Z学习的基础而且是英语学习可利用的资源,这也是交流的基础和前提。

  (3)交际双方进行的主要是实时的口语交际。跨文化交际方式多种多样,该文着眼的主要是实时的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面对面的交谈。

  2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地方高校跨文化交际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母语文化环境不利于英语语言及文化知识的学习;且文化输入输出不平衡。中国英语学习者往往从母语文化的角度理解英语,并且以母语学习方式学习英语,实际上这是对本国文化的一种削弱并且造成英语语言学习效率低下。在高校英语课堂上或在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英语文化教与学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高校英语教学在注重目的语文化输入输出的同时忽视了本土文化在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及作用。本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缺失及由此产生的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输入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失语症”,而在思想上学生对于外国文化存在一种崇拜和欣赏,反而对中国本土文化并不感兴趣。同时,一些外教不能完全理解中国的本土文化,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对中国的生活习惯、礼仪方式存在误解,这样也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这反而是一种危险了。

  (2)难以把握文化课程的具体进度与难度。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特点在于学生被迫学习,然后完成学习任务,这也是长期以来学生愿意接受、习惯接受的学习方法。但是跨文化交际课程在于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探索与掌握。在主动学习时,学生一时之间难以习惯,往往不好找到学习的方向。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教师对文化课程的进度和难度的把握也比较难。此外,地方高校中国文化课程、中西文化比较课程等相关文化课不是必修课程,这使得学生对这些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3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大学英语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的构建

  下面基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构建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基本模式。该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等几个方面对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3.1 教学目标

  地方高校英语教学应结合学生英语水平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并结合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将地方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成:具有良好的英语及汉语语言基本功,厚实的中国文化、英语文化知识且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双语人才。

  语言能力是指掌握相关单词、语音、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能力。交际能力是指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恰当地与人们交流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更近一层,不仅仅是处理表面的口语交流,更能够对各国的文化进行深入理解,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达到交流的最佳效果。

  3.2 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内容应兼顾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扩充人文内涵,提高对外理解能力及研究能力。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完成学生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要求教师与学生明晰其中的原则,教师不能过度追求最终效果,应重视培养过程,让学生踏实学习其中的每个方面,这样的话,才能对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规划。学生应明确语言知识的学习是达成口头交流能力的基础,而通?^交流才能熟悉外国人的语言方式,思维方式,甚至一些习语、俚语的使用方法等,进而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培养自身的交流思想。

  3.3 教学原则

  3.3.1 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的原则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终群体,一切教学任务应当围绕学生进行展开。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制定,才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基本。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人才的培养也要看学生的配合态度和学习程度,也就是说人才的培养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由此可见,在制定相关学习计划的时候,尽量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课堂上用心观察学生的听课态度,并通过具体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

  3.3.2 互动性原则

  中西方教学之间有着根本上的差异,特别是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尽快地理解教学的内容和具体的知识。欧美教学模式中特别鼓励学生提问问题,有很好的互动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能够将知识的探究深入到很高层次。

  中西文化之间本身存在着平等对话和沟通共存的关系,尤其是在全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文化之间的互动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该遵循这一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西方语言学习中的相互促进作用。适当改变传统的单项信息传递教学思想,重视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双向文化传递和互动是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关键所在。

  4 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各国人们的重视,它也成为了时代所需。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培养也日趋呈现它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不但在将来的社会中拥有更多就业机会、更大的就业平台,也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培养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不仅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及文化素养,也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中西价值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夯实人才基础,不断为地方和国家培养、造就各种跨文化交际人才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蓬勃持续发展。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跨文化 人才培养 背景 模式 高校 地方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