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试论新媒体时代新闻浮躁的现象及治理论文

试论新媒体时代新闻浮躁的现象及治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16

试论新媒体时代新闻浮躁的现象及治理

  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信息与传播的新时代,互联网、手机、微博、微信等发展迅猛,之前的传统媒体比如报纸、广播、电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在积极地进行转型和融合,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就在各家媒体如火如荼地发展时,一系列问题也随之出现,最应该重视的,就是回归新闻本位这个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特别注重时效性。为了第一时间发稿、抢发新闻,容易出现新闻失实的情况。而如今,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短时间内都会传遍全世界,尤其是手机的普及,自媒体到处都是,人人都是记者。这个时候,媒体抢时效越来越难,所以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如今的新闻报道。如何去掉新闻浮躁,如何守住新闻底线,如何回归新闻本位,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假新闻,狭义上的假新闻,指的是不符合新闻事实、杜撰出来的内容。

  中西方对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新闻的所指指向报道活动,比如陆定一给出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另一类是将新闻的所指指向事实本身,比如喻权域给出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从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强调新闻是报道,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而强调新闻是事实,则表明了新闻的真实性。也就是说,无论从哪种定义来讲,新闻要讲求真实性与客观性。

  新闻的真实性自不必多说,它是新闻存在的前提,没有了?@个前提,其他诸如指导性、服务性、趣味性、可读性等特性,也无从谈起。新闻客观性的基本元素包括:倒金字塔结构、不党(Nonpartisanship)、不偏(Detachment)、据实(Reliance on Observable)、平衡(Balance)。[1]这也说明,新闻报道,既要如实、真切报道,也要全面、平衡报道。

  而“狭义上的假新闻”,明显违反了新闻的真实性,“只呈现部分事实的新闻”则主要违反了新闻的客观性。

  如今的媒体尤其是新媒体中,总是有很多充满噱头和耸人听闻的标题。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传统媒体尤其是它们的公众号,也越来越倾向于用标题党“吸粉”。“无噱头,不新闻”似乎已经成了某些新媒体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标题党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第一,就是制造冲突型的,消费公众情绪。比如,标题中故意凸显“宝马男”“富二代”,以引起网友的对抗情绪。第二,就是故意凸显女性,比如突出“女干部”“女官员”这样的标题。第三,标题内容低俗或者断章取义,比如标题是《一个真正的“荡妇”》,打开链接却是在描述“一个姑娘在荡秋千”。类似例子俯拾皆是,编辑记者们喜欢用看似脑筋急转弯的语言作为标题,或者倾向于使用文字游戏制造噱头,故意引导受众往色情方面去想。

  在信息量爆炸、信息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标题党确实能提高新闻的点击量和阅读量。巧用文字游戏来博得点击量可以理解,但若是歪曲事实来博得点击量,便有悖新闻道德。况且,通过标题党取得关注或者点击量只是暂时的。

  一、新闻浮躁产生的原因

  (一)新闻生产速率提高 事实核实缺位

  新媒体时代,公众对资讯的需求极大提高,这就迫使媒体工作者不断“制造”新闻热点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快”似乎比“真”显得更为重要,快餐化的新闻比比皆是。

  打打电话、网上搜索、“借鉴”一下同行们的报道,一篇新闻报道很快就完成了。这充分说明了不肯在采访或者写作上下功夫,只问表面,不探究竟。人云亦云,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采访不深入。

  (二)新媒体时代消息来源的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很多传统媒体的消息来源,变成了网络,甚至是网友。很多传统媒体喜欢用类似“网友曝”这样的热点新闻,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但事实证明,很多网帖的内容,都是无中生有的。比如2016年年初,“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回乡不能上桌吃饭 城里媳妇掀桌子”这两篇假新闻,跟盲目相信网络帖子有很大的关系。

  此外,微信群聊、朋友圈内容,也成了不少媒体报道的消息来源。微信群、朋友圈,更多体现的是人际传播,传播者面对的是特定的受众。直接把微信群聊或者朋友圈内容,作为报道的依据或者消息来源,显然是有失妥当的。

  (三)观点比事实更受宠

  如今,网络的不断发展,为受众的自由表达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每个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发声,这是好事儿的趋势,就是大家对于事实的追问远不及对于观点的热衷,原本主要承载事实的媒体,变成了观点机构。“观点来源于细节后的思考”,逐渐趋向于“细节为既定的观点服务”。

  (四)利益驱动

  新闻从业者违背新闻伦理,有些是因为媒体从业者自身的原因,有的则是屈服于媒体内部的规则。新媒体时代,媒体间的竞争越发激烈,收视率、点击量成了媒体的主要目标。有些媒体也会默许它们的从业者,不惜利用一切手段迎合并取悦受众。

  二、新闻浮躁的危害

  (一)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社会风气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这是他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很多时候,媒介本身比媒介所传递的内容更为重要。与其说受众相信媒介所传递的内容,不如说受众对媒介本身信任。   另外,媒介具有把关人和议程设置的功能,你呈现什么样的内容,受众就获取什么样的信息。虽然摄像机不会撒谎,但是使用摄像机的人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拍摄对象;虽然拍摄画面不会说谎,但是编导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素材。如今新媒体时代,编辑们更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取“头条”。

  所以,媒介和受众之间,有信任关系的存在。而那些所谓的假新闻、片面报道、标题党、夸大事实的报道,短时间内能让媒体从争议中获得眼球,但浮躁之后,事情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长远来看,反而透支了媒体的公信力。

  尤其要提出的是,传统媒体更应该注重其公信力。就像如果网络媒体报道了一个事情,出现失误,大家很容易原谅。但是,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传统媒体出现失实报道,便会被大众所诟病,似乎传统媒体天然带着专业的光环。同样地,如果出现很多种版本的报道,大家也更容易去期待传统媒体的报道。正因为此,传统媒体的新闻专业性更为重要。

  (二)对当事人造成伤害

  比如2016年7月23日下午,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东北虎园内,发生了一起老虎伤人事件,在自驾过程中,2名游客中途下车受到老虎攻击,最终造成一死一伤。这个新闻一经报道,就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在事实尚未清楚之前,很多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便报道说女子中途下车是因为夫妻吵架,将悲剧发生的原因,归咎于女子的“作”,然后关于女子的一系列私人情况,便被挖掘出来,大肆报道。

  无论事实情况如何,在结果还没出来之前,媒体就跟风八卦,去报道当事人,未免有些不当。这很容易引起对当事人的再度伤害。

  三、如何回归新闻本真

  (一)加强新闻采编队伍的职业素养

  说到职业素养,不得不提新闻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闻专业主义内涵的不断延展,1999年,“新闻专业主义”这一字眼,也进入我国新闻学界的视野之中。

  新闻专业主义有很多层面,包括倡导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中立性和公正性。这跟新闻本身的定义,有??曲同工之处。郭镇之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的把关人和客观的反映者。客观性和中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特征,并由此发展出一套专业的理念和技巧”[2]。

  新闻专业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就是对新闻自由的推崇。自由,本来是件好事儿,但是并不意味着不用遵循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如今网络平台上,很多的谣言、人肉搜索、网络侵权,其实就是自由滥用的典型表现。

  新闻专业主义,还强调媒介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论,其实是新闻专业主义的伴生物,以防新闻自由被滥用。大众传媒,影响着受众的观念和生活,因此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对受众负责。

  在这些基础上,媒体工作者应该从以下方面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1.加强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

  新闻工作者应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2?19”讲话精神,牢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树立崇高的新闻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戒骄戒躁不信谣不传谣

  媒体从业者在传递信息的时候,一定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只有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才能负责任地去报道。对于热点新闻事件,核实是转载的前提,任何信息必须有切实的新闻来源。当然,具有权威性的媒体,发布的消息一般比较可靠,但毕竟不是原始的消息源,仍然需要在转发前去核实甚至直接采访。

  越是浮躁的时候,媒体从业者越应该擦亮眼睛,沉下心来做新闻,做到“不跟风、不盲从”,多看、多听、多思考。不能为了抢新闻而丢掉最起码的职业操守,更要努力摆脱“网帖化”和“无反转,不新闻”的尴尬。

  3.不做标题党

  标题党们往往通过夸张、失真、怪异、歪曲等手法拟定新闻标题,违背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原则。而在转载的过程中,肆意篡改其他媒体的标题,也是对原创媒体及其作者著作权的一种侵害。总之,标题党是“毒药”,媒体工作者应该加强行业自律,逐渐戒除对标题党的依赖。

  (二)内容为王

  互联网时代、手机客户端时代,虽然每天都拥有海量信息,但这些信息却存在碎片化、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如何在众多媒介中脱颖而出,“内容”二字不可小觑。

  不可否认,网络新媒体正在重构人类的新闻信息传播生态,但这并不会改变人类对新闻信息的根本需求。因此,内容是媒体生存之根、之本,做好内容,比什么都重要。

  媒体工作者应该沉下心来做内容,比深度、比角度,而非比速度、比热度。当别人都在讨论热点的时候,真正的媒体工作者,应该跳出所谓的热点,去探究事情的真相以及相关的内容,给受众呈现多维度、与众不同的报道。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所坚持的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值得每个新闻工作者牢记于心。

  新闻报道闭门造车是绝对不行的,应该多走基层,听百姓心声,发现典型。记者接地气才有灵气,报道贴近群众才能有受众,才能写出有温度、有品质、与众不同的优秀报道。

  (四)提升公众的媒介素养

  以上三点主要说的是媒体自身应该加强行业自律,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受众自身问题。

  受众是大众传播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媒体运作中各方利益的集结点,更是社会对媒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跟以前相比,受众监督媒体的意识已经大大提高,但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越来越多的“乌合之众”、键盘侠,这些人特别热衷围观和起哄,带着猎奇和所谓的愤世嫉俗的心态,参与着新闻事件。多数时候,这些人是不理性的,人云亦云,偏向弱者,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

  这就要求所有的公众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参与是好事儿,但一定要理性,帮忙而不添乱。

  四、结语

  “新闻真实不只是准确,它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它是报道与公众、被报道者和新闻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新闻的首要原则――超功利地追求真实――最终将新闻与其他形式的传播区别开来。”[3]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什么时候都不能把真实给丢掉。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要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实事求是地进行报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真正做到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

试论新媒体时代新闻浮躁的现象及治理

论文搜索
关键字:浮躁 现象 媒体 时代 新闻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工人报道分析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