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宁波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教育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

宁波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教育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16

宁波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教育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g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s schoo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pedagogy, sociology and other fields. In Ningbo, the school edu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Suiqian children's integr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literature data and investigation data to identify the status quo, through cultural integr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interperson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gration of the three aspects to reflect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economic integration more developed areas of migrant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on this status quo of enlightenment,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Keywords culture integration; integration of course and teaching; interperson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gration

  1 国内外目前关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教育融合的既有研究现状分析

  1.1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教育融合问题的凸显引起了大量专家学者的调查研究。目前随迁子女群体教育融合相关研究主要有两种倾向:其一,外在的教育融合,主要从制度、政策和经费等方面推动外来务工随迁子女融入流入地公办学校接受教育,这只是初步融合,随迁子女并未得到实质上的教育公平。其二,内在的教育融合,关注点在教育系统内部实现人的融合,承认随迁子女的独特性与主体性,达到实质上的教育公平。具体包含三方面:一是文化融合,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学校文化;二是课程与教学融合,学校创设适宜随迁子女群体特征的教育教学模式;三是人际与心理融合,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效接纳和彼此认同。

  1.2 国外研究现状

  准确来说,国外把迁入的外来人都称为“移民”,随着父母迁移的就是移民儿童。美国是一个典型例子。“2000年美国有350多万英语学习者(ELL)在学校注册。”[1]“由于社会身份的缺失,美国的移民儿童在社会环境中面临多重危机的共同制约。”[2]“移民儿童离开了熟悉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来到异国他乡的陌生土地上,不难理解他们在学校适应性方面遇到的种种困难”。[3]

  不?y看出,国内外随迁儿童遭遇同样的身份认同的困境,两者都折射出学校教育融合问题。目前国内外既有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流动人口子女的学校教育融合还存在许多问题,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2 宁波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教育融合现状分析

  本文参考了国内外既有研究,以宁波市随迁子女学校教育融合现状为突破点,通过分析调查数据明确现状,进一步了解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融合情况。

  本研究从文化融合、课程与教学融合、人际与心理融合三方面出发,对宁波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Z,J小学)在校师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回收389份问卷,并从多个角度对比分析数据,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选取的两所学校同为民工子弟学校,在宁波属中等教育质量学校。根据学校领导反映,Z小学中随迁子女学生占85%,J小学占60%。虽然学校环境不同,但两所学校的学生都同样反映出一些共通的问题。下面将以Z小学和J小学为案例来做进一步阐述说明:

  2.1 文化融合

  2.1.1 观念文化的融合

  城乡家庭的观念差异导致文化上的难以融合,主要是对外来务工家庭的偏见,仍有一部分本地家长不愿意与外地孩子家长交流,甚至不愿自己的孩子与外地孩子交友。同时,从访谈的教师口中得知:“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四川、安徽、河南、河北等省份,家长的观念和本地人很不一样。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远低于本地孩子的家长。”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上都没办法达到本地家庭的水平。

  2.1.2 校园文化的融合

  显而易见,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规章制度不管在建立上还是执行中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校园规章制度的建立“不能完全忽视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文化背景、生活与学习习惯的独特性”[4]兼顾两种孩子的差异。德育也很重要,Z小学某班班主任采访中提起:“外地的孩子相对会比较吃苦耐劳,他们会认真对待平时值日和大扫除,”由此可见,外地孩子热爱劳动、淳朴实诚的优良品德值得本地孩子学习。

  2.2 课程与教学融合   2.2.1 ?n程安排的融合

  “对农民工子女来说,之所以选择流入地就学,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在当地务工”,[5]他们对课程设置的不满意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城乡的课程安排不同,如图1,喜欢全部课程的学生在两所学校都高达57%,说明仍旧有将近一半的孩子对于学校课程的设置是不满意的,从访谈中得知:学校的课程设置侧重文化课,学生会不喜欢完全的文化课,文化课和课外活动要有一定的比例。

  图1

  2.2.2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融合

  从教师访谈和实际调查中发现,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情况并不理想。校本课程是目前教育领域学校课程改革的新内容,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是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合困境”的重要举措。每一所学校都应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色、条件以及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在课程、师资和文体活动方面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尤其是农民工子弟学校。

  2.3 人际与心理融合

  2.3.1 师生关系的融合

  调查发现,两所学校的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度都将近80%,学生们与老师的关系相对融洽,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孩子会主动找老师聊天,也有一部分外地学生比较胆怯、自卑,不敢表达。”由此可见,仍存在小部分交流困难的现象;在课堂参与的问卷研究中(图2),数据显示Z小学和J小学都存在上课回答时大部分随迁子女会仔细思考却不会主动发言,部分孩子觉得自卑,该问题也是今后师生关系处理上要继续努力的。

  图2

  2.3.2 同学关系的融合

  交友群体上,Z小学69%,J小学88%的学生和熟悉的同学一起玩,也有11%的人几乎无固定的玩伴的现象,说明部分随迁子女仍未较好融入新环境;交流表达上,有些外地孩子交流中会有浓重的乡音,调查中也发现两小学都存在部分学生觉得交流会有焦虑感,一些孩子因为方言口音遭到嘲笑,导致交流出现障碍;在孤独感方面,J小学与Z小学仍有37%和26%的学生感到孤独(图3)。

  图3

  3 外来务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合调查现状的启示与建议

  3.1 文化融合

  首先,加强家校联系。例如,定期家长会、亲子游戏、家长交流活动等,加强家长之间的沟通,两地家长都能发现两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树立起平等观念;其次,要重视学风建设。例如,规章制度的制定听取双方意见,考虑双方差异;鼓励外来务工子女参与班级建设工作与各种活动;教师应高度重视德育,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彼此互相学习,形成善良、独立、勇敢等优秀人格。

  3.2 课程与教学融合

  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具有多样性,综合双方的兴趣和文化背景,文化课与活动有一定的比例。例如,制作一份班级日历,标注随迁子女家乡的特殊节日,全班一起庆祝;写下各自家乡特色全班分享,互长见识,增强随迁子女的自我认同感。其次,校本课程开发兼顾学生差异性。例如,开设有各地特色的地方课程,培养彼此之间的认同感,随迁子女也愿意积极地去适应当地生活;学校的运动会、体育节、安全教育、思想教育等集体性活动中渗透融合思想,学生在参与中不自觉在融合。

  3.3 人际与心理融合

  首先,增加对学生的关注。家长和老师多关注孩子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及时安慰与疏导情绪上或者生理上发生变化的孩子;课堂上鼓励不够自信的学生表达想法,培养其他同学耐心聆听的习惯,加强本地孩子的认同感。其次,本地孩子包容和尊重外地孩子说话时的乡音,学着去理解,并帮助外地孩子学好普通话,减少交流上出现的障碍;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发现对方的 “闪光点”。

  ?L鼙疚南等逃蒲А笆濉惫婊?014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学校教育融合研究:哲学解释学的视角(课题编号:DHA140271)的部分研究成果;2016年宁波大学SRIP校级课题“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生活的调查研究”的部分成果

宁波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教育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随迁 宁波市 宁波 调查研究 学校教育 外来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