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理学论文 >> 物理学论文 >>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18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摘 要 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对高中物理教学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进行了初步的阐述:新课改下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新课改下需要加强实验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下需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其次,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存在的两个误区也进行了必要的指出: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片面追求实验教学,只看重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 新课改 物理 改变 误区
  一、新课改下物理教学在内容方式等方面的改变
  多年来,传统的教学一直习惯于单一枯燥的接受式教学,解决问题时常常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苦于在机械训练中记忆和模仿,这样学生精神因素得不到充分调动,感受不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物理教学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自己的初步体会:
  (一)新课改下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合作相结合的学习
  物理新课程标准已经把过去教学中的许多演示实验,明确写成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出规律。合作性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适应社会的技能,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在今后的社会中,个人奋斗的力量是微不足到的,学会合作是学生的一种的交往的能力,更是通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合作性学习呈现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达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重要。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物理课的大多数科学探究都分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让小组通过合作来完成任务,这样做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班级体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二)新课改下需要加强实验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的关键环节,包含着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内容。这种创新性思维能保证学生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实验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设计性或探索性的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地、创造性地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设计性或探索性实验在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常规实验所无法比拟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创新思维 。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特色,而实验教学所具有的实践性、真实性是任何其它教学方法所无法达到的,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关键在于实践,而实验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实践,又是一种教育实践。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既要通过实验教学来验证和深化,也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及对待知识的科学的态度。我们积极倡导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所以说,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实验教学,离开实验教学的创新只能是凭空臆想。
  (三)新课改下需要充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往往由于板书、绘图和重复讲解而浪费时间,使学生课上练习少,课外作业负担重。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节约了授课时间,加大了练习容量,并由于其快速反应力强的特点加强了练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强化。例如,在学习电路的连接的时候,如果利用多媒体动画,学生可以在图片上直接连接,然后将正确的连接方式放映出来,让学生对比,观察自己正确与否,如果有错,也能很好地纠正。再如,当判断电路图是否正确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幻灯片展示多个图,让学生判断,教师分析。而且,在一些实验之后,可播放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回答。由于每一个问题通过教师的叙述和文字的直接视觉刺激,可以更清楚所提出的具体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又可以有效调控教学。
  二、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存在的两个误区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 “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探究能力”。这几年,广大一线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开展方面也作出了一些有益和成功的尝试,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课堂具体操作仍存在着对重理论轻实践的的偏差。
  (一)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式的教学中,一直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课程以知识为本位。受这种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分低能”现象便屡见不鲜。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物理知识的时候,要有意识地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有有趣味很实用的课程,学物理绝不是为了做一些物理题目。比如,在学习牛顿运动定律时,要让学生理解:运动与力总是息息相关,从物体的受力出发,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情况.从运动情况可以分析受力情况. 牛顿定律 在实际中有重要应用,指挥宇宙飞船飞行的科学工作者,根据飞船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飞船在任意时刻的位置和速度。 又如,根据天文观测知道了月球的运动情况,就可以知道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情况,牛顿当初探讨了这个问题,并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课堂上,教师应针对相关的物理现象,发动全体学生,物理教学中的问题,或错题案例进行全员讨论,或由一位学生介绍想法,其他学生就思路的成功或不足之处进行评论和修正。教师也可加入讨论,直至全体学生思维形成共振,引起共鸣,最后形成共识为止。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自己熟悉物理学发展的现状,关心物理学的未来发展发展方向,尽可能为学生们讲述列举当今科技的发展成果,使物理学更具时代气息和科技信息,站在面向科技面向未来的高度进行物理课堂的教学 ,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力。   (二)片面追求实验教学,只看重实验结果的归纳总结
  高中物理新大纲中明确要求,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很多原因,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内容陈旧,设备不齐全,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对实验又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能亲自动手做实验。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以实验教学为主,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倡导在做中学,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学的组织要适当适时。但是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实验教学,既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实验,也不管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否适用于实验,似乎一提到物理教学,就是实验式教学,其他的教学方式都没有体现重视实践教学,其实这也是一种物理教学的误区,都应当摒弃。
  一些新教师对于新教材的精神没有深入的领会和理解。他们认为重实践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做实验,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学习,独自去探究,教师可以省些心。一堂课下来,看起来学生热热闹闹的,但实际上学生收获甚微。教师从课堂导课开始就没有安排组织好教学,教学中也未给予必要的引导或指导,学生的实验过程杂乱无序。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又不够,最终的实验结果也只能是教师简单的宣布概念原理的归纳和总结。
  那么,怎样纠正这种片面追逐求实验教学的模式呢?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自己要敢于实验,乐于实验,善于实验,教师首先就要有相当熟练的物理实验操作技巧和技能。即使在学校实验设备和条件还不很完善的条件下,也要大力提倡因地制宜, 设计多层次的实验适应新教材。当然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小制作和小实验,经常开展设计性实验或制作等评比性的学生活动。
  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的物理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随着物理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广大教师进行了许多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转变。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误区还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绝不仅限于以上提出的几点,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龙边江.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途径[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13
  [2]江立海.新课程下物理科学探究教学初探[J].科教文汇,2007,(32):126-127.
  [3]沈洋.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J].考试周刊,2009,(06):26―27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论文搜索
关键字:物理教学 课改 物理 教学 谈新
最新物理学论文
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
试论物理学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量子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讨
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探究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
不同因素对动摩擦系数的影响探究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问题解题方法研究
浅谈物理核心素养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
小组合作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成功开展
热门物理学论文
论惯性
物理学
物理学正论
宇宙时空论
惯性概念的认识及其影响
物理学理论研究
21世纪强磁场应用的展望
惯性力学与整体科学体系
物理学前沿问题探索
世纪之交谈物理学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