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武陵山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微论文

武陵山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微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21

武陵山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微

  中图分类号:C9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6??0057??05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08YBA055)

  作者简介:肖映胜(1977- ),男,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民族地区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社会和谐是重要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一般概况为六个方面,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体到不同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点会有所区分:有的地方彰显了公平正义,却缺乏创新活力;有的地方经济过于活跃,殊不知影响了社会稳定;有的地方人际诚信友爱,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比较糟糕,等等。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思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但不能以“大一统”强加于不同地区的和谐社会(区)构建,必须尊重各个地区的实际,区分对待,扬长避短。民族地区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其和谐社会构建必须采取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的方法与思路,尤其在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选取、设计以及应用中要充分彰显其特殊性。本文主要根据武陵山民族地区实际,对该地区的社会和谐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希望对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以及推广应用价值。

  一、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指标选取的主要原则

  武陵山民族地区是我国西部的一片特殊区域,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交界地区,从行政区划上包括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渝东南民族地区、贵州省铜仁地区,面积逾1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 500万,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30多个少数民族人口近1 000万,占该地区总人口的68%左右,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山地区。总体而言,武陵山区构建和谐社会利弊兼备:一方面优势明显,如民族关系长期和睦、生态资源博大精深、人际关系相敬如宾等;另一方面劣势也突出,如观念守旧阻碍创新活力,人对自然过度依赖导致对自然的肆意开发,知识水平不高约束了民主法治的推进等。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指标选取原则以及指标体系设计必须体现武陵山民族地区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等特殊因素。结合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的实际,其指标选取原则主要包括一般原则和特殊原则:一般原则指设计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共同、相通原则,如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以人为本、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等;特殊原则则主要结合武陵山区社会发展程度、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主体民族等情况,确立社会优先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发展原则、民族自我发展原则等。

  科学性原则,即设计的指标和指标体系必须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科学内涵与发展要求,指标含义明确,计算方法规范,功能相对独立。

  全面性原则,即要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构建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与反映,设计出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和谐在武陵地区具体化的各项指标,主要涵盖民族关系、民族主体、民族社会事业以及民族生态环境

  层次性原则,即设计的指标和指标体系能够从不同层次上反映武陵山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程度和结构性特征,既有反映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综合实现程度,也有反映和谐社会中某一类指标的实现程度,还有反映和谐社会中某一项具体指标的实现程度,且不同层次的指标即具体指标、类指标与指标体系逻辑关系严密。

  以人为本发展原则。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最终应以人的生活改善为衡量标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的“四大和谐”,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无一不与“人”息息相关。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指标体系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原则,充分体现人的发展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即评估指标体系以定量评价指标为主,尽量选取客观数据构成的指标。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被描述对象的性质,适度采用定性指标来描述,然后通过数学变换转换成可用数值表达的指标。

  社会优先发展原则,这是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第一个特殊原则。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之所以首先要坚持社会优先发展原则,原因在于:一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最终要体现共同富裕,在追求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尤其要注重社会的公平公正,这也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二是从纵向而言,当前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经济均获得飞速发展,尤其是各地人均GDP在近年来得到大幅提高,在此基础上突出社会发展优先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做法;三是从横向而言,民族地区属于欠发达地区或相对落后地区,社会差距过大会制约民族地区的后发赶超,容易引起少数民族的不满,引发区域矛盾与冲突;四是民族地区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之间关系更为敏感与复杂,民族发展不平衡容易破坏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根据胡鞍钢对民族地区设定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即“社会发展优先阶段、加速经济起飞阶段和促进人类发展阶段”以及“由于民族地区内部差异性较大,各省区缩小发展差距的路径类型各不相同”。[1]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应先缩小社会发展差距,进而缩小经济发展差距,最后再缩小人类发展差距。

  因地制宜发展原则是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第二个特殊原则,事实上也是各地区尤其民族地区的共同原则。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武陵山区必须结合自身的包括区位、族别、文化、资源、社会发展程度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来设计农村社会和谐的指标与指标体系,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因族制宜的和谐社会发展道路。

  民族自我发展原则是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第三个特殊原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民族自我发展原则,包括民族自我发展权、民族自我发展能力以及民族发展成效,这是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尤其是民族自我发展权,因为它 “是基于民族生存的需要,是具有独立价值的权利,是各民族平等、共同繁荣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需要”。[2]正如周恩来所说,“所有的民族都是优秀的、勤劳的、有智慧的,只要给他们发展的机会;所有的民族都是勇敢的、有力量的,只要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世界上所以有些民族比较落后,这是环境造成的,是因为没有给他们发展和锻炼的机会。”[3](P263)

  二、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依据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与基本特征,参考国际统计部门及一些专家对和谐社会的指标设计,结合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的实际,从4项一级指标即环境生态指数、社会事业指数、民族关系指数与民族主体指数,24项二级指标建立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指标体系(考虑到篇幅,24项二级指标文中没有具体展开),基本涵盖了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期达到评价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一)环境生态指数(人与自然)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体现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程度,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过去,民族地区的发展意识与思路经常忽略环境生态指数,过多地强调民族关系与民族经济,在求发展的同时殊不知破坏了生态环境,还误以为上天、神灵、鬼怪的惩罚,难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事实上,生态环境的好坏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少数民族生活质量的高低、少数民族居住整体环境的水平、民族地区资源利用率等。从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实际而言,其环境生态指数主要包括森林覆盖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农村社区环境(卫生)达标率;少数民族资源保护率(主要包括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生态环保工程开发率等5项二级指标。

  (二)社会事业指数(人与社会)

  社会事业指数直接体现社会建设发展程度,体现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存在差距的不同区域间的合理协调发展。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民族特性很明显,发展程度比较低,是该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艰巨任务。因此,其社会事业指标体系中既要体现一般的社会事业指标,更要体现符合武陵山民族地区实际的特殊指标,具体包括民族地区自治权保障指数;财政转移支付指数;对口支援指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销售指数;恩格尔系数;城乡一体化率;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农村居民合作医疗覆盖率;刑事犯罪率。其中,恩格尔系数、城乡一体化率、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农村居民合作医疗覆盖率以及刑事犯罪率这5个指标是实现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一般指标,但这些指标在不同地区的应用过程中也应体现出差异性。武陵山区在发展社会事业尤其实现民族地区稳定与繁荣时要在各项指标上达标。除此以外,武陵山民族地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发对象之一,其社会事业指数的具体指标中还应包括特殊的指标,即“民族地区自治权保障指数;财政转移支付指数;对口支援指数;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销售指数”。[4]

  (三)民族关系指数(人与人)

  民族关系指数直接体现社会的稳定程度,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地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就是民族关系,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不同民族之间、少数民族个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民族关系的逻辑起点体现在整体意义上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协调相处,体现在个体意义上则是民族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调相处。结合武陵山民族地区的实际,民族关系指数具体包括民族安定、族际关系、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相互尊重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保护4项指标。

  (四)民族主体指数(人自身)

  民族主体指数直接体现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概况、素质、能力,体现人自身的和谐是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的主体要求,是和谐社会实现的人力资源保障。民族主体指数应突出武陵山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具体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民族人口健康指数、民族教育公平、少数民族干部培养使用指数、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以及民族主体自我发展7项指标。
  
  

  三、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

  (一)指标体系的功能

  (1)导向功能。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直观的、静态的美好蓝图,其涉及的面以及包含的诸多要素都是动态的,因此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首要功能是导向功能。其导向功能在于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朝哪个方向、什么目标构建。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指标体系正是结合武陵山该地区、本民族的具体实际,从民族关系、民族主体、社会事业、民族生态4个方面、24个指标指导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的发展方向与奋斗目标。

  (2)描述功能。和谐社会指标体系不仅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导向,更是对当前发展状态的描述,从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数、各个指标进行对照,可以得知当前的发展状况与和谐程度。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指标体系从4个方面、24个具体指标予以设置,可以全方位地检查武陵山区当前社会发展情况与和谐程度,既对武陵山农村有了一个整体的、深入的认识,也可以就发展不足之处对症下药,发展针对性很强。

  (3)评价功能。和谐社会指标体系更是一个全面的、严格的评价体系,以目标导向为理想标准,根据各项指数、各个指标的具体要求,对当前状态的定位、检测,查找问题、探究原因、寻求方案。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数、各个指标正是检测武陵山农村当前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参照,判断武陵山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现状,以此来评定武陵山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程度。

  (4)监测预警功能。和谐社会指标体系也是一套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以指标目标为报警器,一旦某个方面、某一环节出轨甚至与指标要求背道而驰,马上作出预警启示。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就是对该领域的一个预警器,尽管有个别指标是模糊值,但也同样起到参考作用。武陵山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进程中,如果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环境生态指数中的相关指标则会亮起红灯,如果社会发展中无视民族政策或有损民族利益,社会事业指数中的相关指标则作出同样反应。因此,武陵山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指标体系充当着武陵山建设的监督角色。

  (二)基准权重的设置

  权重是用来表明各评价指数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的。为了方便统计和适用习惯的比较方式,设定权重的总值为100。各评价指数的基准权重,表示该指数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指数基准权重的设置方法主要有平均赋值法、主观赋值法与专家咨询法。根据一般的均等赋值原理:

  100÷24=4.17

  4.17为每个指数的均等权重。在此基础上,按照对各评价指数在武陵山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每个指数的基准权重设置。指数基准权重的设置原则:一是既考虑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的一般性指数,如恩格尔系数、森林覆盖率等,更突出其特殊性指数,少数民族资源保护率、财政转移支付、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和使用、民族主体自我发展等。在权重赋值上更强调特殊性指数,这并不意味着一般性指数不重要,而是为了更好地反映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独特性。二是既考虑民族地区的既有成果和现实条件,也考虑构建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理想追求和实现过程。三是既参照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参考相关行的行业标准,更注重民族地区的实际。四是既进行全国、相关地区、相关行业的横向比较,也进行武陵山民族地区的纵向比较(具体设置见上表)。

  (三)实际权重值的计算

  民族地区社会和谐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这其中有些指数可以通过武陵山各地区统计年鉴和相关报告直接查取获得,有些指数则要通过大量的调查、整理、分析、综合才能得到。根据基准权重设置依据的不同,实际权重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4]:一是对于依据全国平均水平设置的,以民族地区人均占有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差距越大,实际权重低于基准权重就越多,如指数(5)、(10)、(11)、(12)、(13)、(14)、(19)。二是对于依据全面实现设置的,以当前实际所处的状态与实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之间的差距比较,差距的多少,决定实际权重低于基准权重多少,如指数(1)、(2)、(3)、(20)。三是对于依据上年实际状态设置的,以当前的实际值与上年的实际值之比的正负关系,确定实际权重与基准权重之间的正负关系,如(6)、(7)、(8)、(9)、(19)、(20)、(21)。四是对于依据本地区本民族的实际情况设置的,以特色程度确定实际权重值,如(4)、(6)、(7)、(8)、(9)、(15)、(16)、(17)、(18)、(22)、(23)、(24)。五是对于依据相关行业标准设置的,以当前的实际数值与行业标准进行比较,根据差距确定实际权重值,如(1)、(5)、(12)、(13)、(14)、(21)。六是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数,以当年实际发生有利于或不利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和谐事件的多少、造成影响程度的大小,确定实际权重与基准权重的差距,如(6)、(15)、(16)、(23)、(24)。

武陵山民族地区和谐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探微

论文搜索
关键字:武陵 谐社会 武陵山 指标体系 指标 体系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