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城市居民的社会工作认知论文

城市居民的社会工作认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23

城市居民的社会工作认知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曾被誉为20世纪新兴的解决工业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但这一评价随着社工行业的日益成熟也受到了很多质疑,费舍尔(J.Fischer)1973年发表了一篇名为《社会工作是否有效:一个文献评论》的文章,提出社会工作的许多实务模式并没有扎实的证据来证明其专业效果,只是出于各个流派大师及其追随者自我吹嘘的过程,从社会工作效益承担者出发考察当前社会工作实际效用的研究寥寥无几。反观国内,中国学者也提出,当前新公共管理运动思路下存在政府购买服务发展专业社工服务机构的路径和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模式的自我吹嘘迷惑,[1]中国学术界从社会工作效益承担者角度出发的文章同样稀缺。为了认清中国社会工作是否存在“自我吹嘘”现象,以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为切入点,建构出一个关于社会成员社会工作认知框架的任务亟待完成。

  我国关于社会工作实效的研究可以根据研究者的视角或立场大致分为三类:政策制定者(政府)、研究者(社会工作学者)和实施者(社会工作者)。从政府角度出发研究的学者着眼于社会工作的历史基础:认为我国的社会工作是在传统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并存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和专业社会工作融入国家职业制度体系程度之间的矛盾加剧导致了我国社会工作的社会效益偏低。[2]据此,学者们提议政府从大政方针上针对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做出要求和规划以提高其社会地位,激发其社会效益。这些呼吁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我国曾于2006年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化队伍建设列入五年规划,在后续6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及社会工作的发展,并于2012年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政府购买服务发展专业社工服务试点。政策出台后,研究者们大量援引政策中的话语和流入社会工作行业专业人才数、新建社会工作组织等增长数字来证实我国社会工作目前的成效,歌颂着我国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之快。然而政策的提倡和统计数字的增长只反映了社会宏观表象,难以说明社会工作的发展是否取得了真正的社会成效,忽视了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的反馈也是其缺憾之一。

  社会工作专业研究人员将社会工作实际效益研究的侧重点放在了社会工作与中国国情和西方发展模式的结合上。他们认为,西方先进经验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配合或互补的程度对社会工作在中国社会的切实效益起到关键的作用。[3]他们主张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模式来弥补社区照顾、民政管理司法监管等传统方法的不足同时开拓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模式。“嵌入式”是这类学者目前主要关注点也目前我国社会工作采取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推进策略,它意味着将专业社会工作嵌入本土社会工作之中,将社会工作嵌入现有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体系中,以机制和机构的适配程度来提高社会工作实际效益。这类学者对很多政府购买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分析,[4]提出了政策实施后社区中的社区管理者和社工组织的合作状况和其中的问题。这类研究比上一类更接地气,也涉及了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的参与,但其成效分析的重点是社会工作组织与社区组织的分工和权责分配,仍没有给予其服务对象足够的重视。

  社会工作者们的研究主要根据其亲身参与的实际社会工作活动展开。这类研究最贴近居民认知,但更侧重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和对改进和提高具体社会工作实务技巧和方法的讨论。这类研究多是通过一些个别案主接受社会工作后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社会工作实效,鲜有关于一定规模社会工作效益的评价,无法给我们提供关于社会工作实效更广阔的图景。综合分析以上这三种研究角度,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对社会工作实效评估的不足,尤其是对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认知角度认识的缺失。

  尽管如此有学者也注意到了这一视角,有学者将其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和评价纳入评估机制中,设计出了单样本设计、层次深入模型、基于案主满意度等多种考量社会工作具体效用的评估体系,也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社会大众的社会工作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5]这些研究都倾向于客观、量化的分析和计算,但由于实践处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种实证主义研究思路和专业实践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不强。[6]而且只靠评估体系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难以触摸到人们的真实情感。

  基于以上分析,要真正认清我国社会工作的实效,证实社会工作是否在自我吹嘘,从被服务对象的主观感受入手进行相关的研究不可或缺。本文根据格式塔认知心理学的现象学方法,把直接的生活经验材料与实验资料结合起来并重视观察者对自己知觉内容的直接描述,设计了以下三方面内容来了解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其一,考察人们对社会工作实践认识,实际生活中接触社会工作的感受;其二,考察人们所知的获取社会工作帮助的渠道,即社会工作相关组织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其三,考察人们对社会工作的价值判断和态度,即对当前社会工作的实效个人评价。

  二、研究的背景和策略

  社工行业在西安发展迅速,截止到目前,西安市已拥有专门的社会工作组织30余家,专业社会工作者3000余人。但由于陕西省整体经济发展不突出,西安市社会工作的开展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主客观条件多重差异,当前西安市社会机构的社会工作制度和人才队伍的基础建设都相对薄弱。

  本研究根据西安市各社区规模利用PPS的抽样方法并结合各社区自身因素选取了六个典型性社区,从2015年4月开始到2016年4月一年时间内多次深入这些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获得了105份有效的访谈资料。由于社会工作主要面向的是弱势群体,[7]我们在选择访问对象时着重关注了弱势群体并力求多样,访谈对象包括社区工作者(在社区从事专业服务和居委会的专职人员,以及社区内保安员、保洁工等),在社区内长期居住的离退休人员、残障人士、流动人口、享受低保的人员等等,受访者年龄范围在19~71岁之间。访谈问题主要围绕上文三个方面展开。此外,我们也向街道办、民政局等单位了解了一些西安市社区发展的总体情况,以便我们对受访者的认知背景有更深入了解。   三、居民对社会工作的感知和接触

  人们是否了解社会工作,是考察被服务群体对社会工作理解的第一步。目前我国各界对社会工作概念尚无统一说法,但在城市居民生活实践中,社会工作可以理解为一种职业、一个专业或是一种事业,我国社会工作的内容至少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这三项。为了了解人们对社会工作概念的认识,我们主要通过居民对社会工作的实际接触来判定其了解程度。

  在关于社会工作实际接触的访谈中,有受访者表示,“经常看到社区中心门口经常摆一些预防艾滋病、关爱自闭症儿童的摊子,去逛街的时候也常看到红十字会的献血车,还有遇上各种节日,天桥上马路旁都有做宣传的、募捐的签名的。”我们进一步询问是否参与过社会工作活动的时候,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自己参与的社会工作活动极少。两个典型的回答如下:“献血应该算,献血让亲属也都有了保障,不过没受到过什么实质性帮助,其实也真不是自己生活完全不需要社会帮助,谁家没有点困难啊”,还有受访者表示“社区举行的那些老年人联欢活动什么的,我们都不知道,有时到了听到社区中心传来音乐声才知道”。2012年陕西省社会工作相关文件提出了对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目标任务,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但从这些受访者的实际经历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工作的实际进展可能不比上政策中的许诺,现实生活中人们只对宣传较广泛的活动比较熟悉,而且在社会工作的实务方面,婚姻家庭、精神卫生、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就业援助、职工帮扶、犯罪预防、矫治帮教、纠纷调解等等方面社会工作的效用在人群中反响甚微。

  四、获得社会工作认知的渠道

  在社会工作的起步阶段对社会工作认识不清的现象确实会相对普遍,但随着社工组织增多也可能存在着各类社会工作组织确实已经提供了各方面的服务而居民们对从获得渠道缺乏了解导致了没有获得社会工作帮助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考虑到居民个人对社会工作获得渠道的了解。

  问及可获得社会工作服务的途径,我们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社区,尽管也有受访者提到“红十字会”,“某某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但大多数人都只回答了社区这一个组织,他们的原因非常一致,“社区距离自己最近,有什么类似水电、邻里关系之类身边生活这些事都得找社区。”

  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主要存在于三大类部门和组织之中。一是民政、司法、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等有关部门;二是社会福利机构,如慈善会、福利院、养老院和各类心理咨询机构等;三是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机构。为了更全面了解相关状况,我们查询并印制了西安市内各区已具备一定规模并在政府注册过的社会工作组织名单,询问受访者对这些机构的熟悉程度。结果显示,在我们列出的8家社会工作机构中,熟悉三个以上的只有1人,大部分人都只认识1~2个,甚至有人一个都不熟悉,由此,对社会工作获得途径了解不够,社会工作组织的宣传不力也是社会工作未能深入人民生活,人们未能获得充分的社会帮助的重要原因。

  陕西省政府曾在2012年提出相关文件,明确指出要立足基层将社会工作服务向城乡基层社区延伸。但这种激励手段只企图扩大社区、慈善组织的社会工作功能,局限于岗位社工这一层面。为社会工作增权激励非政府社会工作组织建立的措施也尚未进入正轨,整个社会工作的发展仍在政府的监管之下,社工难以自由的发展。

  五、对社会工作的价值判断

  不论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专业还是事业,无论社会工作本身能为社会带来什么,人们对社会工作价值的认可程度都是评价社会工作实效的一项重要标准。在我们要求受访者对社会工作进行评价时,绝大多数受访者虽然不认为社会工作能带来了实际好处,但他们都表示社会工作十分有价值。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社会工作是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搭建桥梁,实际地解决居民困难,缓解社会矛盾,和谐社会嘛”。也有受到过社会工作救助的受访者表示,“幸亏有这样一个社会工作(存在),我们才能得到一些东西,维持基本的生活。”一些并未获得社会工作帮助的居民也表示,“虽然我感觉我没接受过社会工作的实际帮助,但它宣扬的一些正确的社会意识比如疾病预防、远离毒品、捐献爱心等等都是对的,让人感觉生活的更舒心。”

  在谈及社会工作的价值同时,很多居民也指出了目前社会工作的问题所在。近20位受访者在回答中都比较了现在的社区与之前居委会并颇有感慨“之前虽然那种社会工作只有一点点钱,但当时那些人真是全心全意尽心尽责,每家的什么事他都知道”。但时间不能倒流,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社会工作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浪潮已经不可逆转。在我们所调查的地区内,人们心中社会工作的主要机构―社区,专业社工寥寥无几。虽然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考试的人员每年都在增长,但经调查他们普遍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社区还是主要进行民政事务,社区工作也还是人们眼中“高中毕业都能干的工作”,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工作的事务领域中长期缺位。

  六、结论和对策

  透过人们对当前社会工作的感知和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社会发展和政策提倡,社会工作这个概念已逐渐在大部分人们脑中形成,但仍存在概念不清和混淆的问题。这一结果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社会工作未能深入人们社会生活,人们对其获得渠道了解尚少,社会问题仍无法通过社会工作解决。但与一些学者持有的“社会工作存在着认同感低”的观点不同绝大多数人对社会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持十分肯定态度。

  社会工作虽未深入人心,但并不能算是自我吹嘘,其价值和潜力也不可小觑。对于社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我们需要更关注中国老百姓实际的生活需求,提高社会工作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社会工作在社会的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相关方面认知,使居民更好地理解、主动参与或求助于社会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城市居民的社会工作认知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工作 认知 居民 社会 城市 工作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