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对策论文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28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57-02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贫困大学生数量也随之增加,他们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生活拮据贫困。经济的巨大负担会带来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问题的增多。因此,了解当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找寻解决途径至关重要。

  一、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特点

  经济上的贫困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贫困,从而使其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心理焦虑、自卑、心理矛盾的冲突性、虚荣、逆反、依赖等。

  (一)心理焦虑与自卑

  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的贫困不能给予其充足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条件,使其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为学费、生活费感到焦虑,为学习感到焦虑,为日后就业感到焦虑,为人际交往感到焦虑,思想负担过重,自信心丧失。此外,贫困大学生在物质生活上和其他学生有很大差距,无论穿着、消费、生活用品还是生活阅历、观念都有巨大的反差,这样会使他们有自卑心理。一些贫困生排斥他人,认为别人会看不起自己,把自己的交往圈仅限于狭小圈子。这样的自卑心理会使很多贫困生不愿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不愿与人沟通交往,失去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矛盾的冲突性

  很多贫困大学生存在严重心理矛盾问题,一方面,对于艰苦拮据的生活,他们有较强的适应和承受能力。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生活上自立,在经济上独立。但另一方面,在他们自立的背后,却掩盖着深深的自卑。当别人给予帮助和资助时,他们常常会感到人格受到了伤害,缺乏坦然面对和接受贫困的勇气。一些贫困生排斥学校内外的勤工助学活动,甚至认为这样做很没有面子和伤害自尊心,丧失了应有的自强自立精神。

  (三)虚荣心理

  有些贫困大学生对于自己所面临的困难,不但不能够去正确对待和坦然接受,反而通过各种方式来伪装和掩饰自己。他们尽管生活拮据,仍要与其他同学攀比,追求品牌和享乐。这些贫困生喜欢表现自己,有强烈的虚荣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做到踏实努力。这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心理行为,对于自身健康发展十分有害,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

  (四)逆反心理与依赖心理

  由于在经济上的差距,造成了贫困生在其他方面的差别,这些体验对于他们来说是相当深刻的。加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不公平和不公道现象,使得贫困大学生们把自己的困境归罪于社会不良现象。他们对一切正面的教育持怀疑态度,以这种心态来看待周围的事物。他们对教师的管理反感,对学校的思想教育排斥,甚至对其他同学的关心也会误认为是虚伪的,这种逆反心理又称为自卑性逆反。而有些贫困生在长期的受帮助过程中却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他们认为接受帮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帮助或帮助不够则是政府、学校或老师的失责。他们不愿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反而把希望寄托给政府和学校的资助、寄托在他人身上,长此以来就形成依赖心理。

  二、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不是单方面的原因,而是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探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是提出相应对策的前提,是保障其心理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家庭经济贫困是根本原因

  贫困大学生绝大多数来自于我国偏远地区或父母下岗家庭,家庭经济收入低、生活拮据。父母供他们上学很困难,因此他们有着更强烈改变家庭状况的愿望,既希望刻苦学习拿到更多奖学金,又千方百计不停找机会打工贴补。但是这种情况使他们陷入矛盾的境地,打工会耽误学业,他们既想打工挣钱又怕耽误学习,长期以来的心理冲突会使他们的人格和性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某些精神病症状。此外,很多贫困大学生往往带有家庭所属的社会身份特征,这样会导致很多贫困大学生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敏感且不易与周围同学相处,不合群自闭。

  (二)自身存在的心理弱点是内在原因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偏远落后的地区,他们的英语口语能力和计算机使用熟练程度等很可能由于当地教学条件差而不如其他同学,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不易达到新的要求。贫困大学生在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关系上更趋于封闭,有的贫困生不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的处境,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和同情,不愿主动与人交往,思维方式相对封闭简单,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够融洽。此外,贫困大学生有一个典型的特质是脆弱,他们对社会变革、环境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承受能力低,他们害怕和厌恶他人异样的眼光与同情怜悯,对自我形象过于敏感。

  (三)社会环境因素是外因

  首先,当前社会存在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社会财富分配呈两极分化态势,贫富差距过大。一些贫困大学生看到有些人生活奢侈,一掷千金,而他们自己却需要为基本生活发愁,导致心理失衡,出现仇富心理,甚至发展成反社会的偏执人格;其次,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金钱至上等亚文化对贫困大学生的冲击不可忽视。这使贫困大学生认为在当前社会生活中金钱最重要,金钱决定人的地位和身份。这样的心态会让他们感觉与身边的同学相比较自己地位低下,别人会看不起自己,甚至排斥自己,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严重的自卑感;再次,社会机制尚未完善,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竞争还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贫困大学生既没有父母可以依赖,也没有金钱作为后盾,加之自身在气质风度等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因此贫困大学生在择业竞争中缺乏优势。他们面临的就业和创业压力更大,如果解决不当易使其心理上产生焦虑紧张等问题。   (四)校园非主流文化影响是诱因

  通常贫困大学生在步入大学之前,与周围人群的生活状况反差相对较小,比较能够融入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去。但当他们进入大学之后,这种反差会突然很明显,表现在日常饮食消费、服装消费、电子产品消费等各个方面,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炫耀,追求名牌和限量版产品,这样的反差会使贫困大学生心理失衡,产生自卑和排斥心理,很难融入其中,难以寻求心理归属感,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

  (五)资助体系和心理支持工作不完善是重要原因

  现在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实施一些资助奖励政策来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比如奖学金、勤工助学、贫困生补助等助学政策在一定程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有些许不足。减免学费、勤工助学、助学金等政策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贫困大学生的需求,覆盖面窄难以满足所有的贫困大学生。此外,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度不够,往往更多地关注学生物质上的需求,而忽视他们的心理问题。一系列助学措施在解决了部分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也使部分贫困大学生形成了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他们自立自强意识。而且高校大学生具有自主性、分散性的特点,因此对贫困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也难以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致使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疏导。

  三、应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贫困观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

  不少贫困大学生难以坦然面对贫困问题,缺乏正确的贫困观,把贫困的原因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和父母的无能,时常抱怨命运不济、上天不公,带有强烈的悲观和自卑情绪。然而在很多发达国家,大学生上学学费用都是靠自己打工维持,不依赖于父母,能够做到自强自立并以此为荣。而且当前大学生自筹经费和勤工助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大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完成学业,具有可行性。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格教育,要使他们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意识和正确的三观,促进人格积极健康发展。

  (二)完善助学资助体系

  经济困难是当前贫困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源头,要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经济困难,对其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资助、学校定期补助和减免学杂费等措施帮助解决;另一方面,要逐步健全、完善助学贷款制度,积极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的开展;最后,对于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国家要加大对其助学奖励的力度和广度,以此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一些贫困大学生难以接受和适应,他们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认知不足,思想上模糊的认识会导致心理上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有些是思想道德问题,有些是心理问题,因而高校需要把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和自立自强故事专栏等方式,激发贫困生的奋斗精神。此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为贫困大学生排忧解难,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四)鼓励勤工助学与培养自尊意识相结合

  当前,各高校会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和推荐广泛的勤工俭学渠道,使贫困大学生增加收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但是,勤工助学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改善经济条件,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建立起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自尊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它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利用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提升和完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过程中,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当面对经济上的贫困时,要有坦然接受的态度,做出正确的选择,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所以,高校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勤工助学渠道的同时,更要给予他们积极的精神激励,培养他们的自尊意识。

  综上所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贫困对于大学生而言并非只有消极影响,同样可以视为大学生的一种奋斗动力和财富,因此,如何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面对贫困问题是学校乃至全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协力,才能更好地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与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心理健康 对策 贫困 心理 大学生 分析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