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论文

高校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01

高校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3-0129-0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明确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海洋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有其内在逻辑和规律性[3],是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对海洋生态文明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许多国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校是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培养专业人才的前沿阵地,海洋生态文明教育不容忽视。

  一、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

  海洋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虽然还没有一个完备的、被广泛认同的概念,但是综合多位学者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海洋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了延续生存而不断更新的一种海洋文明形态[4]。陈建华认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包括海洋生态的意识文明,道德文明,行为文明,制度文明和产业文明[5]。刘健将海洋生态文明的内涵概括为包括海洋意识、海洋产业、海洋行为、海洋环境、海洋文化和海洋制度六个因子的“六因子论”[6]。海洋生态文明是一个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质的综合概念,是人、海洋、社会三者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是人类遵循科学发展理念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高校开展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1.高校开展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7]。“中国梦”具有特定的“实力特征”“幸福特征”“文明特征”和“价值特征”,而生态文明是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丈量“实力”“幸福”和“价值”质量的重要指标。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深刻总结世界主要海洋大国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部署,这充分显示了党对当前我国海洋事业科学发展的高度重视,推进人类、社会和海洋三者的和谐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而当代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应贯穿大学生教育的始终,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海洋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相结合,使大学生能够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发挥作用。

  2.高校开展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新形势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适应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否则将与时代脱节。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仅是精于专业技术,而是知识、心理、道德、视野等都要过硬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高校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发展,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实现对社会发展更全面的观察。海洋生态文明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是关乎人类自身发展的重大课题,蕴含着科学发展的理念,理应纳入高校教育,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3.高校开展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德育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8],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海洋生态文明教育自然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大学生的海洋生态文明观念是全面衡量他们综合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一环。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当着眼未来,具备海洋生态文明观念和高度的海洋生态责任感,将生态文明观念内化进自己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生态道德,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危机意识,这是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因此,必须把开展海洋生态文明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使大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我国的海洋资源和环境现状,积极主动地履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三、高校开展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环境教育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起步,但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9]。教育部门一直没有对高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也没有把生态文明素质作为21世纪大学生必备素质列入培养目标,高校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不足,因此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普遍不高。而海洋生态文明教育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近几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被提出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严重不足,仅在几所涉海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所体现。高校在普遍缺乏海洋生态教育公共必修课的情况下,加强面向各层次、各科类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力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要将海洋生态文明观念贯穿到各个专业人才培养课程的教学中去,以围绕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推动海洋课程体系优化建设[10]。

  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较广。涉海高校承担了众多海洋科研课题,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探索和科学研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教师是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主体和关键,但高校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决定了高校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效果,因此教师只有经过不断学习、实践,具备较高的海洋生态文明理论水平和从事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海洋生态文明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因此,目前很多高校将在实践中构建海洋生态文明教师队伍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一环。   另外,对于开展了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涉海高校,大部分仅停留在课程上的专业教育,而忽视了第二课堂的作用,不能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有的高校通过引导高校环保社团的方式开展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环保社团是生态文明理念影响下的具有明确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的学生社团,主要依托如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建立,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具有弘扬环保观念的热情,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向广大同学宣传环保、践行理念,并融入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高校对于学生社团具有引导作用,因此可以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广泛的海洋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工作,寓教于乐,通过社团活动充分发挥这个载体的作用,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在具体操作、执行过程中发现,目前绝大多数社团不具备专业的海洋生态文明知识和技能,很难达到社会要求的海洋生态文明宣传和实践。

  四、展望

  海洋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兴概念,在高校教育中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个过程中统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是首要任务。海洋生态环境危机教育是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前提,只有让大学生直观地认识到目前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重大危机,他们对海洋生态文明观念的接受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理论为实践,因此在高校课程设置以及教师备课时应着重强化危机意识教育。另外,目前高校的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绝大部分仅局限在学校内,与社会接触较少,实践机会不足,第二课堂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不能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联系的完整体系,因此高校应与社会接触,建立海洋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丰富第二课堂内容,从而强化海洋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最终形成高校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的制度体系,与原有的教育体系相互契合,实现危机教育、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基地的资源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紧密结合,为高校海洋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高校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现状 现状 海洋 生态 文明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