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漫谈文学作品在双向性文化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漫谈文学作品在双向性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03

漫谈文学作品在双向性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与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越来越多的领域展开了交流,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受传统的外语教育体制局限,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等都一味地强调目的语文化,学习者对中国文化的涉猎都远远低于西方文化,文化教学的发展并不均衡。因此,目前的英语教学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亟待改革。

  一、双向性文化教学的提出和开展

  跨文化交际是语言和文化的双向交际,其中必然出现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只有兼顾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平衡发展,才能做到跨文化交际的对等和成功。因此,外语教学要确保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双向性文化教学体现中西文化并举的观念,要求教师在文化教学中注重对中西文化进行双向考察,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从教学材料中挖掘中西文化的元素进行对比与分析,从而对中西文化的异同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双向性文化教学要体现平等的原则。文化教学中不能厚此薄彼。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要充分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一味崇洋媚外或者妄自尊大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双向性文化教学要注重整体性原则。文化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文化课程中,如《跨文化交际》、《欧洲文化入门》等,文化教学应贯穿所有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实现对文化信息的全方位、多角度渗透。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贯穿四年本科教育的始终。双向性文化教学还要兼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双向性文化教学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储备,更要注重跨文化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双向性文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建立足够的中西文化的知识储备。既要注意西方文化的积累,又要调集已有的中国文化的储备,并随时拿来比较研究,引导学生对两种文化的差异分析和融会贯通。其次,教师对两种文化要有一定的敏感度。教学材料中的文化信息分显性和隐性两种,即明显的文化语料和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文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针对英语教材中侧重西方文化知识的现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语料中的文化“节点”,如词汇、主题、意象等,展开对比分析,实现中西文化的对接。最后,双向性文化教学要注意与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切忌机械地文化传输,为文化而文化。

  二、文学作品在双向性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文学作品与之产生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历史背景密不可分,是文化文本和意义的载体。文学作品因而成为一种可视的、方便获取的、有效的文化教学工具,通过作品分析可以揭示这些文本背后潜在的文化意义。文学阅读不是一个孤立的文学赏析活动,而是一个复杂的文化解读过程。文学作品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可以用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文学鉴赏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用来进行文化教学。通过文学作品的阐释,揭示隐藏在人物和情节背后深层的社会意义和文化背景信息。

  文学作品为跨文化教学提供了多元的文化教学材料。文学作品的主题丰富多彩,如“风土人情”、“种族关系”等。不同的文学作品为学生深入、细致地了解西方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同时便于教师根据不同的选材和主题进行针对性的跨文化教学。文化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包括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心理等各方面知识。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来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更易于学生接受和记忆。而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可以提供适合大学生年龄层次和特点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跨文化文学阅读中读者的角色不容忽视。Culler强调指出,对文学文本的解读必须参考作品对读者的意义。对阅读中读者视角的重视和文本诠释的多样性特征使英语教学中的文学阅读成为一个开放、多元的文化阅读活动。不同的读者,因为不同的文化、学习和生活背景,对同一作品的解读可能千差万别。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对于英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目的语文化的读者肯定有差异。这种理解差异在文学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应该允许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充分分析这些异同从而挖掘出差异背后深层次的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和原因。

  文学阅读,尤其是跨文化阅读,是提高跨文化能力的有效手段,而对比分析是跨文化阅读的重要方法。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具备对中西文化异同的深刻理解并将两种文化融会贯通的能力,为此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摄入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对于文学作品中明显中西文化对比信息,要引导学生去深入分析。对于作品中潜在的文化对比,要调动学生已有的母语文化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只有充分了解并重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及原因分析,文化教学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通过对比阅读可以揭示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异同,提高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最大限度地避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流障碍和误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长篇小说《喜福会》中就是一个鲜明的跨文化教材。小说中塑造了两组鲜明的文化形象:第一代移民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他们的子女,作为美国土生土长的“香蕉人”,则是美国文化的象征。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加强学生对两组人物形象及其承载的文化内容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使学生对中国的传统美德――孝顺、谦恭、吃苦精神等价值观有清醒的认识,对美国文化背景下的自由、个性等思维方式有辩证的理解。小说中充满了我国学生熟悉的表达方式、思维模式和文化冲突等,是非常生动的跨文化素材。中国文化被放在了学生熟悉的语境中,学习者容易产生亲切感,对文化差异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用场景化的、生动有趣的文学文本作为跨文化教学的材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中国不断扩大对外交往的过程要求不断提高文化传输的双向性。英语教育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语言教育,因为没有相应的跨文化知识就无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是现代英语教育的主要特征,而双向性文化教学标志着现代英语教育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文化教学的双向性研究必将推动我国英语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快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改革。

漫谈文学作品在双向性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性文化 漫谈 文学作品 双向 应用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