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关于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厘定论文

关于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厘定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05

关于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厘定

  中图分类号: D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2-0012-03

  About Concept Extermination of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YANG Ping

  (School of Marxism,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250022, China)

  Abstract: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network and democratization,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political demand,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new way . Deep understanding the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hould accurately grasp its concept. The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Exterminating the concept of the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on the basis of the anglicizing the latter concept.

  Key words: network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oncept; extermination

  近年来,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伴随着人们政治参与需求的逐渐增多,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提升,通过网络参与政治成为了新时期普通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新型渠道和重要方式,网络政治参与问题日益受到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要深刻认识网络政治参与问题应该首先准确把握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网络政治参与是政治参与理论在现阶段的新发展。笔者旨在对政治参与相关思想与概念形成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把握网络政治参与的两个基本特点,形成对网络政治参与概念新的认识。

  一、三位早期思想家关于政治参与的观点

  政治参与是西方政治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很多西方早期的思想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其概念,但仍从不同维度对政治参与思想做出了论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其代表作《政治学》中就提到了“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1] 因为城邦是至高而广涵的团体,人类必须参与城邦的生活,人本性中所趋向过优良生活的自然需求才能实现。亚氏还认为“人类所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性就在他对善恶和是否合乎正义以及其他类似观念的辨认”,[1]而“城邦以正义为原则,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人类由于志趋善良而有所成就,成为最优良的动物”。[1] 也就是说,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对城邦中基本政治问题进行认知的能力,并能据此付之行动,有所成就。从中可以看出,亚氏认为人类参与政治是一种必然和可能的行为。18世纪“自由的奠基人”、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人民订立契约后结成的政治共同体拥有国家主权,政治共同体以合法集会的方式来批准法律或决定政府去存,这是人民行使主权的主要方式。虽然在近代大国中卢梭的人民直接主权思想缺乏现实基础,但是卢梭认为人民是权力的拥有者,人民有权利参与政治的呐喊却已深入人心。事实上,几乎所有现代民主国家的宪法都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因而,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为人民有权利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政治奠定了坚实的法理基础。19世纪30年代法国贵族托克维尔赴美国考察后写下《论美国的民主》。在这本经典著作中,托克维尔尽管表达了对多数的无限权威易于导致多数暴政深深的担忧,但是他也客观地认识到,公民参与政府管理能够实现人人平等和国家的有机融合。因为在民主国家里,由于所有的公民都能参与政府的管理,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彼此之间失去了差别,谁也不能要求享有压制他人的专权,便实现了人人平等,并且“当使公民们全都参加国家的治理工作时,他们必然走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有时还会放弃自己的观点……当国家由公众治理时,没有人不会感到公众相互照顾的好处,谁都要致力于相互照顾,以博得也要同自己一起去治理国家的人们的尊敬和好评”。[2]

  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尽管三位政治思想家没有明确提出政治参与的概念,只是提出了人类必然参与政治、人民有权利参与政治、参与政治有利于实现人人平等和国家有机融合的观点,但是这些宝贵思想为二战后政治参与概念的明确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对政治参与概念的把握

  (一)二战后著名学者对政治参与概念的认识

  二战后,随着人民参与政治的力量不断壮大,代议制民主很难满足人们强烈的参政要求。在现代政治学体系中,政治参与也日益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政治参与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并成为当代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研究角度、方法和领域的差异等原因,学者们对政治参与概念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其中,有些学者对政治参与做出了比较宽泛的定义,如学者威廉斯通把人们与一切政治相关的活动都视为政治参与。有些学者就对政治参与做出了比较具体的规范,如尼和伏巴认为,就政治参与这个术语来说,我们指的是“平民或多或少以影响政府人员的选择及政府人员采取的行动为直接目的而从事的合法活动”;[3]亨廷顿也提出,政治参与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4]中国学者陈振明认为“政治参与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非职业行为”;[5]王浦劬认为“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6]大部分学者都将政治参与界定为一种行为,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学者巴恩斯就将公民阅读政治文章、了解政治知识视为政治参与。另外,还有部分学者在政治参与的概念中对参与的性质、结果和方式等进行了界定,如制度内参与和非制度内参与,建设性参与和非建设性参与,直接性参与或间接性参与等。   (二)笔者对政治参与概念的诠释

  在总结借鉴各位学者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把握对政治参与概念的基本认识,需要从参与主体、参与动机、参与客体、参与内容、参与形式五个基本要素来阐释。

  1. 参与主体

  参与主体是政治参与概念的第一个基本要素。政治参与的主体应是普通公民,因为在国家的政治体系中,政治家或政党骨干等各种政治组织的公职人员可以根据其职责并行使其权力直接对政治进行管理。普通公民虽不能直接掌握公权力却具有行使权力影响政治的需求和力量,所以普通公民可以通过参与的方式对政治实施影响。当然,普通公民一般指非公职人员,但是也包括以普通公民身份参与政治的公职人员。例如公职人员以所住区域居民身份参与投票或以普通公民身份进行的监督投诉就属于政治参与。

  2. 参与动机

  参与动机是政治参与概念的第二个基本要素。参与动机一般包括以下四类:(1)为了维护自身的各种权利和利益参与政治,这是普通公民最普遍最直接的一种参与动机;(2)为了获得荣誉参与政治,这是普通公民为实现和体现自身价值以便获得社会认可和尊重而具有的一种参与动机;(3)为了兴趣参与政治,这是普通公民辅助性的一种参与动机;(4)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被动地参与政治,这也是在政治实践中普通公民具有的一种重要参与动机。另外,无参与动机也是一种特殊的参与动机。普通公民因为对政治参与失去信心或是某项政策与己无关等原因而没有参与政治的动机,但是这一动机也能形成一种特殊的政治参与。例如,在对某项政策的投票中,因无参与动机的普通公民没有参与投票,导致该政策的投票率没有超过法定票数,从而致使政策未被通过,这也形成了一种政治参与。

  3. 参与客体

  参与客体是政治参与概念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政治参与的客体是各种类型和层级的政治组织,因为国家的政治框架就是由各种类型和层级的政治组织构成的。普通公民参与政治所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政治组织的影响。各种类型和层级的政治组织包括中央和各级地方的政府、政党和政治社团等组织。除政府外,政党和政治社团等政治组织也是国家政治框架的基本要素,所以政党等政治组织也成为普通公民施加影响的重要载体。因此,将政治参与的客体界定为政府或是政治生活都是不够全面和准确的。另外,众所周知,在近代大国中,普通公民直接接触和影响政治组织中央机构的机会和可能性比较少,在现实中能够经常接触和影响到的是与其联系较为直接和密切的各级地方组织。因此,政治组织应该是各种类型和层级的政治组织。

  4. 参与内容

  参与内容是政治参与概念的第四个基本要素。影响的内容主要包括影响政治组织的构成、运行及决策。影响政治组织的构成,即影响各类成员在政治组织中的比例和政治组织内部各机构的划分、相应的权力和职责以及之间的关系。影响政治组织的运行,即影响实现政治组织目标所需程序的制定与实施。影响政治组织的决策,即影响政治组织如何做出符合普通公民意愿的决定和政策。

  5. 参与形式

  参与形式是政治参与概念的第五个基本要素。政治参与是一种实际的行为或活动而非知识或心理等主观形式。因为知识或心理只是客观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反映。头脑中的主观认知或心理只有转化为行为才能对政治组织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其本身并不能对政治组织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看,这些头脑中的主观因素也很难进行考量。绝大多数学者也认为政治参与应是一种行为,而不包括政治认知和政治心理等主观因素,例如亨廷顿就认为“客观的政治活动和主观的政治态度是两个分离的变量,对二者的研究也需用十分不同的方法”。[4] 陈振明认为,“若不排除一系列主观因素,会导致研究的无限扩大,将妨害定义的精确性和研究的相对集中性”。[5] 结合以上认识,笔者也将政治参与的形式界定成一种政治行为。

  因此,在综合以上五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得出对政治参与概念的基本认识: 政治参与是具有不同参与动机的普通公民通过一定方式试图影响各种类型和层级的政治组织构成、运行及决策的行为。

  三、对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重新认识

  近年来,人们的政治参与需求逐渐增多,政治参与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为人们提供了广泛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成为普通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网络政治参与也日益成为政治学领域研究的新课题。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对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理解。代表性的观点如,李斌认为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是指“在网络时代,发生在网络空间,目标指向显示社会政治体系,并以网络为载体和途径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切行为”。[7]房正宏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参与主体以网络为参与平台,通过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两个向度实现政治参与,并试图影响政府、集体和社会公共机构的决定及其活动的政治行为”。[8] 郭小安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借助于网络作为媒介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生活的行为”。[9] 笔者在对政治参与概念形成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借鉴学者们对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理解,拟从两个维度对网络政治参与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对其概念进行厘定。

  1.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较最大不同点是在参与方式上借助了网络这一媒介

  在臣民时代,民众几乎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和渠道。即使在以代议制为制度框架的国家中,普通公民真正能够直接接触并影响政治组织构成、运行及决策的机会和渠道也很少,一般是通过代表来替自己行使政治权利。即使普通公民有投票、结社、抗议、游行示威等参与权利和方式,一般也因为影响面较小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实际影响。另外,在传统政治参与方式中,普通公民一般通过政府主导的报纸、广播和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介参与政治。因此,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较,网络政治参与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在参与方式上运用了网络这一媒介,很多学者在界定概念时也提到了要运用网络这一平台。   2. 网络自身具有的诸多特性,是网络政治参与区别于传统政治参与的关键所在

  网络除了具有互动性这一重要特性外,还具有无中心性、开放性、便捷性、隐匿性、海量性、即时性、多媒体性和扩散性等诸多的技术优势。将网络的这些特性综合起来,就能够有效扩大参与的主体和内容,丰富参与的形式,激发参与的热情,提高参与的效率,提升参与的效果,最终才能够对政治组织的构成、运行及决策产生强烈而持久的影响。

  与前面几位学者对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界定相比,笔者认为不仅要提出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更应该着重强调能够使网络政治参与产生如此巨大影响力的基础性因素,即网络自身具有的诸多特性,这是网络政治参与概念中的一个关键性元素。因此,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指具有不同参与动机的普通公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发挥网络的诸多特性试图影响各种类型和层级的政治组织构成、运行及决策的行为。

关于网络政治参与概念的厘定

论文搜索
关键字:概念 政治 关于 网络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