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微电影:网络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新形态论文

微电影:网络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新形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06

微电影:网络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新形态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4)05-0163-04

  如今,视觉符号已参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被电影电视、摄影、广告、互联网、虚拟影像、游戏、城市景观设计等视觉符号所包围,“视觉”超越语言成为文化的中心,实现了人类文化的改造和转型,视觉文化占据了当今文化的主导地位。视觉文化指视觉因素――形象或影像的呈现和组合转为文化的主导表现形态和内容,这种文化强调视觉上的享受,注重感官享受。

  “微电影”在视觉日益成为当代人感知外界生活主要方式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建构起了网络时代视觉消费的主流形态,正通过新媒体平台得到越来越多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根据国内知名的原创影视内容发行和运营平台芭乐网的报道,在2012年微电影市场规模已超百亿的数据支持下,有乐观者分析预计未来五年内市场规模或将达到700亿元,广阔前景不可估量。如此迅猛的发展,引发我们对微电影这一新事物的深入思考。

  一、微电影产生的背景

  作为一种新的视觉文化传播现象,微电影的产生是在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体说来,不外乎如下几个主要因素。

  第一,随着视觉文化的发展,网络碎片化使得“微视频”成为互联网用户视频消费的新宠。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视觉文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代机械化工具尤其是电子媒体的出现和发明,更使我们处在印刷、电影、摄影、电视、广告等视觉符号的轰炸之中,生活在一个被视觉文化包围的世界。电视艺术的崛起,得益于视觉文化的不断发展,很多人的日常媒体消费时间被观看影视作品占据。进入网络时代,各种网络媒体,如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使得人们大块的时间、空间和注意力等被切割,变得支离破碎,碎片化成为网络时代社会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而各种网络工具的使用,让我们的社会关系、知识、深刻理解和记忆力也碎片化了。网络碎片化的一个后果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网络时代的技术性改变,特别是现代人的时间被无限切割,观众的收视习惯已经碎片化了。相对于传统视频,“微时间”“微内容”的微视频适应了观众碎片化的需求而成为新宠。

  第二,科技进步使“微视频”生产的技术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高端专业摄影摄像器材使视频拍摄更加清晰、自然,不断推动技术下移,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相关的设备和技术,技术的平民色彩越来越强烈。微电影拍摄不再局限于高清视频摄像机和其他先进的专业设备,用普通相机、手机同样可以拍摄令人满意的视频作品。相机或手机由于体积小、方便携带、价格低廉等特点受到微电影制作者的一致好评。技术环境的不断改善,使更多人能够加入到微电影制作、出版中来,甚至许多普通百姓也热衷于拍摄微电影,大大增加了微电影原创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互联网、通信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升级,尤其是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推动了移动影院(手机电影)的发展。同时,观众在收视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作为更方便的观众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视频。在新的背景下,技术环境的改善,推动了“UGC”网络视频业务的蓬勃发展,为微电影的制作和发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网民数量尤其是社交网站、微博等用户的不断增加,“第二屏幕”的增长,预示着用户的收视转移。以互联网平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平台为代表的“第二屏幕”,使观众告别了必须窝在电视机前收看电视剧的日子。观众在“第二屏幕”观看视频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进行讨论、分享。这在16―24岁的年轻人中特别流行,其中超过一半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人,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人,社交网站网民规模为2.88亿人。中国网络视频网民用户数达到3.89亿人,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比例为65.8%。中国网络视频用户呈现出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2013年5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2012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显示,微博已经成为视频用户较为重要的分享目的地,有49.0%的视频用户分享过视频。当前相当多的视频网站、社交网站以及微博都有着方便快捷的分享功能,网络视频用户有相当高的积极性进行视频的分享。该报告同时显示,仅有22.2%的视频用户每天收看电视,高达61.6%的视频用户每周收看电视还不到一天,超过一半的网络视频用户通过网络收看电视剧。这表明电视媒体已经部分被网络视频所替代。网络视频避免了传统电视媒体的众多缺点,很好地迎合了用户的需求。

  众多调查数据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屏幕”最终会成为人们在收看影视作品时的首要选择,人们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第二屏幕”上,这为微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受众基础。

  二、微电影的视觉文化传播特征

  随着网络视觉文化传播的发展,网络视频业务已成为当前互联网行业发展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不仅一些重要的商业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腾讯等着力发展网络视频业务,大力引进国内外影视作品,积极吸引原创作品,同时还催生了大量颇具影响的专业视频网站,国外如Youtube,国内如优酷、土豆、爱奇艺、乐视网等。网络视频业务涉及电影、电视剧、综艺、娱乐、体育、原创、微电影等各种视觉形式。微电影是近几年迅速发展并拥有庞大收视群体的新型视觉形态,它与传统视觉相比,衍生了更加符合网络碎片化时代网民收看行为的特征,同时,“微”之所以能够成为潮流,在于它标志着一种新的视觉文化样式的产生,有着感性交流与互动体验的意义,并具有广泛参与的视觉创造性。   作为一种新的视觉文化样式,微电影的新颖之处主要在于“微”。具体说来,其视觉文化传播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切割时间,实现了观看方式的碎片化。相对于传统的电影和电视,微电影的根本区别首先在于它形式上的“微”特征。微电影通常只有3―5分钟,甚至只有30秒,形式却可多样化。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坐车、等人、排队等时间碎片,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看一部微电影,人们的视觉需求、情感宣泄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满足。基于web的媒体平台,观众在观看的时间、顺序上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随时暂停、快退、重复播放和多次播放,这种碎片化的观看方式大大不同于传统影院的观影模式。

  二是自由表达思想观念,视觉发展带有多元化倾向。微电影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草根性。开放的web平台为自制视频剪辑提供了一个零门槛的传播平台,很多草根网友成为了创作的主力,他们在作品中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抒发感情,传播各种思想观念,催生了一批优秀作品,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满足了受众视觉多元化的需求。随着微电影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许多电影和电视专业团队开始投身于微电影创作,使原来生产的较为粗糙的休闲影视作品,具有了完整的故事情节,统筹规划更加系统,内容更丰富,制作更精良,真正上升到了电影的级别。

  三是传播主体专业化与大众化并举。微电影的传播主体,带有专业化与大众化这样两个看似矛盾的特点。专业化是指微电影的创作者一般是专业的团队,由传统的导演、编剧、摄像、剪辑、美工、后期等技术人员组成,他们虽然没有传统电影团队那么专业,但多少都有些同行业的从业经验,甚至不乏大牌人士的加盟,这大大不同于一般的网络草根视频。大众化是指微电影不像传统电影那样作为一种集体创作的成果,没有传统电影制作中各种人员本身的高门槛特征,微电影可以一人身兼数职,甚至完全由网民一人原创,从表演到拍摄、制作、出版,可以由一个人完成,它是草根精神的胜利。所以,微电影的出现使电影制作对于更多的草根大众而言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电影不再是艺术家的专利,而是一种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创作的流行艺术形式。

  四是颠覆传统观看行为,唤起受众创作智慧,多轮参与实现内容增殖。传统视觉作品,包括传统电影和一般网络视频,观者处于相对被动的观看者地位,只能对已成品的作品进行观看体验,是单纯的观看。而在以微电影为代表的视觉作品中,颠覆了传统的收视行为、观看行为和体验,颠覆了传统视觉作品模式,大家不仅可以观看,还可以随时随地交流观感,会对微电影进行二轮或多轮分享、转发和传播,形成口碑效应,甚至可以唤起受众创作智慧,参与影片内容的创作和改造中来。比如制作者若对电影中相关人物角色或情节不满意,可以集思广益,利用受众智慧对微电影内容进行微调或大幅度修改。有微电影创作者就曾有这样的成功尝试,只是把故事梗概发放到相关平台,请受众出谋划策,改编剧本,借鉴美国电视剧《纸牌屋》的有益经验,按照观众期望的内容来进行拍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是视觉上多追求后现代主义文化取向,娱乐个性彰显。微电影的上述特征,使得它相对传统电影而言,有了紧跟时代前沿、更具时效性的可能性。微电影可以紧跟社会的热点新闻、事件和社会流行现象,把最新的新闻事件添加到影片的创作元素中去。同时,网络作为当前流行的互动媒体,后现代文化特征凸显。相对来说,大部分网络视频用户仍是以娱乐为目的,人们在网络视觉文化传播中所追求的主要以休闲享受为主,从而获得一种视觉快感。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信息广泛传播,就必须使信息具备一定的娱乐传播特性,要新颖、有噱头、具有震撼力。在受众本位思潮引领下,网民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更强,对于信息选择更加挑剔。所以,追捧程度较高的微电影中,娱乐特色更为鲜明。因此,可以说娱乐性是微电影更为本质的视觉传播特征。如果微电影只是纯粹告知或沿用传统电影的路数,一般很难通过网络传播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微电影的视觉文化意义

  微电影给网络时代的受众带来了一个非常不一样的“影像”选择,其视觉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微电影催生了一种新型的视觉文化样式。微电影的产生与流行是以传播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前提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步改变了传播的概念和意义,同时也对社会的发展、变革和人们的生活交流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社会的历史变迁就是视觉文化的演变进化史。新媒体以互动性、个性化、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的特点成为当代视觉文化的又一主要传播载体。传统“可视化”因素经由网络媒体更能发挥它在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从图片、图像、视频、广告、虚拟图像等,再发展到当下的微电影,可以说微电影就是在网络新媒体基础形成的一种新的视觉文化传播样式。

  第二,微电影观看行为中的互动性交流,易于建立与受众的粘性关系。微电影的互动性不仅仅表现在受众可以通过评论、转帖、分享来表达自己对影片的喜好,而且可以形成二次或多次传播,把受众的无限创造性包容进来,比如有些微影片曾在自己的企业或官方网站设立论坛,供用户上传自己的电影剧本。这种交流不同于传统影院模式电影的感性交流,它更深入,互动更彻底,这是微电影最为重要的意义所在。

  微电影观众互动,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价值,那就是更容易密切品牌与观众的关系,建立品牌的粘性。传统的影像,如电视广告,一般时间很短,大多不超过20秒,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很浅,受众多停留在浅层性内容或情感交流的层面。微电影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有的甚至有四五十分钟,可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再加上好的情节设置,可以渗透关于品牌的相关信息和精神,潜移默化地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使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更深厚的关系。排除更强的营销因素,微电影传达的社会共识或精神理念,一样可以达到这样的互动效果,彰显其社会价值,社会化媒体的出现,也使得微电影传播更具长尾效应。

  第三,微电影的视觉创造更具广泛参与性,消除了传统艺术和生活的界限,实现了草根的狂欢。在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从“镍币”影院到现在的“宫廷式”影院,从以前的机械胶片电影到目前的数字高清电影,从2D到3D、4D,从电影制片人、电影发行商到影院经营者,都在尽可能地借助技术和外部资源创造出一种视觉作品。因此,电影一直是一种视觉艺术,只有极少数专业人士才能创造出来。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我们只是这些视觉艺术的消费者。微电影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格局,普通大众只要有一个想法,都可以制作一种视觉。UGC作品在互联网的社交媒体平台上随处可见,这些草根作品同样可以吸引数万甚至数以百万计的点击和浏览。与传统的影视作品相比,微电影是彻底接地气的视觉作品,使得视觉艺术走向了大众文化的立场,是草根的狂欢节。   四、微电影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以电视、网络媒体为代表的现代电子媒体,对消费社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消费理念下,微电影文化愈来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子媒体和市场的结合,刺激了大众消费的欲望,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消费群体的形成。在影像泛滥的时代,以微电影为代表的视觉艺术形式建构着消费社会的独特文化景观,还建立了消费社会的生活逻辑。但与此同时,微电影未来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在视觉文化视域下,大致有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面临视觉表征危机,刻意借娱乐之名充斥着诸多视觉暴力、血腥、色情的画面。同样是作为一种视觉文化,传统电影有着百年的历史积淀,对“视觉”的专注度更强,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相比较而言,微电影作品天生的草根性使其面临各种表征的危机,它符合时代的快节奏,受到年轻人热捧,制作水平上高低不一,为吸引眼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以娱乐之名而充斥的视觉暴力、血腥、色情的画面,这与微电影的播出平台及网络时代大众的接受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是内容品质上参差不齐,易产生审美疲劳,且有变身长广告的趋势。微电影是顺应网络而生的一种视觉形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甚至并不能称其为一种艺术形式,这主要取决于其内容品质。在内容取向上,微电影比较简短,娱乐性强,符合网民观看视频的特点,多以小故事为主,比如亲情、爱情、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等,甚至多打猎奇牌,剧本创意上稍显不足,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更值得警惕的是,微电影目前有一种变身的趋势,太多商业因素的介入让微电影有变成长广告的危险。

  三是视觉叙事手段上与传统影视有着巨大差异,容易传播负面的价值观,难以承担传播主流社会价值的大任。在视觉成为人们各种社会化感官中最重要的感知方式背景下,与传统影视相比,微电影目前的视觉叙事手段比较单一,多以吸引眼球为取向。在这种取向引领下,影片内容品质堪忧,有时会宣扬一些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负面东西,再加上商业因素的过度侵扰,难以承担传播主流社会价值的大任。在目前影片内容不需要送审、发行渠道单一、市场管理混乱的状况下,微电影的发展任重道远。

  综上而言,微电影是互联网催生的新生事物,一时间红遍网络,作为融媒时代的新宠儿,微电影无疑是一个更具创造性的自由空间,是电影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微电影:网络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新形态

论文搜索
关键字:网络时代 文化传播 形态 视觉 传播 时代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