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基于角色理论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

基于角色理论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08

基于角色理论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倦怠一词最早被应用于职业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职业倦怠研究的逐渐深入,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学生和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倦怠现象。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被定义为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产生的精力耗损过度、丧失学习热情、感情冷漠疏远和成绩不如预期的一种现象。国内学者连蓉等认为,大学生学习倦怠反映了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指的是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日趋凸显,备受学者们和高校管理者的关注。

  角色理论(role theory)是关于人的态度和行为怎样为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及社会角色期望所影响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是符号相互作用论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其基本观点是和库利、米德提出的思想相一致的。国内学者黄希庭(2004)认为,角色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位置和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模式,它反映了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和责任。

  一、贫困生学习倦怠的现象分析

  (一)角色期望与学习倦怠

  角色期望是指群体或者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该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望,它是形成社会结构和角色行为之间关系的桥梁。艾萨克(Izaak)认为有两类角色期望。第―类是为“局外人”所有的期望。这一类角色期望的影响源于局外人对该角色的期望和角色充当者对这些期望的感受之间的关系。第二类是角色充当者的自我期望,即角色充当者对自己该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的期望。

  贫困大学生面临来自家庭父母、老师等“局外人”殷切期望,但如果“局外人”期望值过高,将影响贫困生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学习倦怠。贫困生自我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还受个体主观期望值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弗罗姆认为激励水平的高低(M)=期望值(E)×效价(V)。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个体对学习持较低的期望值或者对学习重视程度较低,个体都将产生较低的激励水平,个体将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学习倦怠。

  (二)角色冲突与学习倦怠

  角色冲突是指占有―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对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有四种表现形式:第一,角色内冲突;第二,角色间冲突;第三,角色混同;第四,角色与人格的冲突。研究表明,角色冲突与工作绩效的降低是相关的。角色内冲突主要是由于同一角色存在相互矛盾的角色期望。角色间冲突则是因为角色承担者面临几个角色同时提出履行角色行为要求而产生的心理冲突。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相对突出。

  由于家庭经济贫困,贫困生一方面希望努力学习,同时也希望能兼职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有限的大学时间里,努力学习和救济家庭成为贫困生的两种相互矛盾的角色期望,引发贫困生角色内冲突,从而影响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而角色能力较强的贫困生因同时承担多种角色导致角色间冲突,体力严重透支,上课精力不集中,甚至为开展活动而旷课、迟到,学习倦怠现象严重。

  (三)角色转变与学习倦怠

  角色转变,就是从某种角色向其他角色转变的过程,是不同类型角色的变化。角色转变的目的,就是满足角色期待,实现自身价值。角色转变的过程其实是角色主体追求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角色主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角色转变将带来角色环境的变化,角色主体是否适应新的角色环境并积极有效展现角色技能成为角色主体能否实现角色价值的关键因素。

  贫困大学生进入大学,面临人生中重要的角色转变过程。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农村贫困家庭,他们进入大学经历着人生三大角色转变,即: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转变,农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然而,大部分贫困生因自我定位模糊、人际交往困惑增多和城市融入困难等而面临角色适应问题,并由此而产生对学习的倦怠感。

  二、贫困生学习倦怠的对策研究

  (一)增强自信心,合理设置期望值

  由于家庭贫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表现出比较复杂的消极特征,归结起来,贫困大学生主要的不良心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焦虑、郁闷、自卑、封闭、不满、逆反。高校可通过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形式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态,让贫困生树立对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贫困生应合理设置学习期望值。期望值过高,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期望值过低,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目标。贫困生应根据自己职业理想,合理设置期望值,从而增强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缓解角色冲突,克服倦怠心理

  解决角色冲突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上来看,可分为“内解决”和“外解决”两种基本形式。“内解决”是指角色承担者个人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角色冲突。“外解决”是通过利用和发挥角色承担者以外的力量,来解决个人角色承担中的冲突。一方面,贫困生需根据自身现状,解脱不必要的角色,缓解角色外冲突,集中精力学习。另外一方面,贫困生要充分利用和发挥自我以外的力量解决角色冲突:如高校要加强和贫困生家庭沟通交流,引导贫困生通过高校奖、贷、助、勤等政策,解决经济困难方面的忧虑,专心致志学习。同时通过入学教育、班会等形式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让贫困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和能力锻炼的重要性,引导贫困生科学规划,做到学习和能力锻炼协调发展。

  (三)加强角色学习,营造和谐学习环境

  角色学习是在特定的社会和互动中掌握角色的行为规范、权利和义务、态度和情感、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角色学习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角色认知形成角色观念,二是学习角色技能。角色观念是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社会关系中所扮演角色的认识。贫困新生可通过入学教育、班会、自学等形式了解大学生所应具有的角色权力和义务。个体的角色学习还包括角色技能的学习,即学习履行角色义务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经验等。学习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学习,更是能力和经验方面的学习,因此贫困生要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自我的人际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基于角色理论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倦怠 对策 贫困 角色 基于 现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