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09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4-0184-01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课堂已经成为我们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最好的平台,只要我们每位教师合理有序地展开教学,精心设计好教学中的问题,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不但能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能促进学生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生物的实践教学中,为了达到合作探究的要求,我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表达能力、集体意识等方面分成六组,其中每8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来实施课堂教学。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采取让学生互相质疑的方式来完成预习任务;上课期间,让每个小组将本组内形成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交流,进而形成合理丰富的学习成果;课后总结回顾知识的部分就留一些探究色彩强的复习问题,来保持学生课下合作探究的习惯。下面我就以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例,从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这三个部分来探讨说明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意义。

  一、课前预习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节的各类定义非常繁杂,难于记忆,为了能够尽快让学生理解教材概念,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我给所有同学提前印发学案,在学案中注重设计填空题和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回答总结,并且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参与讨论、质疑的过程。下面是我设计的预习学案中具体问题:

  课前预习案:

  1.细胞代谢指的是细胞中的 。

  2.细胞代谢在常温常压下快速进行离不开 的 作用。

  3.早在十八世纪,人们认为胃只有研磨食物的作用,称之为物理性消化作用,食物在胃里不发生化学变化。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阅读教材28页问题探讨,回答其中的讨论题:

  4.酶是通过 来完成催化作用的,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中绝大多数酶是 。

  5.酶的概念: 。

  6.你能说出生活中利用酶的例子吗? ,可以说“酶为生活添色彩”。

  7.回答下列关于实验的几个问题

  (1)什么叫变量? 。

  (2)什么叫自变量? 。

  (3)什么叫因变量? 。

  (4)什么叫无关变量? 。

  (5)什么叫对照实验? 。

  在上课的环节中,为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更让班级中的后进生提高学习的自信,我会让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后进生来回答预习案中相对简单的问题,比如像学案中的第1、5、7题每个同学在教材中可以直接找到定义;第2题只要熟悉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说明,就能够得出答案;第4题相对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了解教材中的图片《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图解》,以及《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材料说明,这两道题就会迎刃而解。此外,这道题还需要学生有一定总结概括能力,每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别人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自己也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第3题的难度系数比较高,就需要全组同学积极合作、研究讨论、才能形成正确的答案;第6题属于开放性的问题,以教材中的《科学、技术、社会》中的材料为引导,可以让每个小组同学畅所欲言,联系实生活实际。每个小组成员回答结束后,老师和同学都要给以鼓励,让他对组内成员以及同学怀有亲近感、信任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交流的活动之中,同时也使他们意识到在预习阶段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

  二、课中学习

  在《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一课中涉及的实验非常多,而且高考经常以这部分内容为依托考一些典型的实验题,对于学生来说实验题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因为他们脑中没有实验设计思路,关于变量的控制,如何设置对照,如何根据实验原理总结实验结论等方面更是一无所知,所以课前让他们复习有关变量的知识,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以一个经典实验为例认真分析实验思路和相关的变量是如何控制的,再让他们仿照这个案例自己设计实验,具体如下:

  1.实验分析

  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将绿色植物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然后,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这片叶片,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

  这一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

  2.技术应用

  2.1光合作用原料有水和二氧化碳,那么其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还是二氧化碳呢?请你设计实验来探究一下。(说明实验思路)

  在课堂上,我以萨克斯的实验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位科学家的实验思路,光照的有无是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否产生淀粉是因变量,在实验前进行“饥饿处理”排除叶片原来光合作用产生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是无关变量,对同一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来实现对照,而实验的原理是淀粉遇碘变成蓝色。最终实验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淀粉。

  实验分析完成后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讨论,就学案中第 (二)部分“技术应用”第1题。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在讲台上阐述组里的实验设计思路,并与组内其他成员随时应对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与质疑。这样做对于参加阐述的同学一定要具备流利的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敏捷的思维,强大的气场等等。值的一提的是,每一个阐述学案的同学都是小组里的‘精英’,尽管他们对学案的知识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还会遇到其他同学尖锐的提问而无所适从。例如讲解过程中,有的同学会连续发问: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对照是如何实现的?怎么给CO2、H2O做标记?为什么分别标记CO2、H2O做两组实验,用一组实验不行吗?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所有问题的,这就激发了每位同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学之间不会再局限个人竞争和组内竞争,合作的氛围迅速增强,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更为可贵的是在探究中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合力与智慧。   三、课后复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课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难点,比如学会利用分离定律的基本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在计算患病概率,用何种方法进行育种等等,面对这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许多同学往往一筹莫展。对此我设计如下的问题:

  课后思考题:

  分离定律在实践上的应用指导杂交育种:

  a、选育隐性性状

  例:玉米的籽粒有黄色和白色之分,(基因符号D.d)现有黄粒杂种籽粒,如何选育出白粒玉米?

  b、选育显性性状

  例:玉米的籽粒有黄色和白色之分,(基因符号D.d)现有黄粒杂种籽粒,如何选育出黄粒纯种玉米?

  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先让组内成员利用课后时间完成上述问题,学生在下课后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方案,在杂交育种中选育隐性性状时,方法很简单,直接让两黄粒杂种个体杂交即可,而选育显性性状就很难,因为人们无法看到基因型,无法区分DD和Dd这两个基因型,而我们只要DD基因型的,这样学生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去掉Dd基因型,有的选用连续自交选育的方法,缺点是时间长;有的利用基因工程方法的,但是技术复杂在农村地区不利推广;有的选用单株收藏的方法,这个方法既节约时间,操作也不复杂,可以在农村推广等等很多方案,我让他们上课时都展示在黑板上,而后在全班评比出最优方案。这样每个同学都充分认识课后复习参与合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让所有小组成员了解到人人都会有新颖的创意,要尊重每个同学在学案上付出的劳动成果,即使这节课评选出最优化的方案,也是全体同学智慧的结晶。所以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加强团队意识,提高集体合作探究能力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生物教学所有环节中,都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质疑精神、探究精神,让他们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借助集体的智慧来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团队协作的基本能力,适应未来多元化社会的发展。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生物教学 能力 高中 生物 合作 教学
最新中等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讨
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希沃白板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做好细节 赢在高考
初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践
浅谈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初级汉语课堂管理个案分析
热门中等教育论文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
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研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
对职高班班主任工作的两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方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课的导入
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探讨
精选教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