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边疆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研究论文

边疆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09

边疆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理论要求的提出,为我们在边疆民族地区建设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深入和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过程中,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认可,成为人民群众新的社会实践的有力有效的理论武器,并在自觉运用新的理论武器进行实践中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的利益与价值,为实现最终理想提供根本保证。” 简而言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掌握大众,使人民群众普遍接受和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从空间范围来讲,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包括边疆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没有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就没有全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民族差异、宗教差异、社情民意等因素的影响,给推进边疆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拟以云南为例对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予以阐述。

  一、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强调“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是继十七大之后掀起的又一股研究热潮。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理论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做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边疆民族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专题研究还涉猎不深。

  我国是经济大国,但是贫富差距很大。相关资料表明,那些未越过温饱的县和超过上百万贫困人口,就全分布在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又都是偏远山区,因此这些偏远民族地区是我们研究和思考当代中国一切重大问题所必须考虑的重点。如果这些边疆民族地区的人民没有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有可能偏离方向,进而边疆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难以落实。因而,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边疆民族地区人们的头脑,才能增强边疆民族地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促进民族团结,才能实现全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农业省份。与中部地区发达省市相比,云南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至少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制约:

  (一)区位条件差,生产、生活条件恶劣

  区位条件差是导致边疆民族地区贫困的“致命伤”。首先,云南位于西南边疆,属于国家的边缘地带,远离国家政治核心区和经济核心区。其次,云南省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老挝、越南毗邻,“这些地区一般都是“三不管”地区,制度缺位,行政管理不力,投资不足。” 这将直接导致“分布于国境线上的拉祜族、景颇族、傈僳族、佤族苗族等 19个人口较少民族和沿边跨境少数民族地区是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 最后,云南多以高原地形地貌为主,虽然有秀丽奇特的原生态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较差,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二)人口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陈旧。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字显示,云南省常住人口人数为459万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为5778人(同一指标,北京为31499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为8376人(同一指标,北京为2122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为27480人(同一指标,北京为31396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为43388人(同一指标,北京为9956人)。从现实的角度看,学校仍然一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场所。虽然在国家的西部大开放政策推动下,云南的教育事业有了跨越式发展和长足进步。但是,相对于中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相比,“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师资严重匮乏,办公教学环境差,条件简陋,有些中小学基本的教学设备和教具都无法配备,如此一来,儿童辍学率很高。” 基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毫无疑问教育的滞后也是导致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经济增长乏力,财源建设效益较差。

  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推动下,云南省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少数边疆民族地区内在和外在因素的长期综合作用,总体来看仍然落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一方面人均收入水平远低于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且发展速度也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致使发展缺口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经济结构水平低,“二元度”高,传统农业经济比重大,非农经济不发达,基本上还是单一的农业经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固然需要加强国家的舆论宣传和教育,但其最终的确立还在于社会主义现实基础的不断完善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如果一个政党不能给广大老百姓一个幸福的生活和舒适的发展环境,这不仅影响着党的执政的物质基础,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也就不可能得到普通大众的认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就无法实现。

  (四)主流意识形态与“亚文化”的交锋   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种类最多、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全国有55个少数民族中,而云南就有51个,人口1533.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亚文化”,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孕育而生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些文化世代相传,饱含着各民族的智慧,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很鲜明地体现了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建筑和手工艺术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导致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价值取向均存在多元化。在当代中国,既要让少数名族地区的文化在得到完整保护的同时,又要弘扬当代马克思主义,那么如何消除民族少数文化和现代文化信息之间的隔阂、裂痕以及使它们相互之间和谐兼容无疑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三、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在遵循意识形态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边疆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着眼于各地区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笔者就试从扶贫开发的角度谈谈推进云南边疆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的几条可行的措施:

  (一)大力实施科教扶贫,通过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教育不仅是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首先,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云南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同时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其次,要坚持德育为先,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增强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感情,同时不断健全各高校教育教学平台,积极营造渲染崇尚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氛围。最后,普及教育,大力促进公平教育,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偏远山区过渡,同时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的发展差距,保障各民族群众依法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经济快速的发展

  基础设施供应不足是边疆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劣势之一,这也是导致贫困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我省民族地区及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也在于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交通通达性差,山区贫困人口与外界的交易、交流机会也少,结果势必限制了市场范围的扩展,限制了经济快速的增长。基础设施的落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国家投入显然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制定特殊政策允许国内外资金进入这一领域,采取市场化经营获取回报。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城市化进程也会必然加快,发达地区的工商业文明思想迅速传播进来,商贸流通随之活跃,再增加城乡居民的货币收入,并逐步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别和职业差别,还要通过城镇扩张和市场功能的增强,充分利用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三)通过产业扶贫推进扶贫开发

  实施产业化扶贫,就是要科学地组合生产要素,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产业,实现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就目前云南生产力水平来看,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农业主体上还是小规模的、自给自足式的山区农业,农产品商品率地,农业自身“造血”功能差,建设现代农业的难度大。为此,我们需要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突出精深加工,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认真落实对龙头企业的资金、税收、用地等扶持政策,以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为重点,培育和壮大一批专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较快发展。加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紧密型、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使龙头企业在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质量安全、利益联结机制、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推动产业化经营更快发展。⑦

  (四)建立、健全公共社会服务保障体系

  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将成为推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和谐发展的突破口。只有解决好与人们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人们群众才能感受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才能接受并认可马克思主义。因此,我们需要从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公共需求出发,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如就业服务体系、公共卫生和初级医疗保障、就业保障体系和公共安全。另一个方面,是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如推进就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总之,在边疆多民族地区实现当代马克思大众化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工程。只有人民群众合理的利益诉求得到解决,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只有这样理论才能说服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边疆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众 边疆 马克思主义 马克 地区 研究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