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论文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10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

  在笔者短暂的执教过程中,一直存在一个疑惑,学生很容易在理科的课程上通过解题的方式活动起来,思考起来,可是到了历史课上学生为什么“动”不起来呢?因为历史学科并没有一个公式型的定律,学生不能进行运算、归纳等活动,而是通过表达、讨论的活动来展现。那么让学生“表达”什么呢?教师必须要在课程中铺垫好大量的历史史实,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可问。结合我们的对象为未成年的高中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以形象思维为主,故教师提供的史料最好是有生动细节的史料,以便让学生生临其境,激发他们探索历史、思考历史的兴趣与热情。

  笔者以华东师范大学版第六分册第8课《美苏冷战的开始》一课为例,对运用历史细节使学生感受历史、激发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细中有趣,历史细节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对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美苏冷战的开始”这一课讲述的历史内容为学生非常不熟悉的世界史,又是距离学生生活很远的大国政治史,如果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述课本内容,难免会让人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所以在选择历史材料上,笔者以人为切入口,通过“人”的表现来联系国家的对策。如果把人的故事讲活了,就能把这段史实讲活了。那么以“谁”为切入口呢?

  历史细节一:从“三巨头照片”到美苏关系变化

  美苏冷战的两个关键国家是美国与苏联,国家意志的体现往往与领袖有重要的关系,所以笔者引入了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雅尔塔会议的上合照。

  该照片是学生在前一节课“雅尔塔体制”上看到过的材料,所以比较熟悉,通过熟悉的材料引出新的问题。美英苏三国领导人的关系看起来怎么样?学生一般会回答,他们的关系看起来还不错。笔者继续提问,他们的关系真的如照片拍摄的这么和睦吗?以此引出美苏英之间的旧怨。

  (一)苏联眼中的美英形象

  二战即将结束时出现的“伯尔尼事件”中,2万德军在瑞士进内向英美的联军主动投降,主动走进战俘营,让在东线与德军苦苦作战的苏联对英美充满了猜忌。斯大林开始怀疑,美英德这些毕竟是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战后很有可能又会联合在一起对付苏联。

  美国在日本投放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极大地人员和财产伤亡,广岛死亡20万人,长崎死亡14万人,让原本叫嚣要本土作战的日本人,顿时没了声音,几天后就宣布投降。这件事情与其说是震慑了日本朝野,不如说是让斯大林捏了一把冷汗――如果原子弹不是投放在广岛和长崎,而是投放在莫斯科和彼得堡呢?

  这种种迹象,让苏联越发不安,加紧了对周边国家的控制(主要是东欧),使这些国家成为苏联与西方世界之间的屏障。所以苏联率先在东欧架起了一道防御性的“铁幕”。

  (二)美英眼中的苏联形象

  苏联的一系列动作被富有政治经验的丘吉尔一眼就看穿了,丘吉尔随即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把苏联将东欧作为势力范围的事实说了出来,(此处就可以引入铁幕演说的材料,也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而且苏联共产党还在向西欧渗透,意大利共产党人数从1943年1月1.5万人,至1949年6月发展为224万,6年间增长了60倍。法国共产党在议会中占据了30%的席位。出现这样的情况,丘吉尔意识到这已经是火烧眉毛的大事了。这里一定要说明一个细节,丘吉尔的这个演说并不是在英国国内发表的,而是去美国发表的。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呢?让学生理解两点,第一,英国实力下降,需要美国帮助。第二,美国地缘上是美洲国家,所以对欧洲的事务不够敏感,需要英国给美国提个醒。丘吉尔发表演说后在美国受到了英雄般的对待,也说明英美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都认为苏联的扩张威胁到了美苏的利益。一年之后,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要求国会同意通过“遏制苏联”的国策。

  二战即将结束到战后的两年,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从合作正式进入对抗。

  二、趣中有知,历史细节建构学生知识

  学生不仅要在对历史细节的感受中发现兴趣,也要学到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建构的,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也要更深刻。历史细节并不仅仅是某段精彩故事的讲述或描述、某位活灵活现的历史人物或某幅奇异有趣的历史图片,更应是一系列的线索。学生通过教师预设的各种细节去探索相关的历史问题,积极构建相关历史知识,以实现知识层面的教学目标。

  历史细节二:从“马歇尔计划”到两大阵营全面对抗

  美苏两国在二战后的对抗的方式开启了一种新模式,即冷战模式。那么冷战模式到底是种什么样的模式?

  (一)怎么遏制共产主义蔓延

  “杜鲁门主义”作为美国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的国策被制定下来,下一步就是具体操作如何遏制共产主义?美国国务卿在这种情况下推出了“马歇尔计划”,在1949-1950年期间,通过对西欧各国的金融、技术等各种形式合计130亿美元的援助,帮助西欧在短短5年之内就恢复到二战前的水平,同时也遏制了共产主义在西欧的蔓延。以法国共产党的发展为例,1946年,法国共产党共有187名议员,占30%的席位。到了1955年,法国共产党在议会中只剩下10个席位了。

  为了能够把西欧紧紧团结在一起,1949年美国、英国、法国等12 国外长联合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组成“北约”组织。根据《公约》内容:任何一缔约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或安全“遭受威胁”,各缔约国应共同协商;对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的攻击,其他缔约国有义务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让学生意识到“北约”组织是个军事防御组织,重在“防御”。那么“防御”谁呢?学生应该也心知肚明了。

  (二)怎么抵抗资本主义渗透   面对美国的步步“逼迫”,苏联方面也组织了应对了方式。这个调整一下之前教师讲授这种单一的教学策略,可以将“莫洛托夫计划”与“华约”的相关打印出来,让学生自行阅读,得出苏联在经济出台“莫洛托夫计划”与“经互会”,军事上组织形成“华约”组织,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分庭抗礼,同时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防御等领域都紧紧结合在一起,起到对抗西方资本主义的目的。

  历史细节的展现,让学生对“马歇尔计划”、“莫洛托夫计划”、“北约”、“华约”有更加具象的印象,完成课程对这几个知识点的识记要求。

  三、知中有思,历史细节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之前对美苏之间爆发的这种对抗细节的讲述,让学生试着归纳出“冷战”的概念。这里笔者设计了一个环节,即让两个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上黑板来书写自己归纳的“冷战”的概念。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可以练习归纳“定义”的能力。笔者再出示书上讲述的“冷战”的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国家集团之间除直接的大规模战争之外的全面对抗,让学生对照自己书写归纳的定义和书上呈现的定义,进行完善和修正,学习下定义的能力。

  历史细节三:从“朝鲜战争”到美苏的对抗方式

  通过朝鲜战争中,苏联一开始不愿意派兵出征朝鲜半岛到苏联只向中国志愿军提供空军援助,苏联的飞行员不穿本国军装,而穿着中国志愿军的军装这些细节,让学生思考苏联为什么这么做?在中美在朝鲜战场上陷入胶着状态,美军的总指挥艾克阿瑟将军想改变这种困境,向杜鲁门总统要求向中国发射核武器,但遭到拒绝这些细节中,让学生思考美国又为什么这么做?美苏两国有没有直接交手呢?再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美苏为什么采用了“冷战”手段进行对抗呢?为什么没有采用传统“热战”的手段呢?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得出美苏两国实力不相伯仲,不敢轻易动手的答案,可以再引入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史实,让学生思考核武器的出现是否改变了大国间对抗的方式?

  四、结语

  关注历史细节,加强学生对历史的感受,既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够让课堂变得有生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乐,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

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细节”运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课堂教学 课堂 细节 教学 历史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