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落实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落实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11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落实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了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政府建立了一套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1],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上述资助体系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本文结合资助工作现状,对高校大学生资助体系落实过程进行探讨。

  1 目前资助体系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资助体系的落实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国家要求高校建立专门的资助工作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但是很多高校没有成立专门的资助管理机构,一般由学工人员兼任处理资助过程中的问题,造成资助工作落实不到位。

  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难 目前高校主要采用《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认定,由生源地所在乡镇民政部门盖章证明。然而,有些地方出具的证明水分较大,对于一些家庭真正困难,由于信息闭塞或没有“门路”的家庭却开不出证明。学校仅凭学生申请和地方证明进行认定,难免出错。

  1.3 国家助学金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家为了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业,设立国家助学金,但由于数额较大,且申请条件较笼统,容易产生负面影响。首先,家庭经济条件并没有台阶的差别,简单人为分档定级使得因名额受限而未能享受到助学金的那部分学生心理失衡。其次,国家助学金与高校设立的奖励产生冲突。国家助学金最高额度为四千元,远高于高校设立的荣誉奖励,无形之中使得不少学生产生“自身再努力,不如弄个贫困证明”的想法。

  1.4 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办理难 助学贷款是资助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学生助学贷款小额分散、成本又高,没有信用制度保证,还款的风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申请贷款手续比较繁杂,审查办理耗时长,名额有限等各种原因,造成部分学生未能得到贷款资助。

  1.5 勤工助学落实效果不理想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很少,报酬低,满足不了贫困生的需求。勤工助学岗位管理不规范,经常出现岗位信息发布渠道不通畅、人情岗、一人多岗的现象,没有轮换竞争上岗,致使每次参加勤工助学的都是固定人员,而别的贫困生很少有机会参加勤工助学。

  2 应对资助体系落实问题的对策

  2.1 健全资助工作管理监督机制 为了让资助体系落实到位,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资助流程,健全学生资助机构,设立专门人员负责审查、监督和实施,明确职能,提升意识,完善资助程序。

  2.2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 大学有较先进的网络资源,对实现资助体系的网络化非常方便,通过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实现学生资助信息的动态管理。

  为了规范合理配置资助项目,使得每个贫困学生都能获得与其困难程度相称的经济资助,可借鉴美国资助包政策[2],把所有资助项目混合成一个“包”。资助包的计算可以在管理系统中完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主要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系统流程图

  ①学校发布资助项目信息。学校将一年中所有资助项目公布,公开相关评选要求、名额、金额、申评时间、发放时间等内容,并提供一般学生的上学成本,上学成本=学杂费+食宿费+交通费+其他费用(包括书籍、计算机等)。②贫困学生填报相关个人信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网上填报相关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家庭收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个人收入情况等,这些信息将用于计算学生的预期家庭贡献。预期家庭贡献=父母贡献+学生本人贡献(个人积蓄);父母贡献=(家庭收入产生的可用收入+家庭财产产生的可用收入)*贡献系数/当年供养的大学生人数,贡献系数为家庭收入可用于高等教育的比重。同时,为了审核学生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学生还应提供纸质的贫困证明(需加盖生源地民政部门公章)和贫困生认定申请表给学校。在认定贫困生资料时,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取消该生所有资助项目。③老师和同学反馈贫困生在校表现信息。除了客观计算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需求外,还应适当主观考虑学生在校表现。老师和同学可以通过系统反馈学生在校的综合表现,可包括消费水平、学业成绩、文体表现、思想表现等信息。④系统分析,评定资助对象,为贫困生形成资助包。系统根据公式计算学生的经济资助需求。经济资助需求=上学成本-预期家庭贡献。工作人员综合分析学生在校表现,为学生匹配相应的资助包。⑤实施资助,动态更新学生受助信息。当实施完一项资助后,就要及时动态更新学生的受助信息,完善数据库,以便为以后的资助作参考。当学生获得额外资助或家庭经济有较大变故时,要主动报告,学校及时调整学生的资助信息。

  2.3 改变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方式 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没有特别巨大的差额等级,而国家助学金的等级差额较大,这样就会造成评助学金的时候那些因为困难等级低一档而少拿或不拿的学生产生心理落差。为了稍微改变这种心理失衡状态,可以尝试采用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资助,让受助的学生参加一定数量的公益劳动,也许会取得较好的资助效果。

  2.4 规范助学贷款工作 学校要加大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规范贷款流程,避免因材料有误而贷款不成功的现象发生。同时为了便于以后联系还贷,在校时建立学生助学贷款档案,除了登记其父母信息外,还应增加家庭其他成员的信息,因为学生本人的信息可能会因工作的变动而改变,而其家人的信息相对固定。

  2.5 完善勤工助学管理 学校可以成立勤工助学服务中心,负责统筹校内外所有勤工助学岗位,接受想要勤工助学的学生报名登记,统一组织安排用人部门对学生面试,大家竞聘上岗。为了让更多的同学参加勤工助学,定期考核,只有考核优秀者才可以继续上岗。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落实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资助 对策 贫困 体系 过程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