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意蕴论文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意蕴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意蕴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与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截然不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这一实践基础是人与现实物质世界相结合的实践基础,因此,分析这一实践基础,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1.实践基础的内涵分析

  马克思认识中实践基础,其理论前提是现实的人是认识的主体,而现实的人同样是“感性”的人,即人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能呼吸、吃喝拉撒、有血有肉、能思想的现实的人,所以,人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同样人的认识也是现实的、具体的、历史的,不是抽象的。

  在马克思看来,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能动的反应,这样一种能动的反应表明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一方面,认识是客观的,其原因就在于马克思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复写、摄影与反应,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原型。然而,这种客观性存在原因还远不止于此,认识还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认识与意识相互联系,基本上可以这样说,意识包含认识,认识相对于意识来说,是人类一种相对成熟与系统化的意识,所以,相对于物质世界来说,在一定层面上,二者是可以等同的。人的意识或者说认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是伴随着人的出现而出现的,同样它也是人的确立的标志之一,是人的意识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相对应,与一切生物所具有的刺激感应性相对应,也与一切物体所具有的反应特性相对应,而人的意识则呈现出最高级、最复杂的特性。同时人的意识还需要借助于一种独特的物质,即人脑,离开了人脑这种物质,意识就不可能存在。另一方面,人的认识又是主观的,这是因为,人的意识又是一种能动的反应,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从而可以在现实客观原型的影响之下,创造出客观现实中没有的主观影像。

  人的认识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就成为一种对应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这二者同样都具有辩证性质。即客观世界存在着广泛的、多样的联系,是不断发展的,而人的认识也是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不断发展的,而把客观世界同人的认识联系起来,使主观同客观相符合,从而使人类不断发现真理,运用真理的手段和动力正是实践。同样,只有人才能充当实践的主体,因为实践正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主体与客体的一种桥梁和实现。在现实实践的过程中,人既可以是实践与认识的主体,也可以充当的实践与认识的客体,这就是人对于人的认识与改造。当然能够充当认识与实践主体的,只有人类自身。主体与客体的实践关系与认识关系,事实上正反应了人类的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实质,而这一活动的源出正是人的感性存在,即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的一种现实的结合,个体的人所进行的具体的、历史的、具有现实丰富性的一切活动。

  实践既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手段,同时,实践也是认识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所以,实践与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同时也是一种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而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服务于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所以,“物质从自身中发展出了能思维的人脑,这对机械论来说,是纯粹偶然的事件,虽然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是一步步的必然的决定了的,但是事实上,进一步发展出能思维的生物,是物质的本性,因而这是在具备了条件(这些条件并非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候都必然是一样的)的任何情况下都必然要发生的。”(1)

  人的认识与实践过程,事实上也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实现和确立的过程,人的生存在人的本质实现过程中,具有最为根本的意义。人的认识使人得以在思维中超越自然界,从而站在了自然界的对面,人一方面属于自然界,必须适应自然界,遵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与自然界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但另一方面,人又不断超越了自然界,甚至走到了自然界的对立面,从而不断强化了作为人的本质属性的社会性。

  人的认识过程,作为一种辩证的运动,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为了服务于实践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认识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这是因为,人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不断实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生存,人类首先需要能够不断逃避其他动物和自然灾害对人的伤害,继而实现战胜这些动物和自然灾害,发展到今天则是整个自然界彻底置于人类的统治之下。这就需要人类不断实现认识水平与实践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所以人类的活动集中体现在人类通过认识和改造使客体能够不断满足人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主要体现在能够满足人的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方面。而实现这种需要对应的实践形式主要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丰富自身的需求与提高自身能力,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再这样一个过程中,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而是对物质的一种改变。这种改变本身就意味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

  2.生产劳动实践与人的确立

  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是什么?从马克思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内容: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在现实意义上,人的本质属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类掌握了语言,使得人类与其他动物相区别;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技能和属性,人的意识可以使人对象化的思考这个世界,而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劳动在人类由古代类人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劳动。那么,在上述概念中,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科学又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其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   对于人的产生与确立,马克思、恩格斯最为强调的是劳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特别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劳动是指人类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的活动。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劳动首先是一种动态的活动,体现为一种创造和改变,同时劳动还体现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和科学技术相关联,而对于人的产生和确立,则是改变和能力提升共同作用的结果。马克思从人或者古代类人猿的现实需要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来论述劳动。

  劳动首先满足了人类的生存,其次是锻炼了人,发展了人。劳动首先需要使用工具,这一点使得人的劳动与其他动物有了不同,其他动物不会使用工具,更不可能制造工具,而人则可以制造工具并且使用工具,当然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人在利用工具方面则经历了从利用天然工具到制造工具的转变,从利用和保存天然火到人工取火的转变,这就体现了人的能力的增长。因此,在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者中,劳动工具是潜含科学技术因素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重要因素,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高低。所以,人不仅依靠劳动实现了生存,还在劳动工程中使人的生存与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表现在劳动上就是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化,劳动工具不断改进和提高,更加有利于和促进生产的发展,当然的最重要的是劳动锻炼和提升了劳动者的水平与能力。

  在劳动过程中,古代类人猿需要互相之间进行协作,这就需要互相交流,逐渐语言就产生了,语言产生,人与人逐渐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促使了人类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和人脑的形成,这就是人的思维意识逐渐形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意识的产生也是自然界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即从地球产生之初,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所具有的刺激感应性的发展,再从低等生物所具有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的发展,最后才从高等生物所具有的感觉和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

  3.实践与人类认识的发展

  毋庸置疑,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这主要表现在实践为认识提供了方向、动力,实践也为认识提供了条件,实践也作为人类认识检验的唯一标准。

  从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来看,人类的认识能力也是一个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过程,人类的认识作为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它与人类的历史发展同步,与人类自身的实现与确立同步,与此同时我们以可以看到,认识能力与人类自身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强化和互相证明的过程,这表明了人类自身在发展过程中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动态变化的,“脑髓和为它服务的器官、愈来愈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劳动和语言起作用,为二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愈来愈新的推动力。由于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这种发展一方面获得了有力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又获得了更确定的方向。”[2]

  因此,我们可以对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实践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不断沟通了人类与现实世界,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使现实世界不断发生着为人类的目的而变化。实践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人类在实践过程中也不断促进了自身的变化。认识和实践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或者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现实世界中,实践即作为一种手段,也作为一种目的而存在,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离开了实践,认识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认识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把主体与客体较好的结合了起来。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实践论就成为一种本体论,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实践唯物主义。

  在实践的基础上,人类的认识都是历史的、具体的,所以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每一个时代的认识都同每一个时代人的具体的、现实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这里体现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这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关键所在,这正是马克思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结合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每一个时代的认识水平,都受到了时代发展的制约,与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所以,在实践基础上,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客观世界是复杂而且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人类的认识呈现反复性和无限性,这是受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所决定的,只有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发挥积极地的正面的作用。所以主观与客观的符合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会不断呈现出反复性和无限性。从主观上说,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暂时有限的。从客观上说,客观物质世界具有多重复杂性,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这种反复性和无限性也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对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一种意识。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践意蕴

论文搜索
关键字:认识论 意蕴 马克思主义 马克 实践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