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论文

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16

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259-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1]。目前我国有22所举办残疾人高等特殊教育的院校,数量较6年前增长了2.4倍。2007年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残疾大学生人数为5234人,2009年已达6586人[2]。随着党和国家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重视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残疾青年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日趋重要。

  一、加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残疾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加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

  (一)残疾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

  虽然残疾大学生在身体上存在缺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与普通大学生在德智方面存在差距。事实上,很多残疾大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要胜过普通大学生,只是因为残疾这个事实而转移了大众的目光,甚至掩盖了他们的优点而已。高校扎实有效地开展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感受到学校人文关怀的温暖和高校浓厚精神文化的熏陶,不仅能促进他们德智体和才能多方面的充分自由发展,还能促进他们社会关系的丰富和发展。

  (二)高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体现

  残疾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的确会带来诸多问题。但是学校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职责,有责任、有义务对每一位大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普通大学生还是残疾大学生都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主义前途。面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迎难而上,真正做到“三育”结合。

  (三)促进教育公平与均衡化发展的需要

  目前教育公平与均衡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多次在各种文件中重点提示。残疾大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同样的教育资源,是培育“四有”新人,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也正是教育公平和均衡化的体现。

  二、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普通高校开展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残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残疾大学生有其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急需疏通引导

  残疾大学生有其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自卑心理严重。残疾大学生在普通高校中是少数群体,他们周围的人大都是健全人,加之高校教师和普通大学生又不大主动与他们交往,使得残疾大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突出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谈,兴趣减退等[3]。二是较敏感。大多数残疾学生对语言较敏感,尤其是涉及身体部位的一些谈论都可能触及他们的自尊心。过于敏感常使他们怀疑别人对自己有歧视,造成他们封闭自己,不愿与人交往,甚至出现人格障碍。三是心理负担重。残疾大学生也渴望追求知识、追求有价值的人生。然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由于生理缺陷,他们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当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结果不成正比时,他们常常感到焦虑与迷茫。

  (二)对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

  目前部分高校对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突出表现为有针对性的活动较少。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每个学期都会专门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但活动内容主要是针对普通大学生,而残疾大学生受到的关注较少。此外,社会大众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也不够。无论是学者还是宣传媒介等,大都倾向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宣传,导致学校、社会、家庭形成的合力过度凝聚于普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

  三、加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在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问题和挑战时,无论是教育者还是社会大众都应具备责任意识,认真分析问题,探索加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一)注入人文关怀,营造良好氛围

  残疾大学生是一个敏感群体,心理压力大。因此,为残疾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是必要的。首先,高校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倍加关注残疾大学生,在教室的座位设计以及寝室的住宿条件上更多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一定的补助,在学费上也要给予一定的减免。其次,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导者。高校教师要给予残疾大学生更多的关怀与温暖,与他们建立朋友式的关系,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认同教育要求,将知识真正内化为道德意识,外化为道德实践。最后,普通大学生要在生活、学习上帮助残疾大学生,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引导他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

  对于残疾大学生,要善于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首先,要引导残疾大学生增强自我调适能力。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和自我欣赏的引导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世界和精神世界,强化自尊、自立、自信信念,促使他们积极追求知识,发展自我。其次,教育者要善于引导残疾大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残疾大学生也有自己的特长,教师要调动残疾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展示自己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进行角色转换。如鼓励残疾大学生参加学生会、书法比赛等。在角色转换活动中,培养残疾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他们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   (三)残健融合,培养高尚的道德人格

  我国残疾大学生的残健融合,是指残疾大学生与健全大学生在同一个校园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为残疾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校园小环境[4]。残健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利于残疾大学生交往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使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可以与普通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也有利于他们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此外,残疾大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精神也在激励着很多大学生努力学习、艰苦奋斗。残健融合使残疾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激励,融为一体。健全大学生在帮助残疾大学生的过程中,与残疾大学生建立了深厚友谊,这种友谊能让残疾大学生找到自信和归属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的教育体系

  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第一,要实现高校内部的教育互动。高校要确定特色教育主题,深入开展“思想道德素质从不残缺”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引导残疾大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第二,要实现社会内部的教育互动。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残疾大学生的资助,关注残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倡导树立“平等、参与、共享”的现代文明社会残疾人观,消除残疾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观念障碍。第三,社会各部门也应给予残疾大学生更多的帮助,开展多种形式的捐资助学、烛光行动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和谐互动局面。同时,宣传媒介要加大对先进典型尤其是残疾大学生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增强教育的感染力与说服力,强化残疾大学生的价值意识。第四,要实现家庭内部的教育互动。构建家庭人员交流谈心机制,促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还要用勤劳简朴等美德感染学生,逐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和健全道德人格。第五,要实现三个“协作”。一是学校和家庭协作。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建立家长协会,促进家长在教育方法方面的交流与学习。此外,学校每学期应将学生的“思想品德鉴定表”邮寄给家长,将学生的在校表现等信息提供给家长,与家长形成互动。二是学校与社会协作。学校要积极为残疾大学生联系实践基地、就业见习基地,让学生在社会中得到锻炼。还要开展机关干部对口帮助残疾大学生就业活动,建立固定的联系渠道,让社会各界参与到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三是家庭与社会协作。构建以家庭教育为主、社会教育通力配合的协调运行机制,克服社会与家庭两张皮的现象。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发挥三者的合力效应,切实增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领域,它对残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积极探索加强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是推进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必要行动。

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残疾 思想 政治 大学生 大学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