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浅析《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及其对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论文

浅析《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及其对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19

浅析《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及其对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1-0390-01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君子”在《论语》中是道德德行的主体,孔子试图通过“君子”这一完美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思想诉求。《论语》全书不过两万多字,总共也就二十篇,但据杨伯峻先生考证,“君子”一词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竟有107次,几乎篇篇皆有“君子”一词的出现,可见君子文化在儒家文化的地位之重,同时也说明君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还强调过: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本文试以《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为切入点,探索儒家思想中的君子文化与时下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从而探究《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对我党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何谓“君子”

  君子一词,与西方的“绅士”,用英文翻译就是“gentleman”,它们的道德含义是一样的丰富而深刻。孔子曾说:“圣人吾不得而见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可见,“圣人”是最高的理想人格,但是圣人的境界大多数人的是可望而不可及,而“君子”则是相对“小人”提出来的,比较容易实现的重要人格。那么,“君子”到底有着怎样的含义?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呢?

  “君子”一词产生比较早,在西周,则主要是对奴隶主或贵族男子的通称,以此来彰显高贵的身份,可以说是一种阶级称谓。到后来,“君子”一词才慢慢有了其引申义,主要表现为品质高尚,情操雅正。而在孔子口中,作为“君子”就必须得具有“仁”、“义”、“礼”、“知”、“忠”、“信”等品质。孔子的对“君子”的品质的论述,我们只能通过《论语》中他与学生的只言片语来获悉。而观《论语》整本书,孔夫子口中所认为的“君子”其实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外在的,主要指的是仪表;二是内在的,主要指的就是修心养性的品质。

  首先,“君子”要有合宜的仪表,从外在看起来要恭敬谦和,庄重威严,仪容端正,不花言巧语,给人要有一种温和安详,彬彬有礼之感。正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论语?而篇》),“君子矜而不争”(《论语?卫灵公篇》),“君子泰而不骄”(《论语?子路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篇》)。诚然,外在的仪表只是一种修饰,“君子”更应重视内在品质的修养。

  那么,“君子”又该具备哪些内在品质呢?第一,“君子”要胸中有仁义。“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所谓“仁”,在孔子看来就是爱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比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可见,“仁”是“君子”品德修养中的核心,也是非常高的一种道德境界。而于“义”,在《论语》中多次提及,如“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篇》),当子路问及夫子:“君子尚勇乎?”,夫子说道:“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篇》)。在这里,孔子认为,君子要修义,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显然,孔子虽提及“义”,却并没有对它进行具体而清楚的界定。但孟子的“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中所倡导的“义”却与孔夫子所说的“义”不谋而合。行“义”之事,就是合乎时代的道德标准之行为。“君子”首先心中装有对天下的仁义,才能行天下之事。第二,“君子”要忠信。“君子”作为道德楷模,必须要忠实于国家,要做到诚实守信。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篇》),又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论语?颜渊篇》)。诚实守信,孔子认为是君子待人处事必须要谨遵的一条基本准则。夫子教导:“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论语?学而篇》)。“君子”要克己行事,需每天提醒自己是否做好了三件事:“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篇》)。第三,“君子”要崇尚“习”“礼”。学习,对于君子也非常的重要。孔子认为,君子要学习把握幸福的能力,做到不求物质生活的享受,重视精神生命的升华。孔子强调:“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行而慎于言,就有道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篇》)。“礼”,这孔子对君子谈论最多的一个品质,认为“礼”是君子立足社会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篇》)。可见,无论是君子的内在敬让之心,还是外在恭逊之表,都需要用“礼”来约束和调和。是故,“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篇》)第四,“君子”要与人和善。孔子认为,君子在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上,需要做到协和人我,时时反省自己,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就是强调君子要时时“求诸己”,检讨自己,“人不知而不愠”,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但,君子在与人为善的时候也要讲原则,君子要“和而不同”,“群而不党”。   二、君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孔子的“君子”观以及后人几千年来继承并发展形成的君子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君子”一词最早广传于西周时期,但其主要是对贵族或执政者的专称,并不涉及道德人格内容。《尚书》中就提到过:“君子勤道,不作无益害有益。”而这里的“君子”就只是对执政者或贵族的代称。而到了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我们从《论语》中也可看到,经由孔子从不同方面对“君子”进行反复解说与阐发,“君子”一词已发展具备了许多高尚的道德内涵,成为一种理想人格范式。之后,君子形象便在历史长河中演进,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崇,上至历代思想家及文人豪客,下至社会各阶层人士乃至普通百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涵的最佳概括。数千年来,君子概念及君子文化,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聚焦点,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熠熠生辉的源头,更成为中华儿女历经劫难依然跋涉向前的精神力量和心理支撑。做人要做君子,这既是一种既定的文化选择,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该和乐于做出的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君子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其精神内容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对接互补的。因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君子文化是能够直接嫁接并开花结果的老树新枝,倡兴君子文化,焕发君子文化的思想活力,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广泛的价值共识,有利于君子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构筑我们精神家园的宏大工程中,发挥补气固本的独特性作用,从而更有利于我党的政治文化建设,推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浅析《论语》中孔子的君子观及其对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论文搜索
关键字:论语 孔子 文化建设 君子 意义 现实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