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论文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22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大学生“村官”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智慧才干,帮助农村实现现代化发展、帮助农民实现经济的跨步、帮助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若干问题,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功能,如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和心理问题突出、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存在缺陷、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制度不够完善、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待优化等,本文就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

  (一)对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大学生“村官”不是本村村民,没有办法参与村委会的选举,由国家选派到农村,因此大学生“村官”本身就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违背,大学生“村官”职位权利与义务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大学生“村官”身份受到尴尬的境遇有因可溯,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农村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尴尬有很大的关系,这也经常导致大学生“村官”角色的认同感较低,经常被忽视,话语权不重,对其工作热情带来了严重的挫伤。

  (二)缺乏大学生“村官”持续性规划

  从最近两年的政策来看,如《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发展给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学生“村官”在三年任期过后没有工作保障,需要另觅职业,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呆不住的不良现象,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极不稳定,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岗不再职的现象非常之多。

  为了鼓励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呆得住,偏远山区如同其他地区一样,开出了一系列的报考优惠政策,如公务员定向录取、公务员考试加分、考研加分等,导致大学生“村官”只要求达到三年任期,并不注重在农村的工作绩效,也没有心思想要在农村干一番大事业,因此,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非常不稳定。

  (三)没有涉及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特殊性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所处的生活环境不佳,给大学生“村官”带来了生活上的挑战。大学生“村官”在下村之前已经习惯了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的城市,然而到达偏远山区后,没有了便利的交通,部分地区是泥泞小路,公共设施缺乏,办公设施和居住环境简陋,给大学生“村官”思想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首先要解决生活环境给其带来的心理偏差。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会较低,虽然大学生“村官”不可能拿到高的工资,但是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会比不上其他地区,虽然说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在进入农村之前,就应该做好待遇不好的准备,但有部分大学生“村官”还是抱着在农村大干一场的抱负来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大学生“村官”没有在农村中有所作为,待遇又不好,根据激励理论,那么对于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正激励就会消失。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所处的人际交往环境过于复杂。在偏远山区,宗氏观念非常严重,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群体构成一个宗氏群体,农村的人际关系由宗氏为基础向外延伸,并且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会随着姓氏或血缘的延伸变得疏远,出了家族关系以外,还存在政治关系、帮派关系、经济关系等错综复杂,农村的风气习俗,如宗教迷信、传统习惯等都给偏远山区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加了复杂程度。

  二、偏远山区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监督保障机制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如何,没有一套考核标准,在优化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时,没有监督保障机制来保障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正确性,以至于不能保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长效性。目前来说,偏远山区并没有建立一套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和管理制度,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的仅仅是国家组织或者湖南省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体系。

  建立一套制度体系,保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执行,一方面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鼓励大学生“村官”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目前,偏远山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的评价在于相关领导机构的经验,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没有相关健全的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和评价制度,因此很难对大学生“村官”做出的业绩进行准确评价,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不能及时进行奖励,也不能对落后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纠正。

  三、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

  (一)没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重要性   重视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重视高校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使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偏远山区的形势,对大学生“村官”和偏远山区都有一个本质性的了解,能减轻大学生“村官”到偏远山区后的思想落差,也给大学生“村官”任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减轻了难度。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方向,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经过了三年的任期后直接进入了当地的公务员系统,或者是走向了事业单位的岗位,因此,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是偏远山区的党政干部的重点建设力量。偏远山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有新的认识,(下转第70页)

  (上接第68页)首先要使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呆得住、干得好,其次要为以后大学生“村官”转向党政机关做准备,把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的重要位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不能准确把握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根据偏远山区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之上,将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举止培养成适合偏远山区发展的要求。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出现单一呆板,不能很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偏离了目标,不能很好地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也不能建设大学生“村官”队伍,进而也没能起到发展农村的作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定向于使大学生“村官”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守当的纪律和要求,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四、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实现常态化发展

  (一)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时间结合不紧密,一方面体现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割,另一方面体现在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对于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割,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养一年一般只发生两次,并且是群体学习,地点局限于会议室,在理论学习时没有实践活动的辅助,在实践学习时没有理论学习的指导。对理论学习与时间学习之间的考核也是分开进行,并没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从而使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大降低。

  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虽然有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联系机制,但是三者之间的沟通涉及到农村和农民的机会确实不多,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没有能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了解农村、处理农村事务,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能在农村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因此乡镇干部和村干部要充分利用乡镇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联系机制,正确引导大学生“村官”的实践活动。

  (二)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连贯性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在于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连贯性,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分散在各个乡镇,在各个乡镇之间并没有统一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各个乡镇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从整体性来说,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缺少了协调一致性。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教育主体之间缺乏连贯性,如省级、市级、县级、农村基层组织之间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连贯性;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缺乏一致性,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没有系统化,导致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任意性较大,前后内容出现脱节或者重复现象,没有发挥好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珍重作用。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村官 原因分析 偏远 思想政治 山区 原因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