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艺术个性VS商业价值论文

艺术个性VS商业价值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23

艺术个性VS商业价值

  票房与口碑,叫座与叫好,电影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艰难博弈,成为近年来中国电影生产常见的矛盾。[1]艺术价值高的电影,观众难以接受,曲高和寡,鲜有人问津,而票房大卖的电影,着实起到了娱乐观众的作用,但是将之拿在手中攥干水分,就只剩下那点儿可怜的艺术“干货”,确实羞于拿上台面。这不得不使我们思考,国产电影在向产业化、商业化飞奔疾行的过程中,究竟该怎样平衡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关系,使作品又叫好又叫座?

  近年来学界反复讨论中国电影体制改革转型的问题,认为中国电影由倚重于艺术价值的表达,走上市场化的生产道路,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也是对电影艺术的尊重[2]。这种观念当然是不错的,特别是在消费文化语境下,电影工业作为整个社会大生产链条中的一环,其机器复制的生产特征,以及物质性的消费模式与其他艺术门类都有相当大的距离,比如声光电效果的视觉刺激显然不如文字阅读带给人的思想震撼。从这个意义上讲,强调市场因素与票房观念是顺应电影的工业生产特征与消费模式的,是应当提倡的。但是在另一个方面,片面追求票房也可能导致电影艺术内涵的缺失,会牺牲电影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因此,如何做出积极而又理性的选择,既能推动中国电影全面健康发展,又能够使观众充分感知电影艺术魅力的选择,这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问题,每一个关注、重视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人,都应该对此进行认真分析、深度思考。

  一、艺术电影:市场在何方

  艺术电影打上了作者独特心灵世界的烙印,呈现出他们对于社会人生的严肃思考,对于知识分子自我的良心拷问,有些思考能够上升宇宙、历史的层面,表现出鲜明的形而上学色彩。但是艺术电影的思想价值未必能够转化为商业卖点,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点:

  1、不惹人“感冒”的主题

  艺术电影的主题,大多是反思当代人的生存境遇,牵涉到灰暗沉重的人生话题。总体来说,近年来的艺术电影呈现出较为统一的价值取向:立足于贫富分化、社会分层日益剧烈的当代社会,以底层人物为基本关注点,呈现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沉重,反思现代化进程中思想道德的巨变,以及社会底层伦理与主流价值观的断裂。虽说生命原生态的是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来源,但是过多集中于社会阴暗面往往会造成情感的压抑与焦虑,不但未能写出底层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的存在以完整性的审美关照,反而会给观众的观影带来了心理上的压抑。电影成了电影作者表达自我的载体,其本身固有的娱乐功能基本被冲淡、被忽视,这是造成观众弃艺术而偷商业电影的重要原因。

  2、个人化带来的晦涩

  艺术电影往往采用个人化的故事叙事和影像表达方式,作为凸显作者艺术个性的基本手段,这种个人化影像表达与叙述方式在艺术电影中并不陌生。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打乱了时空顺序的团块结构组建起一个时代性的政治寓言,《绿茶》独特的个性音乐和快速的中近景镜头切换,以及艺术电影中普遍存在的频闪、晃动、拼盘式的镜像偏爱等……这种个人化的表达虽然是导演们在实践与思考中对自我认定的艺术之路的延伸和拓展,但任何思考和行动都应该建立在观众可以理解、愿意接受的基础上,否则便无意义。但导演们恰恰忽视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将自己的兴趣凌驾于作品之上,这不能不说是《太阳照常升起》、《绿茶》等票房惨败的原因所在。

  二、商业电影:好看不动人

  尽管票房喜人,尽管根据营销需求配置的商业美学元素在市场上一路凯歌,大卖特卖,但商业电影中暴露的问题却使他不断地被人们诟病。故事编织上的苍白、人物塑造上的概念化符号化、情感的缺席和价值判断上的混乱,都是令观众在买票进影院“边看边骂,边骂边看”的缘由。

  1、艺术元素的市场配置

  商业电影中的情节、场景、人物大多不仅是因为“美”的需要而设置的,往往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市场的需要而配置的。这种模式,与其说是一种艺术智慧,不如说是一种商业智慧,其内在逻辑是受市场所引导的。例如,一些电影导演选择演员并不是选择最合适的,而是选择最被市场所认可的,尽管这些演员被配置在一起,可能会南腔北调,风格不协调,但影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不是追求艺术的完整性,而是在追捧市场的覆盖率。同理,影片中的场面、人物、动作,还有以上所说的演员的选择,其实都是为了迁就市场而“被迫”选择的结果。在这种票房(市场认可)决定一切的背景中,电影的艺术美学当然要让位于所谓的“商业美学”了。

  当下商业电影生产受到市场逻辑的支配,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编织离奇化的故事情节,迎合所谓现代观众的猎奇心理,媚俗倾向十分严重。二是类型化的叙事手法,根据市场卖点批量生产类型剧,比如情人与情敌,逆境与顺境关系是固定的。三是往往从人物造型、服装与情节上织进一些所谓的现代质素,甚至误把通俗当庸俗,甚至节外生枝,兜售噱头,不仅亵渎了电影的文化价值与大众审美情感,而且事实上也会妨碍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获得。

  2、视觉奇观与思想缺席

  退一步来说,就算是为市场配置艺术,真正的艺术,即便是过多迎合市场的艺术,带给人们的绝不仅仅是艳丽、奇观、暴力、性、廉价的煽情。其中多少应该包含一些能够让人同仇敌忾,能够让相濡以沫,能够让人惺惺相惜的美好情感。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商业电影在价值观上过于世俗,而主旋律电影则过于高调,缺乏一种能够让大家共享的主流价值情感的构建和传达。因此,这些影片最多只是好看的电影,但绝不可能成为动人的电影。近年来,许多商业电影之所以得不到观众的认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即在于思想文化意味的缺失,主要体现为思考浅薄、想象贫弱、题材雷同、内容兑水、趣味庸俗、过度迁就于商业卖点等。从这点来说,高票房的商业电影,缺少的恰恰是一种人性的价值,所以也就不可能真正地撼动人心。而回想过去和现在那些所有的电影经典,其最令人难忘的不仅是其中的故事、人物、场面、动作,更是其中体现的爱情、尊严、责任、勇气、正义等人类崇高的精神情感。   三、中国电影的突围

  1、培育中国艺术电影推介机制

  中国的电影需要逐渐重视“培育推介机制”的作用,这里提到的“推介”是指推荐加上介绍,既有结果,又侧重于介绍的过程,是将电影作品全面向外宣传介绍推广,使更多人深入了解的过程。

  大部分中国电影作品,尤其是艺术电影,在市场之外缺少培育推介机制,这样一种机制不仅是要让观众看到一些被商业电影、高票房电影淹没的艺术电影中所具有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力量,他更要让电影艺术创作者看到自己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所在,并让他们知道这种艺术价值同票房、市场的关系。国外大量的电影节、主题影展还有艺术影院,所起到的正是这样的作用。中国由于国情所限,电影节相对较少,而艺术影院也无法形成气候。目前,北京只有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在艰难地维持着艺术电影的放映。

  从产业规律上来说,电影作者在一定意义上除了提供给市场更多的艺术产品之外,他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电影艺术美学创造更多新鲜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往往市场宽容度很小,观众的辨识度也差,他们需要有专业的渠道和方式来培育,而不仅仅是受市场检查那么简单。

  电影艺术工作者都有着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和美学观念,如何保持创作者对自身创作的美学自觉,同时又让观众看到、理解这些电影在艺术与情感表达方式上的新的突破,这就需要依靠独立于市场之外的培育推介机制,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2、提升创作质量,提高文化品格

  “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是让中国电影生机勃勃的根本之法,“创作更多受群众喜爱的影视精品”是中国电影未来追求的终极目标。[3]

  毋庸置疑,思想与精神的存在,才使电影艺术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由于思想与精神建立在价值层面上,中国电影人的影视创作一定要坚守价值追求,提升思想高度,自觉传播先进文化,让电影作品中饱含思想的穿透力和影响力。

  在创作领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进一步激发国产电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必须着重强调,电影创作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行为,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输出,有着独特的文化贡献。为此,不能单纯地以影片创作数量为追求,以制片成本大小为标准,以明星、猎奇、炒作为包装,以血腥、暴力、低俗、恶搞为卖点;要下大力气推出一批真正能够经得起市场考验、经得起观众评价、经得起专业衡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电影作品,从整体上扭转国产影片“叫座不叫好”“赢得票房不能赢得口碑”的创作局面,从作品源头来培养观众和国产电影的紧密关系,让国产影片赢得中国观众的真诚热爱和拥戴。

  四、结语

  电影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的标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年产数百部电影的大国来说,重视锻造商业电影文化内涵以及加强艺术电影市场营销的思想战略是必要的且是必然的。怎样使未来的中国电影获取更多观众的支持,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艺术品位,在现在、在将来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认为商业电影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立场的问题。拿当下经典改编影视剧的生产来说,如果放弃知识分子的立场,一味作翻案文章,片面挖掘二重性格,又无端生出许多枝节,这种改编实质上是以主观的现代性设想去裁量名著,定会妨碍原著精神参与到现代生活的构成中来,是要不得的。消费语境并不是知识分子逃避责任的借口,而是他们引领先进文化潮流的绝佳契机。中国电影生产应当保持高度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心,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发展和完善经典文化,以有根的现代性铸造高尚文明的名族灵魂。

艺术个性VS商业价值

论文搜索
关键字:价值 艺术 个性 商业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