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探讨论文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23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制度的进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高昂的学费使得原本经济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贫困生在学校就读期间经济的分担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勤工助学是在校大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在学校内外参加劳动从而获得报酬的有偿实践活动,具有广泛性、实践性和操作性等特点。

  一、勤工助学的重要性分析

  作为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成才与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勤工助学在大学生资助体系中起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贫困生比例逐年增加,这一严峻的局势也得到了国家的关注,自2000年以来,要求各个高校务必创建“绿色通道”制度,规定对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分别实施不同的自助措施,同时国家在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上也有了新的突破,规定各大高校每年都要从所收取的学费中抽取 10%的资金,用于发放参加勤工助学学生的报酬以及利用这些资金开展各种相关的资助工作。

  (二)勤工助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勤工助学能大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大学生的视野。 [1]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华,促进了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同时还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规划能力。

  (三)勤工助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部分大学生在通过艰苦劳动后获取报酬才能理解长辈赚钱的不易,并且理解父母培养自己学习的不易,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力更生的能力。经常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积极乐观、坚强自信的大学生群体。

  二、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管理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希望发挥勤工助学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勤工助学的管理。但是这一工作的开展也未必顺利,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出现供需矛盾,不能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首先是助学岗位数量与学生需求数量的矛盾。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参与到助学实践活动中,直接导致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2]其次是助学岗位质量与学生需求实践工作层次的矛盾。目前大学生助学活动的层次还不高,校内的勤工助学岗位还停留在低层的体力劳动形式,对学习促进不大,不能真正发挥学生所学专长,无法体现学生的价值。

  (二)勤工助学岗位主要设立在校内,缺少与校外的沟通

  由于诸多条件限制,勤工助学社会化的实施困难重重。除了社会支持度不够外,还有学校的相关制度所限,使得学生难于走出校园参与勤工助学,从而制约了勤工助学活动的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三)勤工助学活动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

  学校容易把勤工助学看成是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一种手段,而忽略了它育人的更高认识,没有将勤工助学工作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紧张联系起来。因此,倘若学生没有规范的组织,勤工助学学生作为分散的个体与社会打交道,并且是没有社会经验的弱势竞争者,其正当权益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加强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各高职院校应从“既助困又育人,既扶贫又扶志”的高度来着眼,切实加强对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使校区勤工助学真正起到“资困育人”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工作,营造良好的助学氛围:

  (一)转变观念,提高学校对勤工助学“育人”的认识

  提高认识是发挥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各种教育功能的前提。在勤工助学组织管理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参加助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助”,要使学生从个人成材的角度认识到成功的实践活动应建立在充分的理论知识储备基础上,应以在校进行理论知识的积累的“学”为重。[3]在日常学生工作中,将勤工助学作为正规教育的有益补充,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勤工助学的正确宣传,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工助学活动对自己有求学涯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观念的转变不仅是在学生本人,还需要学校提高认识。

  (二)转变模式,由个体自发型向集体组织型发展

  各高职院校设立“勤工助学管理中心”对本校的勤工助学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与学校的教学、行政、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实施专项管理。“勤工助学管理中心”从岗位设置、劳务费发放、奖励评定和检查监督都需要统一制度规范,进行严格高效的管理。

  (三)转变渠道,多方位筹集勤工助学基金

  目前勤工助学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资金短缺,勤工助学基金的充足是这一块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坚强后盾。勤工助学基金的筹备渠道相对较窄。因此,为从经济上保证勤工助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可多渠道筹集基金。[4]首先是可以从国家扶贫基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纳入勤工助学基金中,加大国家对这一块工作的扶持力度。这不仅能起到扶贫基金对贫困家庭的经济扶持作用,还能能过贫困生学业有成后的就业,从学识技术和经济上扶助家庭解困。其次是呼吁社会的支持。社会是由个体组成的,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样离不开个体的贡献。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勤工助学工作中,社会也应该给予应有的关怀。如果完全依靠政府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其需要。增加受助主体和资助金额,社会力量的投入必然能协助高校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企业与高校合作不仅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利用高校人力资源优势,还可以借助大学效应,提高社会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惠及自身发展。目前,已经有一些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在部分高校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设勤工助学基地、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等形式,协助高校共同开展好勤工助学工作。

  (四)转变机制,加强对勤工助学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我国已有一些高职院校制定和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贫困生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并助累积了一定经验。学校应制定与勤工助学有关的规章制度,将此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5]如制订《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聘任上岗制度》、《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职责汇编》和《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报酬管理规定》此外,学校应建立科学有效评估监控机制。贫困学生勤工助学工作应将最终关怀目标体现在“育人”基础上,对高职贫困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后的效果进行科学有效评估才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好这项工作。各高职院校还可以尝试在广泛征集学院各职能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贫困学生勤工助学工作评估体系,并把贫困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对学院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

  勤工助学活动作为教育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良好方式,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好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正确引导,使勤工助学真正发挥“助学”、“育人”的双重功效来共同开发贫困学生勤工助学的实体,以保障勤工助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论文搜索
关键字:勤工 勤工助学 高职 助学 管理工作 院校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