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浅析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论文

浅析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24

浅析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顾名思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新闻学领域的一系列观点和见解,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思想锤炼,是马克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而产生的,从“新闻观”这个词我们可判定其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从其产生就作为一种思想指导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在网络时代,有些人之所以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过时,是因为没有看清诸多新闻现象后面透露出来的新闻本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所以不管是网络时代还是纸质媒体时代,我们都应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着新闻实践,并根据新的时代形式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一、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

  (一)党性原则的定义

  “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运行要保证正常运行需有自己的运行原则。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核心原则。所谓党性原则指的是党的出版物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任务服务。[1]无产阶级新闻传播的党性要求无产阶级政党所主办或领导的新闻媒介,在新闻传播中必须贯彻和体现本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体表现在:思想上,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政治上,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组织上,接受党的领导,遵循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宣传上,坚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性质。[2]归于一点,就是新闻工作是党的“喉舌”,为党呐喊,为党宣传。

  (二)新闻的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并不排斥新闻工作的人民性,相反其和人民性是紧密相连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认为报刊(媒体)应当体现人民的精神,人民报刊是自主报刊的灵魂。特别在今天高扬“人文主义”旗帜,倡导“以人为本”精神的时代,媒体的新闻报道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使人民成为媒体报道的主角,能让我们的媒体更加受到百姓的支持和欢迎。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的统一,尊重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和引导。

  (三)党性原则在网络时代的体现与发展

  党的领导人历来强调党性原则在新闻事业中的执行。1996年,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曾指出:“党的新闻事业和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江泽民指出,所有的新闻媒介必须遵从党性原则。2010年,网络媒体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传统媒体,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通过新华网和中国政府网同网民积极互动,亲切交谈国际、社会热点事件以及国家各项政策,短短两小时网络互动,网民达百万人,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领导人借助网络媒体这股“东风”,既吸引了百姓的眼球关注,又巧妙地宣传了政策法规、未来国家走向这些宏观问题。[3]网络时代较为宽松的民意表达和社会舆论环境,促使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媒体借助互联网能更好地贯彻党性原则。

  二、新闻工作的指向标--舆论导向功能

  (一)舆论导向功能重要性

  1996年,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是曾发表著名的“舆论导向论”: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句话深刻表明了作为新闻媒体和媒体人,正确的引导社会舆论,将其引导到促进社会和谐的道路上去,是一件重要的使命。

  (二)舆论导向功能在网络时代的体现与发展

  近些年,我国突发事件不断,面对这些突发事件,我国政府从原先藏着掖着到后来以积极态度公开透明信息的态度变化,令人欣喜,其中以汶川和玉树地震为典型案例。但是《南方周末》新年献词事件又让我们看到了政府在舆论引导经验上的不足。先有记者在微博称《南方周末》新年献词遭广东省委委宣传部篡改,随后网友们纷纷在网上晒出自己发现的新年献词的种种错误。微博上文娱界知名人士和网友们一片愤慨,纷纷质疑中国新闻媒介自由,社会舆论变得一发不可控制。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广东省委宣传部未以任何形式作出积极回应,相反《南方周末》官方微博在1月6号发表声明,称之前引起争议的新年献词事件系该报一负责人所拟,之前各种传言均不实,这样的解答不得不让人质疑其行为背后是否有人指使。政府在这次事件没有正确引导社会舆论,陷入塔西佗效应,引发各方猜测,造成诸多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党性原则与新闻自由

  在南方周末事件中,许多人质疑在中国没有新闻自由,甚至将党性原则和新闻自由两者对立,其实是没有理清二者关系。党性原则具有政治性,执政者居于统治地位,掌握着物质和精神资料的生产,新闻媒介必然依此履行社会职责,保护党和人民最大利益;新闻自由也不是绝对自由,媒体和记者也应承担相应的职责,拥有话语权的他们也要遵循社会的法律法规,遵照新闻真实性等原则,受到法律和道德双重约束。两者最终落脚点均是社会道义和责任上,人民利益至上是其共同的诉求点,可见从深层次上面分析,二者并不存在根本矛盾。坚持正面引导与舆论监督的统一,引导对相关事件进行自由讨论,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是实现社会责任和新闻自由统一的有效办法。[4]

  三、新闻真实性原则--新闻的生命

  (一)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白岩松曾说过:讲真话是新闻的底线。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是毋庸置疑的。新闻从业者是社会的灯塔、?望者,准确、真实的报道能让老百姓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情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确保新闻真实,最重要的就是在工作中要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认真调查事实,才能及时向人民群众报道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工作任务,为处于转型期中国献计献策。   (二)新闻真实在网络社会中的表现

  一方面,信息社会,网络上监管把关不如传统媒体严格且传播范围广,许多虚假新闻、流言滋生,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现象严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作为网络新闻伦理道德建设的依据;[5]另一方面,网络为谣言的散播搭建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实现新闻真实搭建了一个平台,在新闻的自由市场里,各方言论自由发言,互相辩驳,真理越辩越明,直到打败所有谬论,成为唯一的胜者。新闻真实并不是一时就能闪现的,其实现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周期。

  四、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性

  能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新闻队伍有没有良好职业道德精神?这些问题对于新闻队伍建设有着重要实践意义。加强新闻队伍建设,就是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要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每年评选的假新闻中,都有几例是因为报道者故意造假,而2012年12月10日两名澳大利亚主播冒充伊丽莎白女王和查尔斯王子,诱使护士萨尔达尼亚说出凯特王妃怀孕消息,间接致使对方自杀的新闻,再次引起我们反思: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在哪?现有职业道德建设是否要改良?

  (二)职业道德建设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挑战

  网络时代使媒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行为主体处于“匿名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判断能力,在法不责众的情况下做出种种宣泄原始本能冲动的行为。[6]假新闻和炒作新闻层出不断涌现出来,相对传统媒体的层层把关,微博时代人人都以传播者自居,难以监管,一些新闻传播者难免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做出种种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笔者认为,用新闻法律法规来约束从业人员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措施是树立新闻传播者内心对新闻的信仰与追求,加强思想教育,坚持内心自律。

  五、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受者为主体传播观的转变

  (一)三贴近原则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

  所谓“三贴近”,指的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新闻工作的线索最主要不是从党政机关来、不是从其自身来、而是从老百姓的生活中来。以前,新闻媒体认为自己传播什么,受众就会接受什么,传播是强效果的,故而很少考虑传播受众方面。现在,传媒市场竞争激烈,各大媒体都以争夺有效受众作为自己的目标,新闻媒体观念上发生改变,转为“受众”为主题的传播格局。新闻媒体报道的事件要达到百姓喜闻乐见的效果,就必须将报道视角下移,深入基层、服务百姓。

  (二)“三贴近”原则在网络时代的体现

  网络时代,政府不再高高在上,百姓也不会地位低微,两者在互联网的两端是平等地位。不少市政机构注册官方微博、微信,发布本部门新出台的政策,解答百姓的疑惑,接受百姓监督。政府部门深入百姓,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一定程度扭转了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另一方面,不管是纸媒、电煤、还是网络媒体都有一个共同的趋势:注重民生新闻的报道。在报道中,感染受众情绪,引起共鸣,这是当代倡导人文情怀的写照。“三贴近原则”使政府在网络时代更加讲究话语宣传的策略性,媒体更注重软新闻的报道。

  六、结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那个年代产生,顺应了那个时代的历史潮流。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网络上的信息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和发达,网络传播环境也较以前更加复杂,更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工作。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特色,时代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也会随之不断变化,如政府宣传策略的改进、新闻工作者逐渐活泼的文风、对社会舆论更加巧妙引导,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的写照,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对新闻真实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等是不会改变的。总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不是呆板的教条,时代会不断扩充其内涵,每个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都应该用全面、历史、科学、辩证的态度分析新闻事件,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其终身信条。

浅析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和发展

论文搜索
关键字:网络时代 马克思主义 马克 时代 发展 新闻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