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论文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26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丰富的网络活动给高校党建带来了新的机遇,创新了高校的党员教育的手段,拓宽了党员教育的阵地;与此同时,也给高校党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给高校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建立、健全管理有序、富有特色的高校党建信息化网络平台。

  一、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化的必然性

  1、建立高校党建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必然性。根据2013年7月国家工信部统计数据表明,截止到5月底,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达到7.83亿户,中国手机网民已行程庞大规模,且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1]。其中20-29岁的青年群体在中国网民中占有最大比重,约占30%,青年学生师生群体是其中的主要一部分人群。第二十一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导权,要深入开展网络管理;要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高校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网络平台以其信息量巨大,生动、形象、活泼,易于满足当代青年大学生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选择等特点,有效地吸引广大高校学子的关注。

  2、高校党建信息化网络平台的优势。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是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的神圣殿堂。为更好地建设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网络平台。网络信息化给高校提供了更广阔的、全新的教育平台、宣传平台、管理平台、互动平台,突破传统党建教育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增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多样化、多元化、实时性、趣味性、互动性等。广大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党员教育、主题网上党员讨论、学习交流、优秀党员事迹展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都能大大简化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党建工作的效果和水平,也能更好地迎合当前师生群体的特点和需要。

  3、高校党建网络化所面临的挑战。(1)网络党建平台建设单一,吸引力不够、应用性不强。教育活动的开展往往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持续关注,导致实效性下降,覆盖面窄。(2)缺乏专业化的网络党建队伍,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维护及互动不及时。党建教师队伍多为辅导员或职能部门教师兼职管理,工作时间及效果很难保证。(3)网络党建平台制度化欠缺,不够合理规范,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少有高校制定或出台网络党建方面的制度或规范化意见,导致网络党建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多是处于一种自由、自发学习的状态,教育活动的系统性和规范化有所欠缺。(4)党建网络化经验不足,系统理论不够,缺少提炼和经验总结。

  二、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的对策

  1、注重品牌活动,把握思想引领主阵地,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应牢牢把握思想引领主阵地,弘扬网上思想意识的主旋律。信息化网络平台不能仅仅停留在发布信息、宣传教育等主题的栏目上,应注重互动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网络平台服务,在单一的传递性宣传和教育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实践创新。开展例如党员论坛、党建信息评论、网上党校、网上党支部、党建BBS、党建专题学习及交流、网上调研、优秀党员博客等。做到网上网下教育相结合,如开通民主制度工作渠道、监督工作、廉政建设、发展党员网络评议等服务方式,引导个性发展,树立社会与个人相统一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实现高校党建的目的和意义。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和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3]。因此,调动人的积极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和感知的内在动力,尊重受教育者的价值,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在信息化平台下,高校党建仍应以理解、关心、关怀的方式去对待受教育者,避免进行脱离其实际需要的外在灌输。在促进全面发展、提升精神品味、构建网上精神家园等方面下功夫,满足当代高学历、高素质的高校学生的精神需求,用先进文化引导高校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党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进一步实现高校党建的目的和意义。教育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晦涩、陈旧的语言,及时更新自己的“话语系统”,切忌将朴实的道理变成难懂的概念,丧失了科学的理论应有的活力;应了解青年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阐释,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

  3、掌握主导地位,厘清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的主客体关系,合理避免网络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以其互动性、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容易使受教育者放松心理防备,降低抵触情绪,主动、自然地接受教育信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和青年思想的不断解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不断演变。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在高校党建信息化平台的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者应厘清主客体关系。明晰自己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受教育者的事实,时刻提防西方意识形态侵袭,正确对待网络上的过激言论,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及自身的主导地位。既要积极参与,又要正确引导;既要宽容容忍其存在,又要适时合理地进行正面引导或及时制止。

  4、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教育者的工作水平,保障高校基层网络党建工作的良性发展。相对于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使用来说,高校党建信息化网络的制度建设和规范严重滞后,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型模式可以借鉴,网上党建开展情况参差不齐。网络党建工作者多为兼职,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也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因此,高校党建网络化在迈出步子的同时,应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制定合理、有效、易于操作和监管的网络党建工作规范,用以约束和保障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权力和义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教育者的素质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党建教育者自身应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养成良好的信息化思维习惯。同时,高校教师如不能认真地掌握好网络信息技术,如不能很好地了解网络建设新形势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将很难应对网络文化思想的冲击及信息的复杂性所带来的问题,所以,应加大力度提升高校网络党建工作者的自身水平,提高教育者素质,加强党建网络信息化的理论研究。

浅谈如何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论文搜索
关键字:实效性 党建工作 实效 网络平台 党建 信息化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