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隐性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论文

隐性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26

隐性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隐性教学是指则是指学习过程中没有确定的施教主体,也无需明确的教学目的、计划和固定集中的学习场地,而是教者在一定的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由外在环境知觉潜移默化式地引起心理情感知觉改变和建构的一种学习过程[1]。简而言之,就是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进而促使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有间接性、无意识性、暗示性、隐蔽性及愉悦性等特点。

  学校隐性教学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物质隐性教育,即实物对学生的教育,如通过学校建筑物、教学设备、景观布置等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二,文化隐性教育,即通过良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等对学生进行教育;第三,制度隐性教育,即通过校纪校规、班级班规、学校管理制度等对学生进行教育。隐性教学与显性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将隐性教学科学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隐性教学法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将隐性教学法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隐性教学认识不足。虽然许多中学思想政治教师都听说过隐性教学,但是真正懂得其内涵的少之又少,对隐性教学的认识简单化,为了运用而运用,大大减弱了隐性教育的效果。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对隐性教学的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没有形成系统的隐性教学立体框架。理论基础没打牢,实践出现偏差也就不足为奇。

  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对隐性教学法认识不足的根源在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及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以了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弊端的集中体现。针对应试教育我国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隐性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以成绩论成败的教育大环境下,素质教育的推进还需要一个长久的过程。目前应试教育依然是教育的主旋律,学校的目标围绕着考试升学率转,教师的目标围绕着考试内容转,这就大大限制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视野。隐性教学由于不作为学生的考试内容,当师生面临考试选择的时候,不得不让位于显性教学。此外,学生为了考试获得好成绩而去学习政治理论,精力过于集中于考试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忽视了学校的隐性教育,这严重违背了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可能会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畸形等现象发生,与隐性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由此可见,正是应试教育的重压导致了政治教师与学生忽略的隐性教育,进而导致隐性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难以落到实处。

  二、隐性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学者陈旭远在《试论潜在课程的概念和结构》一文中认为:隐性教学的独特结构决定它具有的特殊性质。隐性教学有如下特点:内容的多样性,功能发挥的隐蔽性,成果的非预料性,实行的持久性。隐性教学能努力营造一种尊重他人、明志致用、天人合一的价值观,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顾高瞻远瞩[2]。隐性教学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重要的重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隐性教学渗透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始终,它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地发挥着教育的作用。在整个隐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看不到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的姿态,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也都是受教育者。大家既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又可以自由地接受别人的观点,每个人都在意识之间受到了教育,也都在无意识之间教育了别人[3]。此外,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班级积极的学习风气,这些也都无意识地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在隐性教育得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意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与活力。

  (二)减轻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灌输性或劝导性的教育,如果灌输性和劝诱性太明显或强度过大,人们就会感到自己的选择自由受到限制,有可能激起对这种信息的抵抗。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以课本知识为载体,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要手段的灌输性教育,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会产生逆反心理。隐性教学与显性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灌输性与非灌输性。隐性教学能淡化灌输的痕迹,让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自己被教育的情境下接受思想教育,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可以减轻甚至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三、隐性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如何将隐性教学法科学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第一,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的最重要的一步,直接决定着隐性教学的效果。中学思想政治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与学生充分交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在师生之间搭建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第二,对学生充满积极的期待。积极的期待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当学生做得好或者有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他们报之以积极的期待,积极的期待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了兴趣与效率。

  (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全体师生员工创造并共享的一种价值观念、学校精神、品德品质、规章制度、组织情感和校园环境为主要内容,以推动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使命的组织文化[4]。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教,其不但有助于学生自觉学习,还有利于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具体而言,我们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及制度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建设层面,我们要改善教学设备、生活设施等;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我们要加强班风、校风建设等;在制度文化建设上,我们要科学构建学生评价体系、教师考核体系等。

  综上所述,隐性教学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减轻中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其科学运用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中学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隐性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法 隐性 思想政治 思想 政治 中学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