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当代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社会责任研究论文

当代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社会责任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28

当代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社会责任研究

  一、高校社会责任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角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完全以教学和学术为导向的组织。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知识支持。高校的知识传播和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国家的进步和高校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在引领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知识和生产力的转化,提高社会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等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承担社会责任也已成为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2]。

  作为师范教育的工作母机,高等师范院校在其建立之初,其社会责任就是承担培养社会发展变革进程中所需教师的任务。为基础教育提供优良的教师资源、为科学人才的培养选送后备人才、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输送各类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演进大背景下的当今高等师范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社会责任。

  二、高师教育的发展现状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此次会议及《决定》,在师范教育体制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变,引起教育届人士的普遍关注。

  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的中小学师资主要由师范院校培养,中国的师范教育支撑着世界上最庞大的中小学教育,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师范教育体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教育的需要,尤其是与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质量的提高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不相适应。

  传统上,我国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是自成一体的封闭系统,教师来源的单一性、知识面的狭隘性等问题是阻碍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已被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教师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元的知识技能和多元的知识视野,有利于教师竞争机制的形成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

  从现实情况来看,为了顺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造就一代新人,世界各国纷纷改革高等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的高等教育出现了从重视专业教育向提倡专业教育与通才教育相结合的重要转型,提出为未来所做的最好准备不是为某一具体职业而进行的狭窄的训练,而是使学生能够适应变化的世界的一种教育。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的教育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培养目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出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泛业务能力的现代专家。20世纪70年代,苏联强调要培养知识面较宽的专门人才,使他们在高等学校获得的知识,应能保证他们在遥远的年代有效地进行工作。近年来,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正从狭窄的专家向具有广泛知识的专家过渡,并将向具有完整知识的专家发展[4][5]。

  日本在第三次教育改革中,提出要培养理想的世界上通用的日本人。欧洲则在努力扭转重文轻理的教育传统,重视学生知识的广泛性和多面性,强调博专结合、以博带专、一专多能。在我国,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高校已开始实行通才教育,通才教育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三、面临的挑战

  新世纪伊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拉开了序幕。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呈现出了综合化的取向,科学、历史与社会以及艺术课程,这些课程综合化的新生儿首次出现在国人面前。然而,谁来教综合课?综合课教师如何培养?在分科教学与综合课教学并存的情况下,分科教师与综合课程教师的培养如何统一?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会制约综合课程在全国的普遍推广,也会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6][7]。

  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是教学改革,其重点和难点则是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既受制于教育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又反映与影响着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的规格,是高师教育中培养未来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展开创新性研究与实践,以推动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及早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复合型、综合化的新型教师是十分必要的[8]。

  四、结论

  所谓“通才教育”旨在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专业人才,不排斥专业教育,而是将专业教育放到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上进行,强调综合能力基础之上的专业教育,简而言之,通才教育是通才+专长的教育。

  分析国外大学推出的本科教学改革计划与课程设置,在教师教育的课程要求、课程结构、课程类别以及培养模式上,主要由三部分构成:普通基础课、学科专业课和教育专业课,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国外高等教育中所体现出的通才教育的课程设置理念。

  无论是基础教育课程变革对教师的需求,还是科学后备人才培养、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要求,在人才需求类型方面又都出现了需求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正如某位学者所说: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不可能再以学生的窄应付市场的宽,必须以通应变。

  基于以上思考,作为师范教育的工作母机,我们应呼应教育变革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师教育方面,必须着眼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通才教育的教师教育理念,承担当代高师院校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当代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社会责任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师院 人才培养 社会责任 当代 社会 责任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