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民族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民族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30

民族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民族院校是党和国家为提高我国民族教育质量而建立的综合性普通高等院校。现阶段民族院校可以分为中央部属民族院校即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院校(6所)和地方民族院校(19所)两大类。西北民族大学建于1950年,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在校生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6个民族的学生。学校学科门类齐全,共有26个教学单位,其中有专门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学生所设的蒙古语言文化学院、藏语言文化学院以及维吾尔语言文学学院。为少数民族事业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学校长期秉持着“以人为本,助人成功”的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各级各类人才。自2011年起,学校开设了音乐公选课,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并产生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但在笔者对几门音乐公选课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随堂观察中发现,学校开设的公选课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于是便有了此次调查的产生。

  一、西北民族大学非音乐专业大学生音乐教育现状与问题

  笔者以随机抽取的400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制的《民族高校学生音乐素养问卷调查》,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对大学生在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高雅音乐、流行音乐等方面的基本素养,以及他们对本校所开设音乐公选课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普通高等民族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其中,问卷发放了400份,回收400份,有效问卷369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2.3%,最后采用统计学及资料分析学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问卷调查研究结果中我们发现,在对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上,本校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问卷调查显示,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前,绝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认识简谱的同学仅占5%,认识五线谱的同学几乎为零,能够较熟练的掌握一种乐器的仅占3%,能够演唱或舞蹈出本民族歌舞的同学占10%。相对来说蒙、维、藏等少数民族的同学由于受当地风土人情的影响,乐感较好。另外,调查结果显示,音乐素养在学生中间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男女差异以及文理科差异等。

  在小学、初中阶段,主要实行的是应试教育体制,音、体、美、劳等课程被认为是“次课”,不受重视,这一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们现在音乐素养较低的问题。

  2.公选课课堂知识过于专业

  学校音乐公选课的老师都是专业音乐教师,由于长期从事专业的音乐教学,往往容易高估非专业学生的基础音乐理论知识,主要表现为:一、专业术语使用过多;二、教学大纲的安排过于专业化;三、欣赏内容脱离学生们普遍接触的范畴。教师普遍认为,交响乐、管弦乐、歌剧音乐等西方古典音乐属于高雅音乐,欣赏范围偏重于此,从而忽视了通俗音乐在非专业人群中的精神性引导作用。加之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了解,课程讲授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3.师生思想认识不达标

  诸多学生以混学分、释放压力等目的选修音乐课,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则因为是选修课的缘故,加之学生出勤率不高等原因,教学态度不认真、不积极,这两点也是造成音乐公选课未能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这一目的的重要原因。

  二、在民族高校发展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1.民族音乐是一部音乐化的民族史

  我国的许多民族中,世世代代传颂着具有其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的传统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歌舞,这是我国音乐的宝贵财富,也是随着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而保存下来的宝贵资源。诸如苗族的《古歌》、彝族的《梅葛》、阿细族的《先基》达斡尔族的《舞春》等少数民族叙事歌曲至今仍在其民族中流传着。民族音乐多为描述本民族发展史、历史传说故事、歌唱劳动生产、叙述宇宙的形成以及人类的起源等内容,而且,在生产力较落后时期,歌唱是他们传授生活经验或知识的一种途径,所以说,民族音乐的发展史俨然一部民族史。

  2.发展民族音乐有助于民族高校的发展

  民族高校主要是为民族地区服务的,在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方案等方面应适应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这样才能凸显并提高我校在其他民族高校中的特色。

  其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学生的入学率也逐渐提高,人民的视野逐渐拓宽。其二,全国多地民族高校逐渐增多,学生入学的自主选择权越来越大。学生的入学率必然是与学校的特色性成正相关的。其三,在民族高校中发展民族音乐,有助于个民族间同学的相互沟通与了解,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做出积极的贡献。

  3.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之根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音乐是一门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艺术,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转第99页)

  (上接第97页) 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情感的血脉。它不仅真切的记录了民族的悲欢离合,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其“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与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 i

  三、对民族高校音乐教育现状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从现在高校音乐教育现状来看,在民族音乐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笔者根据问卷调查以及亲身经验,对此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1.学校应增加师资力量,加大教育投入

  师资是教育之本,没有优质的教师资源就谈不上优质的教育。学校应该在师资引进方面严把关,按照学生需求配备定量的专职音乐教师。增加教育教学经费投入、建立相应的音乐教室以及引进先进教学设备都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民族高校的实际,聘用或引进不同民族的音乐人才进行阶段性授课,以增强各民族学生间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2.教师丰富教育手段,切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作为公选课教师,应首先明确教育目的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建立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是成就动机,这样才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认识到通俗的、大众的音乐在学生生活中的地位已经影响性,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对此类音乐进行深层的认识,从而将大众化音乐向人类的真善美的层次推进,给予学生的鉴赏水平以高层次的提高。

  3.推进多元化艺术进校园,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笔者所指多元化艺术,须是有着悠久历史传承、表达了对人类真善美的审美追求的艺术。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大学生,不能一味生活在充斥着各种低俗音乐文化的校园中,这极为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发展。学校和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欣赏通俗音乐,靠近多元化艺术、疏远不健康艺术,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类多元化艺术进校园的活动,拓展学生的艺术眼界,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精神境界。

  结 语

  音乐,自古以来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修心”“修身”之作用,我们应该继续将其作用发扬延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是搞笑音乐教育的职责所在,更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功能。对于民族高校来说,发展对民族音乐的教育更是其与生俱来且不可推卸之责任。希望校领导能够高度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在学校中的发展前景。

  注释:

  i 王静.对民族高校开展被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J].音乐生活,2009(11):44.

民族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素质教育 对策 现状 素质 民族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