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 浅析马克思主义灌输原则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灌输原则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31

浅析马克思主义灌输原则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政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灌输”的认识众说纷纭,甚至有的学者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论灌输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和困惑。因此,准确把握灌输论的历史发展进程,系统总结、整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灌输的论述,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内涵,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灌输论”并不“过时”、“无用”,而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发扬、进一步践行。

  一、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科学内涵

  (一)“灌输”的含义

  灌输是指主体将特定思想移入客体的教育过程,方向性和目的性是其本质属性。在现代汉语中,对“灌输”的解释是“输送、注入”的意思,它包含了借助一定的物质力量达到某种目的或结果的意思,如输送思想、知识等,亦能被理解为“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灌输”是一个中性词,没有褒贬之分,因此,“灌输”所表达的含义并不是把外在的理论强加于人、强制执行,更不是生搬硬套,毫无选择。

  (二)马克思主义者关于“灌输”的阐述

  马克思在撰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首次提到了灌输论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他将哲学比作“精神武器”,将无产阶级接受和掌握科学的理论这一过程比喻为“思想的闪电击中人民园地”,指出只有通过“灌输”使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的理论,才是工人阶级获得解放和自由的必然途径。由此可以看出,“灌输”的本质和作用就是使工人阶级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广大工人阶级掌握了科学的理论武器,才能够实现自身的解放和自由。恩格斯在发表于《新道德世界》上的文章中也表述了灌输论的思想,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灌输”的概念。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和各种反动的社会主义,强调了科学理论对工人运动的意义,也进一步表达了“灌输论”的思想。[1]

  由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掌握科学理论、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然途径,也是无产阶级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有效方法,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胜利,就必须用先进的无产阶级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为此,马克思主义灌输论并不是无视人民群众的主体需要而强加于他们的,并不具有强制性。

  二、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实践途径

  面对各种误区和错误观点的挑战,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不仅要毫不动摇地继承和坚持,更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在此过程中,既要注意传统方法的掌握,又要注重灌输内容、形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此外,我们还应该认识到,现如今灌输客体已不再是革命时期没有知识的工人阶级,而是有思想、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为其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灌输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要好好把握机会,加大力度,提高认识,改进方法,以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灌输客体的层次性和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要求必须以人为本,从灌输客体的具体特征出发,使灌输内容、方式与灌输客体的年龄、职业、个性特征等相适应,与灌输客体的智力水平、思维水平相一致。由于社会成员的文化程度、个人经历、成长环境、觉悟程度、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社会各阶层的人群特征具有多样性,如果将所有灌输客体以同一标准来看待,采取相同的方式进行灌输,那么,势必造成灌输的僵化,将灌输变成苍白无力地说教,这样所导致的结果往往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在对灌输客体进行灌输时,必须考虑灌输对象的差异性,努力使灌输内容、方式与灌输客体相适应,针对不同个性特征的灌输客体进行疏导和交流,从而提高灌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与时俱进,注重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灌输内容是理论灌输工作的坚实基础,是对灌输对象进行灌输教育的核心。提高灌输内容的科学性,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我们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其次,要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际,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现实,结合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增强灌输内容的科学性,与时俱进,突出体现时代气息的新内容,拓展新领域,扩大新视野,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以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和时代特征。再次,要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将注意力集中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时,要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灌输内容的科学性,体现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三)不断创新,注重灌输方式的多样性和现代性

  灌输方式是进行理论灌输的途径和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在灌输过程中能够激发灌输客体的兴趣,增强灌输客体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社会成员的物质利益日趋多样化,其精神需求也逐渐趋于多元,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进工具和方法,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广泛性、便捷性和匿名性,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新阵地和新领域。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运用现代的信息理论和网络技术,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上灌输工作。[2]

浅析马克思主义灌输原则

论文搜索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 马克 原则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试论党史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浅谈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
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思政课程中的应用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贫困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刍议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的内涵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实践活动的历史形态当代价值
容错纠错机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马克思人学基础
热门马克思主义论文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衰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特征
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走向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