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试论社会化心理机制及对改进中学德育的启示论文

试论社会化心理机制及对改进中学德育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31

试论社会化心理机制及对改进中学德育的启示

  一?社会化的相关含义

  (一)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学习社会知识,掌握社会技能,建立社会经验,并通过自身不断的选择和建构,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社会成员的过程。社会化可以是自觉和积极主动的,也可能是不自觉和消极被动的;可以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的,也可能是无意识,潜移默化中完成。

  (二)社会化的心理机制的含义。社会化的心理机制指个体实现社会化的社会作用机制与个体心理接受机制相互作用方式和状态。是对推动个体实现社会化的社会作用力和个体内在动力结合的特殊关系的揭示与解释。

  二?德育的含义

  德育,学术界中有不同定义,主要有《教师手册》中“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世界观及道德品质方面的教i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

  三?中学德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的德育手段着重“说教”、“灌输”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严重脱节。一方面,中学德育存在着专门化和知识化的倾向,如把思想政治课置于封闭状态之中。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道德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只能将这些道德条目当作对象性知识来教授、灌输,只能借助背诵、考试和其他方法来进行强制性学习。

  (二)学校的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导致学生道德教育主体的缺失。现在,学校的德育过程本质上就是教育者把道德规范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形成道德的过程。表现在德育过程中,常以批评、奖励、与惩罚等方法,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过程强求一律性,阻碍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由于忽视或否定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德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学校德育目标与内容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年龄特点的实际脱节

  中学德育目标在确立上,存在着理想化的倾向,这就导致有意无意的“拔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当今学校的德育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不符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征。最后导致个体道德的滑坡。

  (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期学生的需要严重脱节。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各方面变化巨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教学的社会价值,忽视学生个人发展的价值。这样学生就会所学知识产生怀疑,就会感到思想政治课的无趣、无利和无用,也极大的削弱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

  四?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对中学德育方法的启示

  (一)社会角色引导

  所谓角色,是指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要求、期望与对待,直接决定于他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担负的社会角色。

  该心理机制给我们当前的中学德育启示:

  (1)正确地使用奖励和惩罚:①教师安排一系列的学习单元,每当学生完成一个单元就加以表扬或给与奖励;②鼓励学生对比自己前后的成绩,而不是与同班同学横向比较,这可以帮助学生看到他们自己取得进步的过程。

  (2)要经常像学生提供好的榜样。依据观察学习理论为学生树立典型的正面角色。

  (3)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如:角色扮演训练等可增强学生的各类角色意识,使学生加深对社会规范的认同。

  (4)培养中学生的移情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

  (二)社会比较机制

  个人需要在与他人和自我历时性发展的不断比较中,获得有关自我在适应社会变化发展方面的相关信息,并据此判断自我行为选择的是非对错,进而加以适应性调整,推进个体主动适应社会要求,获得更好的社会性发展。

  该心理机制给我们当前的中学德育启示:

  (1)组织不同的水平的班级进行不同的教学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和自己比较相近的水平的人进行社会比较,既要注重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也要促发他们努力向上的进取心。

  (3)不要交给学生绝对的评价标准,应该引导他们树立和自己所匹配的正确的而评价体系。

  (三)社会学习机制

  众多学者认为这是个体社会化最主要的机制. 社会作用机制主要是强化:1.外部强化机制:外部对于人们某种行为直接给予鼓励和赞赏,人们则倾向于保持这些行为;当外部社会转变为批评、反对、惩罚,人们就倾向于放弃这些行为。

  该社会化的心理机制对中学德育的启示:

  (1)将加强中学生行为动机的导向与行为管理作为德育的重要方法

  (2)设置合理的外部强化和替代强化机制

  (3)加强强化手段措施的宣传和讲解,使中学生能明确的了解

  (四)亚社会认同机制

  亚社会也称次级社会,主要指家庭、班级、工作群体等小群体,是人们生活的直接背景。为此,个体会非常主动的适应亚社会的要求,遵守亚社会的规范,以融入其中并被接纳认同。

  亚社会认同机制给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改进他们的工作的启示:

  (1)当我们的学生因为亚社会和大社会对其的期望不一致而产生压力、焦虑时,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应该及时的给予处理,让他们的压力得以及时的释放。

  (2)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绝对化的价值观灌输给我们的中学生,而应该让他们通过自己探索形成和自己实际相结合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多给学生开展团体活动,让他们团结友好互助,让他们在学校里有归属感。

  注释:

  ①金盛华.社会心理学(第二版)[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01月

试论社会化心理机制及对改进中学德育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化 德育 启示 机制 心理 中学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