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将素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途径论文

将素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途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4-01

将素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途径

  庄文中先生提出:“民族的根是民族文化素质,民族文化素质的根是语文素质,所以语文素质是民族的根之根。”语文素质,除了包括语言、听读写、文学欣赏等能力外,还有同语文相关的民族文化素质、民族审美情趣素质、民族精神素质,除此之外,应该包含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创造意识等。如果以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来审视语文教学的现状,那差距不不止一点点。语文教育由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道路还和很艰巨。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工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哪些呢?

  一、改变传统课堂“角色”配置,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许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基本上采取的仍旧是逐段逐句读读讲讲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语文课程必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这就要在语文教学要中构建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我们教师要走进学生,引导学生敢于说“不”敢说敢做。教师应当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提出疑问,勇于探究,在交流中对话,在对话中创新。在学习时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储备加以清点回顾,把可以解决面临问题的知识都抛出来继续思考,教师同时给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例如,文言文课堂教学。由于文言文考试主要考字词句义和段落翻译,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这八字真言被语文教师奉为圭臬。教师对课文大肆肢解,使一篇完美的文言文常常“支离破碎”。钱梦龙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有‘言’而无‘文’”。他告诫道:“如果只着眼于词句本身的学习,而忽视甚至舍弃了它所承载的丰富内容,那叫‘买椟还珠’,其结果必然连语言本身也不可能真正学好。”这种分解式教学是只为适应考试命题特点而搞的,有的老师所如此形容,将文章如同解牛,一篇篇感情丰富、有文有道、充满血肉的文言文被几经分割,皮是皮,骨是骨,肉是肉,可惜一条活生生的全牛不见了。这种脱胎于陈旧的教学模式的分解式教学,为的是适应所谓“标准化”试题,它硬将本应生动活泼并且还需要丰富感情参与其中的语文教学,变成了犹如工厂生产线似的标准化操作,实在有违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初衷。

  语文教师应毫不犹豫地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从各个方面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挥他们无穷的理智和永无休止的进取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放宽眼界,树立真正的“大语文”教育观

  “大语文”教育观,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树立的又一个重要观念。“大语文”教育观的基本含义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把发展语言的工作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有人问一位中科院院士:“你能成为院士,有些什么个人因素?”他说:“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文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中国语文起了重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这说明语文素养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对人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学习的范围是很广阔的,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紧密的联系。但是,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读书就只抱着课本,很少阅读课外书籍,更严重的是忽视作品的美学价值和深刻内涵,单纯地学习语法或所谓的基础知识,单纯地追求做题,因此导致了知识面狭窄,眼光短浅,口头表达不清不楚,写作拟文胸无点墨。他们“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能把语文学习同生活联系在一起,对社会现象视而不见,不仅导致了了知识上的残缺,而且导致了人格上的残缺,并可能导致一个人发展能力的丧失。所以学习语文要把眼光引向社会,引向生活,重视广泛地阅读,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

  因此,除课堂教学外,以课外阅读、课外练笔为主要内容的语文课外活动,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以语言为工具的各种教育活动、日常生活、看电视听广播等,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因此,语文教学既要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体,还可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创设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挖掘潜力,提高其学习语文课的积极性,使其通过学习、活动和交往,促进个性言语品质和个性思维品质的养成,还应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程颐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素质教育研究的是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学生的要求不搞一刀切,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由于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所受的教育和教养也有差异,所以各人的思维特征也不相同,从而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因材施教,不但要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他们各展所长。

  学生个性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但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使它迁移到别的学科上,有所发明创造;还可以使学生在语言文学上从兴趣发展到毕生从事这种事业,并有所成;另外,可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增长才干,增加勇气,增强做人做事的信心。语文素质教育应该打破这种一种思路、一种模式思维定势,提倡和培养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将素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的途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素质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 途径 素质 教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