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手机“微”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论文

手机“微”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4-01

手机“微”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大学生“织围脖”(网络术语—发微博)之风方兴未艾,手机微信则在大学校园里又一次刮起了“微旋风”。无论微博还是微信,它们凭借着自身的优势迅速成为最受大学生喜欢的网络交流平台,这足以说明大学生已经走进了手机“微时代”。

  一、手机“微”软件在大学生中被广泛应用

  所谓的手机“微”软件是以微博和微信为主,呈现的主要特征包括:一是使用门槛低:无论微博还是微信,只要你拥有一部智能手机,安装应用平台,完成个人信息注册便可登录使用。所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纷纷加入“微”团体。二是方便和持久: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博和微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平台,由于手机随身携带的便捷性,使得广大的“微”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陆使用软件,从而满足了随时在线的需求,另外,它摆脱了受网络、终端等限制而无法接入的束缚,使得更多的大学生更加便捷的使用“微”软件,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使用微博和微信的人数。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手机网民中微博的使用率提升至49.5%,成为使用率增幅最大的手机应用,大学生成为使用微博最大的群体。三是功能强大:手机“微”软件除了具备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超地域性等一般网络媒介的特征外,还拥有高度的互动交流平台,语音通话,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分享个人心得,转发经典评论,实现高度的自由性和信息内容的多样化的功能,一方面降低大学生通话费用成本,另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学习、生活。

  二、手机“微”软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手机“微”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1.手机“微”时代的到来可以改变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善学生“畏师”的局面,实现师生之间更加轻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2.在手机“微世界”里,教育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大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心理健康等问题,小到生活、人际交往等琐事,可以积极采取措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3.手机“微”软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射了“强”心剂,大量的“微”新闻及时更新,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新闻热点、时事政策、社会动态、娱乐报道还有广大的微用户发表的评论等,大量的思想观念相互碰撞,形成头脑风暴,丰富的思想火花不断涌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大量贴合实际,新颖的教育素材。

  手机“微”时代赋予“微”用户高度的话语权,大学生可以充分享受舆论主体的待遇,但同时它也存在弊端:1.大量的信息由于缺乏把关者就轻松的发送成功,这其中不免包括许多的垃圾和虚假信息,很多大学生在未确定信息真实与否的情况下,随意转发,造成大量虚假信息充斥着“微”世界。另一方面,“微”软件创设的“群聊”情景,为一些所谓的意见领袖发表错误的思想言论提供了条件,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大学生产生了从众现象,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设置了障碍,增加了校园网络监控的难度。2.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阶段,但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对他们坚定理论信仰,价值观念造成了不小的挑战。3.手机“微”时代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这里即包括正面,积极的内容,也涵盖了社会负面的新闻,这些冷酷的社会现实对一贯以正面育人的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受教育者更加困惑,甚至出现思想与行为的偏差。

  三、手机“微”时代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需求是发展的源动力,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对于信息的需求,面对陈旧的教学案例和形式,许多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早已失去了兴趣,难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加强“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1.教师利用“微”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微”软件,建立课程“微”平台,并且有意识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课前发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微”信息,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形成课上和课下,线上和线下的充分交流,同时,教师在展开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时政方政,纠正学生偏激的言论和对于党、国家命运的错误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实现教师和学生互助成长的和谐局面。

  2.高校建立官方“微”界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面对手机“微”时代的风暴来袭,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停留在已有的网络建设试行阶段,以教育者为主体单调的教育模式应该顺应大学生的需求,转变为以教育者、受教育者为共同的主体,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例如,高校可以设置校园动态平台,开通网上参与报名通道,鼓励学生们对于老师的教学,学校的建设,各类文体活动的开展建言献策,畅通学生、老师的话语通道,营造师生共同在线互动交流的氛围,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需要开设女生心灵窗口、就业辅导专区、心理治疗诊室等服务平台,同时设置隐私保护,开展设立“朋辈群聊”,适时发挥正面意见领袖的的积极作用,树立学习榜样,分享成功经验,从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主动性,防患于未然。

  3.辅导员提高自身“微素质”,做好信息“疏通”。高校辅导员是与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群体,他们工作在学生活动的最前沿,涉及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社团活动等多方面,所以,辅导员有效的利用“微”软件是取得学生工作成效的重要保障。例如,辅导员可以联系班委开设班级“微”群,开创班级微动态,分享“微”经验,并且设立管理员,轮流值班,就同学们关注的各类话题设立讨论区,全面系统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状态等问题,积极有效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4.学生要增强思辨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微”软件归根到底是一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仍然是受教育者本人,事物的两面性决定了,大学生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微”信息面前需要具备科学、理性的辨别思维,坚定的理论信仰,所以,从学校宣传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上都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学习,培养大学生养成合理、理性使用手机“微”软件的好习惯,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舆论观念,成为合格的“媒体人”。

  综上所述,手机“微”软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具有显著的催化剂作用,恰当的运用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的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促使受教育者乐于接受,并在“微”世界的环境下不断强化,内化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

手机“微”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思想 政治 环境 大学生 时代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