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大学教师教学信仰之我见论文

大学教师教学信仰之我见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4-02

大学教师教学信仰之我见

  一、信仰和教学信仰

  《辞海》中对“信仰”的解释是: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类似地认为,“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如宗教信仰。张曙光的《“信仰”之思》(2000)一文,对信仰和相信、信念,宗教信仰和科学信仰,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等概念,进行了系统、精细的思辨研究,认为“一般来讲,信仰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和价值理想的极度信服和尊崇,寄托着人的精神最高的眷注和关怀。在历史上,虔诚的宗教徒和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都是信仰的典范,前者坚信上帝,后者坚信共产主义。”

  教育界一般认为,教学是个复合词,不是指教或学的单边活动,而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靳玉乐在对国内外的教学含义综述之后,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是学校和教师的中心工作。“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或者说教学是大学教师的天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阅试卷等构成教师生活中最经常的内容。站在讲台上或坐在报告桌边,是大学教师生存方式的一种形态。” [1]

  教育信仰和教学信仰。方菲菲和卢正芝的《教师的教育信仰刍议》(2008)[2]一文指出,教师的教育信仰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并对教育活动的极度尊重和信服,以之为教育行为准则的一种终极的价值追求。它具体包括教师的生活信仰、专业信仰、学科信仰和学科教学信仰。其中(学科)教学信仰即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对各学科的教学信仰,学科教学信仰与学科信仰不同,它关注的是如何教的信仰。教师的学科教学信仰决定着教师如何处理教学的方式。但教师的学科教学信仰是建立在学科信仰基础之上的,没有对学科知识的热爱、没有不断学习学科的动力、没有对学科内容的不断探索追求,不可能产生如何教这门学科的学科教学信仰。

  笔者认为,以上关于教育信仰的分类,如果从教学信仰为中心来看,生活信仰属于教学目的信仰范畴,职业信仰属于教学道德的信仰范畴,而学科信仰是教学内容的信仰范畴。它们都是教学信仰的不同层次。毕竟,在教学领域中,关于教学本质、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都有比较成熟的理论,这些理论是科学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简而言之,教学信仰即师生对于教学工作的坚信、尊敬和身体力行,是一种行胜于言、重在参与、自觉主动的求知活动。教学信仰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只有拥有教学信仰的人,才会自觉地感知和践行“教学神圣”的育人使命,而不是把教学当做一种普通的安身立命的职业。

  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勒在《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3]一书中写到,教师——同时也是学习者——工作,既有趣又严格,它要求严肃性,以及科学的、物质的、情感的准备。它是这样一种工作,要求那些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培养特定的爱,不仅爱他人,更要爱教学所包含的过程,没有爱的勇气,没有不轻言放弃的勇气,就不可能有教育。其实他谈的也是教学信仰。无独有偶,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在专著《学术责任》(2002)中强调:“对学生负责是大学的主要使命,也是教师的主要学术职责,大学的主要产品是人,然后才是技术”。他指出,在社会对当代大学的许多期望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教好学生”。教好学生意味着教师将主要致力于教学,并“不仅仅是讲课,而且包括指导和忠告”,即保障在课堂上起着道德上导师的作用,影响到学生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并且,教学内容方面,与知识和思考能力相比,价值和信念是重要的,提供简单地宣扬某种特定观点的课程,会是一种很坏的政策和很坏的教育学,教学以及学术研究的中心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一种超脱。[4]

  二、培养大学教师教学信仰的几点思考

  首先,大学教师要有良好师德,尤其是要有“教育爱”(高德胜语)。陈新新和刘琳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进一步认为高校教师应具备“温良恭俭让”五种素质,对我们大学教师同仁很有启发意义。其中“温”指性情温和。要求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能粗心大意、粗枝大叶、大大咧咧,而要做事细心、考虑周全、思维缜密,用一种温和的秉性去和学生推心置腹交流,从而塑造教师自信、坚强、乐观、进取、百折不挠等优良性情。“良”指心地善良。指的是教师必须有道德,德行好。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在生活中,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用自己丰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和感化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健康发展。“恭”指谦逊有礼。高校教师要做到言之有理,谈吐文雅。教学态度要诚恳、亲切;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要严谨、扎实。言必信,行必果,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文明礼仪规范。“俭”指勤俭节约。高校教师要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学生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用高雅的精神追求统帅不同层次的物质需要。“让”即不争不执。高校教师在事业上应不断进取,名利上顺其自然,生活上慎独慎微,合理协调教师权利和人道主义精神。

  仁者爱人,有着爱的信仰的教师认为,爱是人所必备的品质,爱是期望、是鼓励,能够使学生好学爱学;爱是信任,能够拯救那些走向犯罪边缘的失范学生;爱是关心,能够使人感觉到人性的温暖;爱还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的纽带。马斯洛指出,爱的需要在其生命早期得到满足的人,在安全、归属以及爱的满足方面,比一般人更加独立,更可能发展出深情、自尊、自信、仁慈、慷慨、无私、宽容等品质。换言之,爱的需要得到满足的人,获得的不但是自身的心理健康,还有爱人的能力。反之,许多研究也已揭示,人生早期因缺乏爱而导致的创伤性记忆不仅与自身的心理疾病有关,还与成长过程中及成年后的不良、越轨、犯罪行为有关。所以大学教育要弘扬爱的教育,大学教师就是爱的化身。诚如诺丁斯的关爱理论全面总结的,大学要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其次,大学教师要敬畏学术,热爱科研,尤其是潜心钻研教学学术。刘海峰的《大学教师的生存方式》一文指出,大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往往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大学教师的主要工作范畴包括教学与讲学、科研与治学、发表论著与评奖等几个方面。其中,大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精神上的回报和学术上的收获;在科研中可以不断发现新知,克服职业倦怠;通过发表论著和获得奖励,得到社会的承认,获得学术声望,从而在学术生涯中获得较高层次的成就感。大学教师要想取得杰出的成就,就应努力追求以学问为乐趣的境界,以学术为志业,以做学问为生存方式。

  大学教师要敬畏和拥抱学术是时代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的内在需要。在信息社会里,知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静态、固定、物化的概念,而是成为后工业社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传播及应用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主线,知识和知识的主人成为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而高等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学术组织系统,高等教育机构的各种活动都是围绕“知识”的教与学展开的。知识是包含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各种活动之中的共同要素:科研创造它,学术工作保存、提炼和完善它,教学和服务传播和应用它。因此,知识和信息不仅是知识社会中的基本资源,而且是高等教育活动中的根本要素。“学术”通常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个生产和传播知识的学术组织系统。

  但是,人们通常将学术和研究特别是理论研究等量齐观,以至于研究成了学术的代名词,认为搞学术就是申请课题、发表专业性文章、出版专著、获得科研奖励等,甚至认为“讲师”就是“讲课的老师”,认为“科学研究”就是等到评职称时拼凑几篇所谓的学术论文了事,而与平时的教学活动是“两张皮”。美国学者欧内斯特·L博耶提出的学术范式和学术新概念,为我们反思和整合现代学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他认为学术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探究的学术。通过科学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拓展人类的知识领域。第二是整合的学术,把科学发现置于一个更大的背景,促进更多的跨学科交流和对话,发挥几个不同的相邻学科的综合优势。第三是传播知识的学术,学术必须持续不断地交流。第四是应用知识的学术。使教授成为“反思的实践者”,从理论到实践,然后从实践返回理论,使理论更加真实可靠。学术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学术自身的名词术语,而是取决于它对国家和世界的服务。并且这四种学术相辅相成:教学离不开研究,研究的学术价值在教学、应用中实现,综合的学术渗透在教学、研究、应用的学术中。因此可见,大学教师要同时兼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

  再次,大学教师要有教学激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是大学教师一辈子的事情,需要教学激情来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情感动力,需要教学风格来沉淀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教学激情是教师之于教师事业的真情、情感和情怀,同时也是他们对于教育生命的认知、执着和坚守。大学教师的教学激情源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理想和信念,源自于对人的生命发展价值的期待、尊重和敬畏,以及对教育人生、教育幸福的不懈追求。教学激情是优秀教师保持职业操守、事业进取和专业精神的基本要求。把教书当做事业,教师就会把人生的目标、价值的体现、情感的寄托都融进工作当中,从工作中获取的成就感、快乐感就会如同催化剂,激起工作的热情,唤起创新的欲望,让生命之火大放异彩。教育激情还是优秀教师形成教育个性、教学风格和专业自我的内在要求。激情是教师的灵魂,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炬,优秀教师几乎是激情的代名词。不做教书匠,做有思想、有个性、有风格的教师。当教师这样的热情被激发出来,潜力被挖掘出来,能力被展示出来的时候,教学努力便成为习惯,育人成人奋斗便化作自觉。[5]

  较之教学激情,“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技能、技巧的合理组合和运用,并体现着教师个人一贯的稳定的教学心理品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整体特征和精神风貌”,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其一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技能、技巧的运用恰到好处,体现着一种艺术效果,给人一种和谐、流畅的感觉,充满着艺术感染力。其二是课堂教学的创造性。主要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具有独特性,与一般教师有所不同,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师个人的独特创意。其三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指教学风格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效果包括,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能够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并实现师生互动等;三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等。其四是课堂教学稳定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可能,适度地表达和渲染自己的情感,既要让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又要贯通教学理念,还要与教学内容和课堂氛围贴切,更要符合教师形象要求。高校教师要用平常心态对待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稳定发挥,平和冷静地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切忌急躁、冲动和鲁莽。[6]

  大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技巧型,自然型。这些类型既是许多教师教学经验和特色的总结与升华,又是大学青年教师应该追求和着力体现的教学特色。作为大学教师,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应该着力去陶铸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逐步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探索者到教育家的过渡,这是大学教师应该追求的教育理想。

  第四,大学教师要掌握教书育人的基本方式方法,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刘献君教授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教书育人”的八种方式,我们认为这可以作为大学教师培养人才的基本范式。这八种方式是:1.起于知识。2.启迪精神。3.渗透美育。4.行为互动。5.营造氛围。6.以悟导悟。7.以人为本。8.止于境界。简而言之,科学和道德的结合,起于知识,但不能停留在知识层面,只有到了觉悟、理想、境界的层面,才能真正融合起来。这种境界是科学作为一项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所体现的根本性的文化精神,大学教学中要努力去提升学生的精神和境界。教学是教师的生命历程,我们要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教学,对待我们的学生。

  教师教书育人要切实体现在努力上好每一堂课。对于大学教师来讲,一堂好课不仅仅包括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性和教学反思、有待完善。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好课。一堂好课还包括教师要有自主性和个性,要促进知识增长和人的成长,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点为本。要贯彻研究性教学和对话教学等教学新理念。一堂堂的课,承载着教师的基本使命,教师带进课堂的,不只是课本、情感和信心,而且要带着满荷包的问题。教学即教问,创造始于问题,一堂能引发出学生许多问题的课是好课,能引发出难倒教师的问题的课是更好的课。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不断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的教师,才能在三尺讲台上不断完善自我。张楚廷先生指出,对于一堂有充分准备的课,那是思想的流淌,激情的荡漾,语言的芬芳。它所唤起的,不仅是学生静静的聆听,更有脑海的激荡,凝神的欣赏,无限的遐想。一堂优秀的课,不是先验的,而是生成的;不是线性的,而是婉转的;不是机械性的,而是哲学性的。[7]大学教师同仁不妨对号入座,反思提高。

大学教师教学信仰之我见

论文搜索
关键字:信仰 教师 教学 大学
最新学科教育论文
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研
“赛教学训”四位一体化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
浅议幼儿美术趣味教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解读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营造快乐的氛围
微积分慕课教学资源与应对策略探究
浅析在德育课教学中如何灌输团队观念
MOOC引领下中学历史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研究
“情感过滤”假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热门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初探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重在创新
浅谈《体育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
电教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陶行知健身思想研究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