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创新思考论文

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创新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4-02

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创新思考

  一、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的“十年之困”

  2002年,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南京零距离》的创办为标志,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民生类新闻栏目大发展的起始元年,此后中国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以一种遍地开花的方式在各个城市电视台相继创立,并几乎在每个地方都取得了不俗的收视业绩,成为地方电视台激战收视市场制胜的法宝。这种以报道老百姓的家长里短,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社会生活的人情冷暖为主的新闻栏目,以其亲民的特色和风格为正经受发展困境的地方电视台寻找到了一座新闻资源的富矿和一条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经过轰轰烈烈的大发展之后,走到今天的地方台民生类新闻栏目,已经略显疲态,在内容的选择和报道手段的运用上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同时在面对媒介技术日益发达、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的竞争压力时,应对乏力,核心优势不够突出也制约了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地方台民生新闻的节目的浅表化、庸俗化倾向。民生类新闻栏目以人文关怀作为栏目主旨,“贴近民生、走进生活”这成为吸引普通观众最重要的卖点。但到后来,大量细碎的生活细节包括停水停电、垃圾处理以及邻里纠纷等内容被日复一日的重复报道,整个栏目充斥着这种同质化民生诉求。而媒体的报道手段和形式也趋于定式化,陷于具体事件罗列的窠臼,新闻节目的可看性大打折扣。没有了对社会民生问题的深入的思考,电视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对于整个社会的守望功能被弱化了。与此同时,由于片面的追求画面的冲击力和刺激感,民生新闻类栏目往往对于社会阴暗面的展示过于直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民生新闻栏目经常以记者亲历的方式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揭露。其中不乏性、暴力等画面的直接呈现,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这些画面又被不断的转载和重播,成为丑恶现象的放大器,引起越来越多受众群体的对于这类报道的反感。

  2、新兴媒体的普及应用压缩了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的生存空间。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可使用的媒介手段大为丰富。在互联网媒体上,人们在使用网络视频、论坛以及微博等媒介形式获取各种各样的新闻资讯。而在这一过程中,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方,而是拥有了参与讨论和即时反馈的掌握极强主动权的媒介使用者。那种强烈互动性和参与性,与其对传统电视媒介的使用感受相比形成了很大的不同。再加上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各种智能终端的应用,使人们摆脱了使用电视媒介时所受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能随时随地的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记录和发布,而这些被记录的内容中不乏极具新闻价值的视频、图片等,媒介的使用者又变成了信息的提供者,从而使互联网媒介在与传统媒介的竞争中往往能获得先机。与此相比,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取材和制作手段较为单一,通过记者的采编,后期的制作,编辑的审核,到播出时,新闻的时效性往往滞后,再加上把关人的层层信息过滤,其现场感和真实感远不及网络媒体所发布和传播的文字、视频及图片。而且由于播出时段的限制,以及电视媒体线性传播的特点,使电视媒体的使用灵活性较差,受众往往更愿意按照自己的时间安排从互联网上获取类似新闻信息,这使得民生新闻固定的收视人群日益狭窄,年龄结构日趋老龄化,削弱了节目的竞争力。

  二、地方电视台民生类新闻节目的突围之路

  虽然有着来自互联网媒介的强有力的外部竞争,同时又面临着自身浅表化和庸俗化的内部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民生类新闻栏目仍然是地方电视媒体最有观众缘的自办栏目,同时也是地方电视媒体最容易获得突破的改革前沿,为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作了以下思考:

  1、新媒体手段的在电视媒体上的应用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民生类新闻栏目应与时俱进,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将二者的优势充分体现为民生类新闻节目的技术优势,将节目的受众群向电视媒体之外延伸。目前,一般的地市级电视媒体都同时开办有自己的官方网站,自办栏目基本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点击播放。但这种简单的将制作好的节目挂在网上的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视媒体互动性差的缺点。基于目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地方电视媒体应尽早布局自己的新媒体平台。

  整合本地各种媒介的优势资源,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制作方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与智能手机用户的互动功能,邀请受众用自己的手机充当“记者”,为平台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信息,并在智能终端收看新闻节目。这种全媒体平台的推出,对于电视民生类新闻节目而言是个极大的促进,传统媒体获得了新技术的支撑,在与新媒体的竞争当中更能占得先机,充分发挥新闻制播的优势,使传统媒介焕发出新的活力。

  2、对于民生新闻中“民生”的重新解读

  融合了新媒体技术的电视媒体,在民生新闻的采编播领域有了更多的技术支撑,但视听媒介始终是以内容为王,产品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体现在其能否对受众产生持续的吸引力上。民生类新闻节目日益浅表化和庸俗化的趋势,使此类新闻节目日益的滑向主流媒体的边缘,这不能不引起媒体人的反思。作为公共媒介,电视民生新闻这种“鸡毛蒜皮”式的堆砌报道,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于是近些年来,我们看到“大民生”的理念,作为新闻改革的方向被提了出来。大民生概念的提出,针对的是整个中国的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的问题:时政新闻高高在上,官腔官调,日益的脱离民众,成为官员的秀场和政绩的展示台;民生新闻事无巨细,小中不能见大,陷于肤浅和粗俗的泥潭。在“大民生”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必然促使民生类新闻接节目改变为观众所诟病的“鸡毛蒜皮”式的报道内容,转而寻求“小民生”中所反映的社会共性问题,以及“大时政”中所蕴含的事关民生的意义解读。很多地方电视台已经通过“大民生”的新闻理念的实践,实现了民生类新闻节目面貌的焕然一新。而一些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改版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对于民生新闻的全新解读和尝试,获得的积极的效果,节目内容更有看点,媒介产品的新闻价值更富含金量,社会关注度普遍提高,在向大民生转型的过程中,民生类新闻节目实现了主流媒体价值的回归。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注意力日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作为曾经带来地方电视媒体革命性变化的民生类新闻节目,也需用不断创新的理念和不断丰富的技术手段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收视需求。民生类新闻节目的创新,一直走在各地方电视台革新步伐的前列,在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中,为整个电视媒体找寻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的正确方向。同时更有助于电视媒体发挥主流媒体的社会功用,创造更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地市级电视台民生类新闻栏目的创新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地市级 地市 民生 电视台 栏目 电视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的工人报道分析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