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浅谈初中音乐课《紫竹调》导入设计论文

浅谈初中音乐课《紫竹调》导入设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4-03

浅谈初中音乐课《紫竹调》导入设计

  随着2011年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中学迎来了一个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全新音乐课堂。在课程教学中,“导入”是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成功的教学导入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良好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以欣赏《紫竹调》为例,本节课为湖南文艺出版社七年级上的第五单元中的一节课。本节课侧重于“欣赏民族音乐,正确的听辨乐器的音色”,主要是通过欣赏民乐合奏《紫竹调》,分析其结构,熟悉音乐主题,体验音乐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听辨能力,认识和理解民族乐队中各种乐器的音色极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以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听、看、想全面体会民族音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音乐。

  一、教学案例——课程导入(用时5分钟)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观看一小段民乐合奏的视频——《春节序曲》,请大家告诉老师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自己所熟悉的乐器。

  教师:身为国人,我们应该对自己国家的传统音乐有一定的了解,我们要学会如何去聆听它、感受它。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民族音乐的课堂,感受它特有的魅力,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今天要学的曲子《紫竹调》。

  二、案例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导入,通过播放视频和提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其学习兴趣。[1]P238学生对《春节序曲》的曲调较为熟悉,相比其他的民族乐曲这一首大家欣赏起来比较容易接受。学生刚刚结束了课间休息,他们的思想精神状态还未全部注入到新的课堂中,而此曲的曲调欢快活泼,播放此曲使学生放松心情、抚平学习心态,进入课堂教中,使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教师运用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生动逼真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获得形象的具体表象,受到特定气氛感染,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2]托尔斯泰曾说过:“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是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3]视频《春节序曲》,里展示了绝大部分的民族乐器,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视频中每种乐器及其演奏方式,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敏感度,增加了审美经验的积累。中学生的音乐认知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水平不高,但他们乐于接受音乐理论知识,欣赏音乐时有更强的理解力和鉴赏力。[4]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观点,音乐教学不仅要注意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经验以及这些音乐知识经验已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认知结构,而且要关注将要学习的音乐材料本身的知识结构,以及这两种结构是否在某种音乐特征上会产生对应的关系” [5]。在听完《春节序曲》后,进一步欣赏《紫竹调》不仅能起到旧知识与新知识相连接的作用,而且学生在欣赏新课《紫竹调》的时候,主动关注乐曲中的音色变化,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这里运用了学习的迁移中的认知迁移。“迁移(transfer)是指已有的经验对后来学习的影响。认知迁移是指在人脑中的知识结构中发生的迁移。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各有特点,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于新的情境发生作用时,有时原有认知结构影响新问题的解决,也有时原有认知结构自身发生改变。” [6]那么学生在熟悉《春节序曲》的曲风时,再欣赏《紫竹调》就会敏锐的感受到两者的曲风虽然都是欢快活泼的,但是细致的观察两者还是有比较的,《紫竹调》较之《春节序曲》要稍显柔和,带有强烈的江南丝竹韵味。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戴维·奥苏贝尔(David P.Ausubel)认为,“知识学习的本质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建立联系而获得意义,一切新的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产生。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三个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认知学派认为提高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关键是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在呈现正式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一些引导性材料。这些充当新旧知识联系‘认知桥梁’作用的材料,奥苏贝尔称之为‘组织者’。‘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它为新的学习提供最适当的类属,与新的学习产生一种上位关系。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它能对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进行比较,增进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以影响原有认知结构,不仅是研究学习迁移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它能更清晰地与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所以,‘先行组织者’给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之间架起了一道知识的桥梁,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促进更多迁移的产生。” [1]P208在实践方面,采取积极迁移,学生才能使已有的音乐知识得到检验、充实,并形成对已有知识概括能力。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授学生各种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各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将学到的音乐知识迁移到其他的音乐知识的学习中去,并能将学习技能应用到其他各种情境中。

  三、实践反馈

  从教学实践上看,教师通过情境导入,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被视频的内容所吸引,并很乐意的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乐曲中的独特音色,体验到民族音乐的魅力。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大,学生基本上能正确解答,学生在此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些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一步教师讲授——乐器种类和欣赏《紫竹调》等内容时做了铺垫,这样同学们学起来也会感到更轻松、更深刻。

  四、结语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教师要熟练多媒体操作,创造氛围、营造情境,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将导课内容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到达理想的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音乐课《紫竹调》导入设计

论文搜索
关键字:紫竹 音乐课 初中 设计 音乐
最新音乐论文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路径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乐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研
新闻短视频的配乐问题探讨
二胡在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试论创设情境在小学五禽戏中的教学运用
“证伪”视域下分析五行音乐疗法的探讨
热门音乐论文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论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巴赫的音乐神学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浅谈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成长之路
民乐的没落还是突围?-——透析“女子十二
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
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的书信
基督教与西方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