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心流理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启示论文

心流理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启示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7-29

心流理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启示

  2018年12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2018年工作会议中指出:“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成绩、道德养成、人际交往、社会融入等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要站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纳入整个育人工作统筹谋划,关注每一名学生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也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身心发展变化剧烈的一个特殊时期,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主题班会是中学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一般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及班级的实际情况确立并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不过,当前中学的主题班会开展效率总体并不高,这和传统的“关注问题”及灌输说教的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传统模式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其实效性则存在更大的问题。积极心理学一改传统心理学研究心理问题的倾向,转而关注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情绪体验,这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不一样的目标视域,即将中学生心理能力的养成及可持续提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积极心理学从个体自身的实践、个体认知的改变以及个体对自身的评价等方面来探讨如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使个体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2]。“心流”作为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重要部分,对提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实效性具有弥足珍贵的启示。

  一、心流理论概述

  我们在从事某项活动时,有时候会达到一种高度专注以致于废寝忘食的状态,美国的积极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最早关注这种现象,并把这样独特的心理体验称为“心流’,并以“最优体验心理学”命名心流理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其代表作《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有一段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心流”:它像是一名水手,握紧鼓满风帆的缆索,任凭海风吹拂发际,感觉船只破浪前行的喜悦——此时帆、船、风、海四者,在水手的血管中产生了一种和谐的共鸣。他进而把心流体验的要素分成八项:工作是可完成的、全神贯注、明确的目标、即时的反馈、自然投入并乐在其中、自由控制、忘我状态、时间感改变[3]。在后期积极心理学手册中,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则认为心流的特征包括:对当前活动的瞬间高度集中注意力;行为与意识的融合;自我意识的丧失;对行为的控制感,即对于当前的处境能够适当、有效地应对,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反应;暂时的时间感扭曲,典型的是时间比平常快很多;体验活动的内在意义,最终的目标是活动持续的动力。

  在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理论基础上,很多人对心流的特征或要素也进行了研究。例如诺瓦克(Novak)和霍夫曼(Hoffman)将心流的特征归纳为前提、特性和经验的结果等三个群组,而陈(Chen)等人则认为这是心流产生的三个阶段:事前、经验和效果阶段[4]。见下表:

  此外,国内一些研究者也重点关注心流体验的所有构成要素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如有学者认为,心流是一种高度投入某项活动时全神贯注的积极情绪体验,当人们所从事的活动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明确、即时反馈、技能-挑战相平衡时,容易出现心流体验 [5]。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有所差异,但实际上对心流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大體上是一致的,且都认为心流作为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启示。

  二、心流体验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是一种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形式,而真正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绝不仅仅是观念的简单“植入”,因此靠灌输和说教是很难起实效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活动促使学生在理解和体验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认同并内化。这种体验式主题班会远比传统式班会班主任唱“独角戏”有效得多。体验式主题班会即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下,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由老师、学生共同设计活动,用团体活动的方式来组织班会,学生在活动中参与体验,交流分享,感悟提升的一种主题班会形式[6]。而融入心流体验不仅能让学生专注于班会活动之中,而且能在活动体验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一)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

  心流体验是一种自然地专注于活动的一种状态,因此主题班会活动如果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这种心流,其实效性则可以得到大大地提高。因为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当外部事物符合我们的主观需要时,就会引起我们积极肯定的情绪感受;反之则会引起消极否定的情绪感受,而不同的感受对我们所进行活动的效率其作用是不相同的。心流作为一种自然投入且乐在其中的体验状态,其所激发的如水手扬帆起航,破浪前行的那种喜悦情绪和情感,是可以大大增强活动的效果的。

  Fredrickson(1998)相信积极情绪必定具备异于消极情绪的适应意义,据此她提出“认知—行为储备”(thought-action repertoire)的概念,意即认知与行为的整合系统。Fredrickson主张,与消极情绪窄化认知—行为储备的即时相对范围相反,积极情绪则对认知—行为储备具有扩展功能,使得个体的认知与行为系统更为开放、灵活,这会导致积极情绪的不断累积、螺旋上升,在这一过程中个体持久的发展资源得以建构,此即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7]。所以当教师多多采用体验式主题班会的形式,在活动中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心流体验时,就可以有效提高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一般来说,人性都是趋乐避苦的,正如边沁在其代表作《道德与立法的原理绪论》一书中所指出的:“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是非标准,因果联系,俱由其定夺。”[8]因此中学教师在设计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时,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正体验快乐的基础上培养积极情感,强化积极行为。而作为积极心理学的一部分,心流正是一种积极快乐情绪情感下的一种最优体验,在体验式主题班会中尽力设计能让学生产生心流体验的班会活动,可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保持积极快乐的情绪,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学生的学业压力和心理压力较重,休息时间也相对匮乏。在主题班会课中创设心流体验可以让学生“丧失时间感”、日常生活的忧虑和沮丧也能暂时地一扫而空。因为这种体验式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在共同参与的形式下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好玩、有趣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自愿参与其中,且在其中有所锻炼和提升。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对青少年进行了一个为期4年的心流研究后发现,在参加学校活动中,那些积极投入并有更多心流体验的青少年更少体验到焦虑,他认为持续的心流体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活动的内在兴趣,还表现为对积极情绪的递增效应[9]。体验式主题班会以学生为主体,形式新颖,对中学生来说本来就极具吸引力,要是能将心流理论融入体验式主题班会,不仅能帮助学生减少焦虑、放松自己,还能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有所悟,其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对人格的研究秉承了它的一贯做法,主张人格心理学研究不仅要研究人格形成的消极因素,更要致力于研究人格形成的积极因素,特别是研究人类积极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也即研究积极人格,而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培养积极人格的最有效途径[10]。心流理论又是积极心理学重要研究领域,也注重人在心流体验产生时所产生的快乐充实的感受。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以活动为班会主要形式,让学生作为班会主体,能够做到让学生参与活动之中,但是不一定能够让学生产生积极体验。所以将心流理论与体验式主题班会结合起来,就能让体验式主题班会“形神兼具”:不仅学生在其中有所体验,而且都是积极体验。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利用班会时间调动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从而一步步建立自信,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三、 中学主题班会活动中创设心流体验的策略

  (一)活动具有适度的挑战性

  根据马西米尼和卡里的研究可得出,在挑战和技能都处于“高”的水平时,我们会比较容易产生心流体验,会比平时更专心,具有掌控、幸福、有力、积极、投入、创造、自由、兴奋、开放、清晰、满足等感觉[11]。所以我们在设计班会活动时,必须选择有挑战性且又有一定技能性的活动,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会活动中并产生心流体验,从而提高班会活动的参与度,达到全体学生都能够通过班会活动中有所触动和感悟的效果。

  不过,另一方面,挑战要适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体验构成要素中第一条就是“工作是可以完成的”。也就是说,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激发我们的专注力和创造性,从而容易产生心流,但如果挑战过大,超过我们可以完成的限度,则反倒适得其反。根据心理学中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完成难度适中的任务时,中等的动机水平活动效率最高;过于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反倒降低动机水平,工作效率也会下降。

  (二)活动应有一定的结构性

  不是所有合适挑战性的活动都能产生心流体验,有些时候还要求活动具有一定的结构性特征,即“活动应该具有确定的目标、明确的规则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判性”[12]。在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中,教师在设计阶段就要特别注意班会的目标是什么,根据目标在确定相应的活动。同时要注意这些活动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从细节出发制定相应的规则。

  班会实施阶段也要注意根据目标做灵活的调整。设计阶段只是一个规划,但现实的情况是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和突发情况。不顾实际,一味遵循设定的结构和活动安排,必然会影响到活动效率。另外班会结束要注意对效果进行评价,从而在以后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完善结构、内容和细节。

  (四)活动要做到即时反馈和强化

  即时反馈和强化可以有效且持续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这种反馈和强化不一定只是奖赏。内在动机是由于喜爱活动本身而非为了得到奖赏或者避免惩罚而参与活动所产生的动机。从事具有内在动机驱使特征活动时,人们仅仅关注活动本身,因为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奖赏和动机,因而很少关心活动要达到的目的,所以由内在动机驱使并在其导向作用下能够引发心流体验[13]。班会活动若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即使外部动机够強,也容易出现半途而废或是求胜心太强导致某些行为过激影响同学之间情谊等现象。

  我们做任何事都是有其目的、希望有所反馈的,不论是为了得到别人夸赞、从其中获得某些东西还是为了自我的能力和人格发展。班会活动设计也同样要注意到这一点,活动当时的体验和感受、想法,本就较短暂,不能维持很久,要是学生在当时不能收到及时的反馈与强化,可能班会还没结束,学生已经将感受全部抛之脑后了。

  四、总结

  积极心理学关注人在正常状态下的发展,即人的积极心理品质这一研究方向,对转变传统班会关注问题和消极方面的弊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心流体验就是这种积极心理学范式下的一种最优体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如果能在心流理论的启示下设计和实施活动教育,其实效性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当然,关注积极品质并不意味着消极情绪和情感就不具有教育价值,这是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话题。本文只是特别强调,积极心理学和心流理论应该而且可以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产生重要的启示和必要且有益的补充,因此是不容忽视的。

心流理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启示

论文搜索
关键字:班会 心理健康 启示 理论 心理 中学
最新心理学论文
浅谈心理学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心理学理论提高税收管理与服务效应的研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因素及对策研究
传媒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
数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探索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策略
浅析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
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幸福能力培养的内容探析
热门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
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家庭原因分析
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大学生择业受挫与应对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分析与对策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预警机制
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青年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