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浅谈从音乐教材数字化探索融合出版新路径论文

浅谈从音乐教材数字化探索融合出版新路径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21-06-30

浅谈从音乐教材数字化探索融合出版新路径

  2020年,世界已迈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在这个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出版行业也迎来了新业态的转折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数字化出版浪潮的引领下,各地出版集团纷纷探索数字化发展,创设数字化产品。以中国出版集团为例,在“融合发展型”目标的指引下,集团旗下打造了一系列数字化产品,包括三联中读、《新华字典》、“人文社科知识服务平台”、人文读书声以及我社的“人音教育”等等,涵盖APP、检索数据库及微信端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产品。

  与此同时,出版业的重头——教材出版的数字化蓝图也已拉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互联网+教育”。在出版行业的重头——教材出版领域,人教社构建了“人教版网络配套资源平台”,外教社构建了“外语电子教材平台”,外研社与科大讯飞合作了“高校教育信息化学习平台”,并已经从外语教学辐射到多学科教学,旨在创造新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增长点。各大音乐教材出版社充分利用数字化教材及教辅产品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既有线上也有线下的特点,着手研发数字化教材及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数字化教学材料和数字化应用工具,从平台、资源、服务等不同层面来服务一线教师,服务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

  从目前来看,音乐教育类数字产品主要形式包括器乐培训、考级训练、艺考辅导等APP以及库客等资源平台;音乐教材类主要集中在电子教材及相关课件,对于满足信息化、智能化环境下教学、学习、练习、测评、管理等要求的应用工具以及备授课平台的开发还处在探索阶段。针对当下市场已有的音乐类数字化产品现状以及对社会音乐教育、课堂音乐教育数字化产品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求,以数字化教材为例,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材乃至音乐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业态及方向。

  一、内容建设与形式

  (一)资源库

  资源库是信息资源的汇总,但如何让资源能与使用者产生互动继而产生价值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以人民音乐出版社(以下简称“人音社”)为例。人音社多年来积累了深厚的教材资源、理论资源、乐谱资源和音像资源,通过对现有出版资源整合,分层、分级、分类的按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重组、重塑、重述,利用数据集合、关联和检索等技术,对内容资源进行碎片化和标引加工,整合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价值和内涵,打造开放的媒体资源平台。该平台具备全面性、共享性、整合再生性的特点的同时,紧紧围绕用户体验设计,满足自由检索、轨迹分析、辅助教学(自学)、定向推送功能,实现由内容—产品—服务的转化,届时将有大量的乐谱、图书、期刊、教材教辅、音像、课程等资源通过媒体资源平台与广大音乐学习者和爱好者见面。

  (二)K12音乐教学辅助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数字化教材及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数字化教学材料和数字化应用工具,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化教材及配套资源完成备授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程管理及学业测试,学生可以更加直观、自主的学习。数字化教材的内容虽相同于纸质教材,但其呈现形式更灵活,互动性更强,更具趣味性和开放性。数字化教材在生成互动上有更加自由的优势,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课堂互动不再局限于师生间,还有教师与教学内容的互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等,便捷的应用与链接会大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有效生成。系统内设的教材内容、相关音乐知识、同步练习等应用与链接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通过教师对资源的提取和运用,可以拓宽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这里以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为例。普通高中音乐教学共分为12个模块(6个必修模块、6个选修模块),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模块的学习特点来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如歌唱教学模式、演奏教学模式、鉴赏教学模式等,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便捷自由地选取相关知识、音响、视频及配套课件等资源,为授课阶段做准备;教学中可以通过系统预设功能实现资源的衔接和利用,自由切换内容、资源,从而实现不同教学方式以及授课模式的转换,使学生能够更快、更高效的吸收和运用,为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提供更多可能性,也为高中学生完成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音乐学习目标添砖加瓦。

  此外,借助大数据分析,系统还可以即时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内容和作业情况,通过对学业重难点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不断完善用户服务功能。

  (三)测评工具

  音乐类数字化测评工具的开发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围绕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音乐学业水平的评价系统;另一方面是满足专业艺考及社会考级的学习考核工具类平台,如辅助乐理和视唱练耳学习的“音壳音乐学院”APP、中央音乐学院线上付费教学的“央音在线”APP、服务前者完成在线报名考级的“央音视频考级”APP等。近年来,随着国家“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出台,艺术水平考试正式纳入小升初及中考总分成绩,各地对学校艺术教育及学生艺术审美情趣有了具体的评价标准,相继开展艺术学业测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测评办法,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或购买研发测评系统。数字化测评工具的第一步主要以题库形式呈现,力求做到精准诊断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学科素养,既可在学年结束做完整学业测评,也可即时检测学习效果。试题库可与资源库及数字化教材系统链接,根据知识点和学习进度自动关联试题,教师也可以自主组合试题进行对教学目标或知识点的专项考核。系统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可自动生成“错题本”,针对错题推送相关学习内容及试题;还可以根据数据分析汇总出分析报告,方便教师做生与生、班与班,乃至跨校、跨区横向考核与对比。错题本和分析报告同样可以升级为增值服务。

  二、存在问题与对策

  (一)学科优势与挑战

  虽然市面现有产品已多如雨后春笋,但在整个音乐教育、教材的大领域内,仍然有很广阔的市场。音乐的学习大部分要依靠听赏和互动来完成,与数字化教材融合多种形式构建沉浸式、立体化、多交互课堂的特点有着天然的适应性。市面现有的数字化音乐教育产品,绝大部分都把握到了这一点,但它们同时还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同质化现象。如何避免同质化现象,在探索中脱颖而出,就要在深谙音乐科学属性和人文属性的基础上,从内容建构、功能开发、增值服务、用户需求等多方面下功夫。以测试工具为例,目前各地、各校开展的学业水平测试,大多面临一个歌唱机评的问题。如何将技能表现也就是演唱和演奏两项的评价,通过测评系统完成,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不断追求技术手段的进步,保持产品的与时俱进,甚至能够创造用户的需求。

  (二)运营模式与发行渠道

  传统纸质教材具备盈利模式清晰、市场稳定、渠道成熟的特点,数字化教材资源平台的运营推广可以借由一部分传统教材的渠道,建立B2B模式,通过不断增加教学软件种类和互动课堂产品数量来拓展用户使用渠道,由B2B业务逐渐向B2B和B2C业务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社群等新平台、新手段实现出版社与受众群体(用户)的有效连接。数字化教材资源平台推出后,还要时刻关注用户群体的反馈,组织相关培训,指导一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如何使用教材数字化平台。通过建立示范校,遴选有效运用数字化平台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的微课或案例进行推广。同时,结合用户需求推陈出新,推出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等数字化资源平台,面向地区、学校、名师工作室等开展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的服务。定位清晰,服务明确,做到精准宣传和营销,才能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新局面。

  (三)完善人才机制

  由于传统出版行业本身固有特性所致,多媒体、跨媒体人才目前在出版系统非常稀缺,尤其是缺少兼具出版能力的高素质研发技术人才。如何在现有体制、机制下,实现数字化突破,并打造出合格的数字化产品,是现有出版技术人员的一大挑战。人音社在努力构建数字化现代出版模式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整合人才,成立了数字化工作团队,自上而下在将融合出版理念落到实处。

  (四)加强版权保护

  数字出版的快速推进,使得版权保护问题愈加突显,数字化教材因其互联网产品属性较传统教材更易发生版权问题。目前来看,需从司法、社会、行政、技术四个层面加强对数字化产品的版权保护举措。数字化教材的出版从策划环节就要对版权予以充分重视,出版环节要严格监督,投入使用后也要持续监管,产品设计上要探索多种技术手段加大防复制、防盗版的力度。

  三、结语

  随着数字出版的不断深化,新老业态的不断融合,教材出版不能局限于市面现有的单一形态的电子教材或教辅产品,而是“一本多元”向集成课程设计、在线平台、教学活动、教育评价、个人化教育等多位一体的教育服务来发展。数字化音乐教材及配套资源平台的开发和使用,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都是一次对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变革,数字化教材、课程、资源平台将成为出版产业的有力增长点。重构教育出版内容体系,探索融合发展新技术、新途径,才能实现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出版产业的创新升级。

浅谈从音乐教材数字化探索融合出版新路径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数字出版 音乐教育 教材数字化
最新音乐论文
高校钢琴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构想
浅析跨文化视域下中国音乐的国际传播路径
关于音乐教育中的审美哲学探讨
浅析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音乐
音乐综艺类节目对音乐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研
新闻短视频的配乐问题探讨
二胡在广东汉剧唱腔音乐中的作用研究
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试论创设情境在小学五禽戏中的教学运用
“证伪”视域下分析五行音乐疗法的探讨
热门音乐论文
音乐欣赏中要渗透音乐要素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论肖斯塔克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巴赫的音乐神学
探究中国器乐即兴之美
浅谈迈克尔·杰克逊的音乐成长之路
民乐的没落还是突围?-——透析“女子十二
多种音乐教育模式中的创造主题
论莫扎特——根据莫扎特的书信
基督教与西方音乐